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飈車、喝酒、離家出走,30歲讀書、支教、救治殘疾孤兒

黎庶女士 發佈 2020-01-31T10:55:16+00:00

「如今,五十多歲的貝天牧已經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中國人,而他日常工作,要麼呆在兒童村哄孩子,要麼為兒童村孩子的生存奔波,為了給有些患病嚴重的孩子救治,他常常要到中國、美國去募捐。在募捐的同時,貝天牧也會給孩子找到收養的家庭,已經有900多個孩子找到了永久收養的


文/黎庶

心中有愛,看世界的眼睛都是純凈。耶穌說:「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牧羊地兒童村」的網站上方寫著出自《聖經》的這樣一句話:「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牧羊地兒童村」的「村長」就是貝天牧,貝天牧,一位美國人,帶著妻子潘姆拉,從1992年來到中國,到1996年創辦了「牧羊地兒童村」,直至現在,從收養一個孤兒,到為孤兒創辦一個福利家園。

20餘年的時間,在中國收養、救治殘疾兒童超過3000多名,而這3000多名兒童中,有些甚至被醫師診斷為最長活不過三個月,卻在他的救治下活了三年;網友將他譽為「洋雷鋒」、「當代白求恩」。

01

叛逆少年婚後重回校園

1978年,年僅21歲的貝天牧叛逆,成為一名摩托少年,成天騎著摩托和朋友們飆車技,喝大酒,生活漫無目標。他的所有舉動和行為又是那麼與世界與家庭格格不入。

哥哥結婚那天,這麼盛重的場面,伴隨著一陣嘈雜的「嗡嗡嗡」轟鳴聲,他穿著坎肩,騎著摩托車和他的夥伴們出現在了教堂門口,他的父母、親人都像瞪著一個怪物一樣瞪著他。對於這個少年,父母顯然是各種無奈,這個孩子只能任憑發展,無法挽救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浪子回頭金不換「。一次,他和朋友出去飈車,因為摩托時速太快,朋友和迎面過來的一輛大卡車互撞,立即飛了出去,滿地的血跟河流一樣,貝天牧打電話叫來救護車的時候,朋友已經沒救了。貝天牧愣著神,渾身顫抖。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直面死亡,死者竟是他最要好的朋友,而且前一秒他們還玩得顛狂和忘乎所以。

參加完朋友的葬禮,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開始懊悔自己的碌碌無為。他從此放棄了飈車,去超市做了一名銷售員。


兩年後,他遇到了潘姆拉,他深深的愛上了她,兩人結了婚,一年後有了大女兒貝利香,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超市經理。在妻子的影響下,決定和妻子一同重回校園學習,攻讀本科學歷。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拖家帶口進入學校學習,貝天牧終於意識到時間意味著什麼,生命的死亡和新生命的欣欣向榮。

貝天牧學習很用功,臨近畢業的時候,貝天牧正在為去哪裡工作發愁,他的老師說:「在中國,有很多地方缺英語外教老師。」


此時他已經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了規劃,畢業後去中國,做一名外教老師。1988年,貝天牧和妻子本科畢業後,貝天牧和妻子來到了中國撫順,做了一名支教老師。

支教一年後,貝天牧向校長提出了想回國繼續深造的想法。

校方有些失落,以為貝天牧是因為忍受不了艱苦的條件,想辭職回國,深造只是個善意的謊言而已。

沒想到,就在三年後,也就是1991年的秋天,貝天牧和妻子讀完碩士研究生,全家重新遷往中國,回來後的貝天牧和妻子被安排到了北京航空學校任教。

在北航任教期間,貝天牧結識了好友菲利浦,菲利浦是學廣電的,他不是多麼有錢的人,但是他卻在全職做慈善,貝天牧和妻子在他的影響下,也在任教的空餘時間,去北京、天津、張家口等地的兒童福利院做慈善。

02

好牧人為羊捨命——尋找到真正的樂趣

1991年年底,在貴陽兒童福利院,貝天牧遇到了一個殘疾女孩,她還不足五個月,躺在小小的床上,她向貝天牧伸著小手,仿佛在跟他說抱抱我。

貝天牧被小女孩的行為觸動了,他跟妻子商量了下,就把這個小女孩抱回了家。他已經有三個親生女兒了,但是他還是忍不住內心對孩子的愛。回想曾經那麼不羈的少年,如今卻是這麼充滿了愛心。

隨後,他又先後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總覺得那些孩子在呼喚自己的心靈。尤其是那些身患殘疾的孩子,看著是揪心的疼。就在他享受著做慈善的樂趣的時候,他的朋友菲利浦回長春看完孩子,回北京的路上突發心臟病去世了,好友的去世讓貝天牧更加感覺到生命短暫。

在朋友菲利浦的委託下,貝天牧和妻子雙雙辭掉北京航空學校教授的穩定工作。去繼續菲利浦的慈善工作,他們在家專職收養孤兒,殘疾孩子。為了省錢,貝天牧帶著全家離開了北京,遷到了河北廊坊,成為廊坊開發區的第一戶外國人。

隨著收養的孩子越來越多,貝天牧夫婦商量租一個更大的房子,建一個充滿家庭氛圍的福利院。為了籌集善款,他申請成立了基金會,取名菲利浦·海德基金會,至於為什麼取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他逝去的好友。

2002年初,正值春寒料峭,為了不讓孩子能有個長久穩定的成長家園,貝天牧在廊坊附近大王古鎮看上了一片地,這裡原來是一塊牧羊地,由於資金緊缺,他去找當地政府,政府以1元每畝的象徵性價格,將一塊地的使用權給了貝天牧。2006年,一座占地33畝的兒童福利院落成了,取名為「牧羊地兒童村」。


牧羊地兒童村,樹木成蔭,草木茂盛,有10餘棟大大小小的別墅式的房子,各棟都取了名字,有平安之家、祝福之家、愛心之家等。其中有兩棟青磚紅瓦的仿中式古建築的房子,建立有保育室、學校、醫院、餐廳、食堂、客房,甚至有給孩子們憑自己的能力賺錢的小工廠。

孩子們日常住宿和活動的寺方,就像一個溫馨滿滿的家,地板是紅色實木的,內牆顏色是天藍天或者淺黃色,有柔軟的沙發,美麗的牆飾。孩子們在屋子裡爬來爬去,穿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每間臥室配有空調、暖氣,每天都會有阿姨負責記錄孩子們的生活情況和睡眠時間。


此時兒童村已經有86個孩子了,由67名阿姨分別看管,年紀小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孩子,由護工阿姨全天候照顧。4歲以上行動方便,能夠自理的孩子需要每天定時起床,吃完早餐後,去兒童村「小羊羔」學校上學。

學校每天的教學內容是語文、數學、英語、手工課,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英文名字,實行雙語教學,而這些孩子大部分都被外國人收養。


兒童村的醫院,是美國來的一對醫生夫婦,她們關掉了自己的醫療工作室,專門來到牧羊地做志願者,給生病的孩子們看病。


貝天牧說:「我們這裡不會選擇孩子,不管有什麼樣的疾病和缺陷的孩子,我們都接收。」


而這些孩子中除了收養的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從國內其他福利院送來的特別病殘的孤兒。有些病情特別嚴重的需要在兒童村醫院接受治療,有些貝天牧還要帶到大醫院去做手術。每年要做30-40個手術,主要是心臟問題,唇齶裂的孩子。

牧羊地兒童村的食堂西南角,有一架鋼琴側對著大門,有個叫蘇贏的姑娘小心翼翼翻開琴蓋,跳躍著十指,一首悅耳的理察·克萊曼的《夢中的婚禮》飄了過來,每天晚上蘇贏都會在這裡練琴,她彈得非常的好,可以稱得上是大師級別的水平了。



除此之外她還會使用電腦,和刺十字繡,她很優秀,但是由於下半身癱瘓,現在已經21歲的她,仍然只能呆在牧羊村,也許這裡是她一輩子的家了,因為按照法律,14歲以上的孩子就不能被愛心家庭收養了,而且她這個年齡也沒有愛心家庭願意收養。貝天牧說一定要教會她自食其力,雖然目前為止,給她找一份適合的工作非常的難。


貝天牧說等待時機,總能給她找一份可以養活自己,也適合她做的工作。


03

貝天牧的幸福終點站


貝天牧說:」愛,是個奇妙的理由,我愛中國,更愛牧羊地和這個工作,我要竭盡所能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永遠和他們在一起,直到我進天堂。「

如今,五十多歲的貝天牧已經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中國人,而他日常工作,要麼呆在兒童村哄孩子,要麼為兒童村孩子的生存奔波,為了給有些患病嚴重的孩子救治,他常常要到中國、美國去募捐。

在募捐的同時,貝天牧也會給孩子找到收養的家庭,已經有900多個孩子找到了永久收養的家庭,收養的家庭大多是美國人。經常有來自美國收養家庭的照片寄到兒童村,那上面是孩子和養父母的一張張笑臉。

還記得兒童村還未落成,兒童村就轉來了一個重度燒傷的男嬰,貝天牧不得不湊錢,帶著男嬰去北京兒童醫院治療。



有人問貝天牧:「這樣嚴重的傷,還要不要救,即使救活了,他什麼也做不了。」


貝天牧堅定的說:」只要有一線希望都要救,將來他可以上學、賜球、做我的工作,說不定還能接我的班。」


因為傷情過於嚴重,在北京兒童醫院診治效果不理想,貝天牧把孩子轉到了波士頓醫院繼續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