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1部經典災難電影大盤點,每一部都值得看,你看過幾部

夜雨花香 發佈 2020-03-19T16:31:47+00:00

以對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天災人禍為題材的影片。一般渲染驚心動魄的災難,以刺激觀眾的恐懼感,也有的表現擺脫災難的方法,戰勝或躲避災難的智慧,或宣揚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災難片已有很久歷史,70年代攝製尤多,如日本影片《日本沉沒》。美國影片《2012》《後天》,中國影片《唐山大地震》等。

以對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天災人禍為題材的影片。一般渲染驚心動魄的災難,以刺激觀眾的恐懼感,也有的表現擺脫災難的方法,戰勝或躲避災難的智慧,或宣揚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災難片已有很久歷史,70年代攝製尤多,如日本影片《日本沉沒》。美國影片《2012》《後天》,中國影片《唐山大地震》等。

災難類型電影開始成功贏得大量亮眼票房收入,始於1970年代。1970年上映的《國際機場》(Airport)是一個里程碑,緊接著1972年的《海神號》(The Poseidon Adventure)、1974年的《大地震》(Earthquake)和《火燒摩天樓》(The Towering Inferno)尾隨這股災難潮流獲得成功的票房,打下穩固基礎。直到現今,由於特效工業的進步,呈現的災難場面更加真實,使得災難片類型電影成為票房的保證。

海神號

1972年的《海神號》是轟動一時的大堆頭災難片,堪稱災難片的先鋒。導演羅納德·尼姆擅長於製造人性味,尤其在於於謝利·溫特斯英勇潛水的一段最為感受人,牧師舍已為人的精神亦令人敬仰,堪稱是同類作品中的高水準之作。 影片著重描寫逃亡過程,但台詞相當幼稚,加上當年的一流特效今天看來已毫無衝擊力,因此影片只能當作影史資料來欣賞。

《海神號》是部不挺不錯的電影。為何大家對它關注度比《鐵達尼號》少呢?它們都是以海難為背景?其實兩部電影的主要題材都不一樣:一個是愛情人性的故事,一個則是名副其實的災難的故事。鐵達尼號改編於真實的歷史事件,海神號則是純屬虛構。

1972版的海神號歷險記很經典的, 望喜歡的朋友去看看,後來這部經典老片子被現在的人翻拍的是亂七八糟,取名叫《新海神號》,結果票房慘敗。

日本沉沒

該片根據小松左京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這部花了9年才寫成的作品是日本科幻小說史的暢銷之作,上下冊合計賣出了近400萬本。小說出版於1973年3月,隨即就被東寶電影公司看中。電影花了三個多月製作成功,於1973年年12月29日公映,創造了從小說到電影的最快記錄。

1998年,松竹公司曾準備投資12億日元重拍這部電影,但這個計劃最終因為無法籌得足夠的資金而宣告流產。時隔8年,東寶終於再次將這部作品搬上了銀幕。東寶不惜斥資20億日元,擺出一副打造日本超級大片的陣勢,雄心勃勃地要大大超越1973年的票房成績。同時,該片還得到了來自日本防衛廳、海陸空自衛隊以及東京消防廳的全面協助。

劇情砍一半就是好片子,實在太長了,拖沓得應該改名為《日本怎麼還不沉沒?》

天崩地裂 Dante's Peak (1997)

時光網 7.2,豆瓣 6.8,IMDb 5.9 該片反映恐怖的大自然力量對人類社會構成的威脅,著重刻畫災難發生後,在困境中人們美好的情感,以及人與動物之間的互助,這些都可算是該片的亮點。

受時長所限,該片情節講述得有些匆忙,片中表現災難場景的多數鏡頭格局較小,還有臨近結束的那個廢墟鏡頭,很容易讓人想到攝影棚,不知是不是經費的原因。但總體來說,還是讓人感覺挺震撼的,尤以酸河那段最為恐怖。雖有部分情節不甚合理,但演員的表演還是令人信服的。一向覺得布魯斯南不太適合演007,因為他太嚴肅了,而且總覺得這位老哥演起戲來不夠放鬆,倒是飾演這種歷經苦難面臨災難的知識分子更為適合。

20年前的老片子,特效畫面卻一點都不顯得落伍,厲害!但整體上看,該片的故事結構一般,特效不落伍,布魯斯南和漢密爾頓的表演也鮮有出彩的地方,整體上,只能算作是中規中矩的爆米花電影。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災難片,實際上卻講述了一個親情和震後倖存者治癒心靈創傷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災難發生的23秒間,動搖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慘叫的人聲,強烈的視覺衝擊震撼人的心靈,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震後的廢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壓著龍鳳胎的姐姐,另一端壓著弟弟。

一個家庭在地震發生之後32年里聚散離合的故事,影片宣傳口號是:23秒32年。就像大家知道的一樣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催淚彈集中在電影的兩頭。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成功的類型商業片,其商業價值和普世情懷,中國也確實需要這樣讓人感到心靈凈化和感情升華的電影。

天地大衝撞 Deep Impact (1998)

豆瓣評分7.0 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成功的災難片,更是一部相當牛的科幻片。災難片里難得的好片,整部作品都很溫柔,人物形象都很真實,從年輕一代太空人對前輩的態度尊敬但直言「你的訓練太老舊了」,到在太空中,沒有後來災難片中激烈的爭吵,而是一段一段的無言;

還有女主接到母親去世的電話時沒有立即呼天搶地哭得死去活來,等等都很真實,內斂的人性。後期的甚至到近幾年的災難片、科幻片中的人物塑造都不如這部電影讓觀眾深受觸動。

電影不僅僅展示了震撼的場景,也表現了人類在面對困難時所表現出的勇氣,當然也像人們揭示了人性陰暗的一面。影片感情戲較多,看慣了快節奏動作片的朋友會覺得較為拖沓,但是其劇情和特效的製作,放在今天來看也相當的震撼。

龍捲風 Twister (1996),

豆瓣評分7.2 90年代災難片大潮中的代表作品,位列1996年十大賣座片第三名,視覺效果非常出色,龍捲風肆虐的場景令人難忘。當年本片曾在我國上映,影片刻畫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意氣風發,豪情滿懷,雖然常常灰頭土臉,但內心的激情卻洶湧澎湃。他們縱橫馳騁在美國中西部平原,在激昂的搖滾樂聲中,在顛簸崎嶇的大路上,他們追逐風,追逐夢想,從不退縮,永不懼怕。

《龍捲風》作為一部災難大片,除了那令人瞠目結舌的風暴特效和令人唏噓的情感糾葛,更多傳遞給人們的是一種知難而上無所畏懼的敬業精神,所謂「干一行愛一行」,被影片中這群追風勇士完美地加以詮釋。

影片中反映恐怖的大自然力量對人類社會的威脅,使之具有高強度的震撼和驚懼作用,這無疑更容易帶來票房收入。影片中凌空飛舞的汽車動物、宛如雨下的斷木殘瓦,讓人感受到人類與自然對抗的堅強意志力;更吸引人的是,這次人類所對抗的不再是神乎奇技的電影特效,而是真正會奪走人命的龍捲風。

2012 (2009)

豆瓣評分7.7。《2012》有足夠的自身實力去吸引觀眾,想賺錢而技術含量低下的商業產品太多了。影片不複雜,無非就是逼真特技加一些爛熟的劇情,最後一秒的生死懸念、美國國家主義的張揚等等,但它把這些東西、各種元素糅合得讓觀眾目瞪口呆,幾乎達到了銀幕所見和想像力的一致。至於影片的驚悚感,這基本是「過山車型」,間隙式地給予觀眾相應的驚喜。

作為一部災難類型片,《2012》在視覺特效上自然出色。那些鋪天蓋地的災難場面已經足夠震撼,但在大銀幕上親眼目睹的感覺還是非同凡響。加利福尼亞沉入大海,甘迺迪號航空母艦撞毀白宮,黃石公園火山爆發,海水漫過喜馬拉雅山等幾個大場面,確實是藝術想像力和視覺特效技術完美結合的經典鏡頭。

這片子就是《天地大衝撞》+《海神號》+《後天》,然後再放大若干倍。具體的倍數,看個人的神經粗細吧。

世界末日 Armageddon (1998)

又譯作:絕世天劫,豆瓣評分7.7。 1998年,《世界末日》橫空出世,造就了末日神話,同時也奠定了大導演麥可.貝在好萊塢的地位。影片的成功是多方面元素的集合,這場視聽盛宴讓人們回味無窮。

影片當中最能夠刺激我們神經的,自然是那些鋪天蓋地的爆炸的場景以及快速凌厲的畫面剪接,這一切正是大投資與高科技製作所帶來的視聽享受。雖然這部影片整體上是套用了好萊塢慣用乏味的故事結構,卻不乏幽默與情感的投入。

布魯斯.威利斯為我們完美的展現了一個末日英雄的形象,這種情節也就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盛行才能拍出來,一群石油工人就能拯救世界?

阿波羅13號 Apollo 13 (1995)

豆瓣評分7.9 該電影拍攝於阿波羅13號發射的25周年,那是航空史上的一次災難,影片成功了駕馭和還原了真實事件,包含涉及大量科技信息但不晦澀。其中,擅長表現普通人堅忍不拔精神的湯姆漢克斯,表演有節制、有層次,使寫實派表演登峰造極。

早在籌備階段,導演朗·霍華德就認定《阿波羅13號》中的每個鏡頭都應該儘可能的真實,但決不使用任何真實的任務畫面。片中的太空船內景由堪薩斯宇宙及太空中心的太空工程部門建造而成,該部門曾修復真正的阿波羅13號指揮艙。

這是一條非同凡響的回家之路; 這是一次成功的失敗;這是一個夢想、愛、意志與信任的故事; 這是《Apollo 13》(阿波羅13號)的故事。

後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 (2004)

豆瓣評分8.0 作為災難電影,沒有哪個導演像羅蘭·艾默里奇這樣瘋狂熱衷於把地球毀滅一萬遍,從《獨立日》到《哥斯拉》再到《後天》,甚至是今年的《史前一萬年》,其電影中的「毀滅當量」成倍增長,單從特技角度說,已經足以讓觀眾體驗到摧枯拉朽的破壞樂趣。

《後天》有著卓然視覺表現的原因,除了災難規模大、數量多之外,還在於充滿感染力的色調處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災難類型的變化,影片的色調呈現出富有層次的過渡,比如災難來臨前蒼白黯淡的雲層,暴雨降臨時蒼茫渾濁的街道,颶風席捲後滿天塵土的昏黃都市,冰雪紛飛時慘白的世界,以及災難過後耀眼的白色冰層、反射著陽光餘輝的紅色天際……一切都做到充分渲染情緒,讓人完全感受到寒冷、潮濕、溫暖等等氣候變化帶來的感官反應。

影片還很好的融合了多種災難元素:低溫、冰雹、颶風、海嘯、火災、空難……可謂災難片的集大成者。節奏方面,該片環環相扣,高潮迭起,精彩迭出的情節一直緊扣著觀眾的心弦,讓人慾罷不能。

鐵達尼號 Titanic (1997)

豆瓣評分9.3 好萊塢最成功的騙眼淚大片。「鐵達尼號」1909年由英國白星公司生產,在當時無論就其豪華程度、規模大小、技術水平還是安全係數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稱鐵達尼號為「永不沉沒的船」。因此,船上甚至沒有裝備足夠的救生用品。但就是這艘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在處女航時就沉沒了,「鐵達尼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

其實現在看來,《鐵達尼號》的製作並不是最出色的,當年看起來氣勢如虹的特效場面也早已經被無數後起之秀超越了,但影片中盪氣迴腸的戀曲卻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也許,正是影片對羅絲和傑克不同凡俗愛情的著重刻畫,使它比一般災難片多了一些人文主義的厚度,成為了災難片歷史上不可繞過的永恆經典。

《鐵達尼號》及所有災難片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是:在大自然面前,永遠不要太驕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