《易經》是文化造假的總源頭!

有話少說 發佈 2020-01-19T19:07:57+00:00

今日頭條見一知名學者文章:《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大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現通行的《易經》即《周易》,據說周文王所作。

今日頭條見一知名學者文章:《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大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事實正相反。

現通行的《易經》即《周易》,據說周文王所作。孔子為之作《易傳》。西漢之後。《易傳》與《周易》合為一書,誤導後世,《易傳》當作《周易》即《易經》念。

說及「陰陽」、「太極」、「乾為天」、「坤為地」,國內學術界普遍認為出自《易經》,其實儘是《易傳》之辭。《易經》只有筮占吉凶之辭,「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是託名孔子《易傳》用「一陰一陽之謂道」解釋《易經》,並附會儒家倫理,為此形成後世易學的「象數」與「義理」兩派。象數,義理,包括《易傳》都是易學,不是《易經》。

考古發現有多個不同內容的《易經》。阜陽漢簡,僅存一百七十多條卦辭爻辭,分屬五十二卦。上博館楚簡,僅存三十四卦卦辭爻辭。兩個不同的《易經》儘管殘缺,但從保存的資料看,二者不同,與通行本不同。

馬王堆西漢帛書,保存完整,《易經》與《易傳》分離,且無論《易經》還是《易傳》,都與通行本大不相同。

《史記太史公自序》記有,《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出自《易經》,然而現在任何一本《易經》也不見蹤影。這說明,西漢時,還有一本不同的《易經》。

這麼多不同內容的《易經》,都託名周文王。兩本不同的《易傳》都託名孔子。

《易經》,託名周文王的偽作。《易傳》,託名孔子的偽作。兩千年來奉為儒家四書五經之首,讀書人必讀之。

《易經》是文化造假的總源頭,易學包括《易傳》是毒害人的精神鴉片。

附不同於通行本的帛書周易一書照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