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金主因弟弟走極端,心碎而亡!古代富豪也有搞不定的煩心事

李夫子說史 發佈 2020-01-04T19:52:48+00:00

今天聊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有錢人」!從古至今有錢人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呢?反正老百姓都想知道,千百年來,不管是哪個國家,哪一個民族,都有好奇心。你經常能接觸到的東西你就不好奇了,越接觸不到才會越好奇。

今天聊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有錢人」!從古至今有錢人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呢?反正老百姓都想知道,千百年來,不管是哪個國家,哪一個民族,都有好奇心。你經常能接觸到的東西你就不好奇了,越接觸不到才會越好奇。所以想了解有錢人也不是什麼仇富心理,也不是所謂的「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有錢人的生活跟平常人也沒啥不一樣,也就是吃飯、睡覺、工作,咱們什麼樣,人家就什麼樣。頂多吃的奢侈點、睡的豪華點。那麼光聊有錢人的享受也沒啥意思,所以今天李夫子就想跟大家聊一聊有錢人居家過日子都有哪些煩心事?作為歷史愛好者,今天的富豪就不說了,咱們就聊一聊古代有錢人都攤上過什麼煩心事?

古代富豪搞不定家裡事

《聊齋志異》裡邊有一篇故事,叫《鏡聽》。講的是一個老太太,偏心眼兒。這老太太倆兒子都是念書的,大兒子的成績非常的好,考中科舉的成功率很高。當媽的就偏愛這大兒子,順便把大兒媳婦也高看一眼。小兒子的成績一般,所以連小兒子帶著媳婦,老太太就看不上眼。就比如說吃飯了,倆兒媳婦一塊做飯,老太太就讓大兒媳婦歇著,可以不幹活。二兒媳婦累死了,她也不心疼。結果在二兒媳婦的督促下,這二兒子也像他哥哥一樣,也考中了科舉,老太太沒辦法了,這倆媳婦都歇著,自己上廚房做飯去。

像這種爹媽偏心眼的故事,《聊齋志異》裡邊有不少,歷史上這種事更多。你看歷史上有一家富商大賈,就因為老太太偏心眼兒導致家破人亡。歷史上要說誰有錢,往往有個說法,說這家有「陶朱猗頓之富」!「陶朱」、「猗頓」分別指的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兩個富商。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陶朱,全稱叫「陶朱公」,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提這個名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提另一個名字沒人不知道,那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戰略家「范蠡」!范蠡,字少伯,楚國宛地三戶人,也就是現今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春秋末期,投奔越國,幫助越王勾踐,興兵滅吳。之後是急流勇退、棄政從商,定居在宋國的陶丘,也就是今天山東的定陶,所以號「陶朱公」。

范蠡的三個兒子都不省心

范蠡的從商經歷也不是一帆風順,曾經三次散盡家財,但人家這個本事大就大在這兒了,家財散盡照樣還能掙回來。《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他的主要經營方式就是商貿。另外他可能也從事過農業或者是漁業,反正發財的道很多。錢多人口也多,共有三個兒子,可是這仨兒子也不省心,大兒子吃苦耐勞,懂得居家過日子,但是自尊心太強。二兒子做事衝動,愛惹事兒。三兒子除了花錢不懂心疼,沒大能耐。

這一年家裡出事了,二兒子在楚國犯法了,他做事衝動好惹事,這一犯法犯的是個死罪,眼瞅著小命就沒了,可是天無絕人之路,事情就有轉機了,二兒子出事時范蠡就到處託人去問,最後得了消息,說只要能花錢就能把二兒子的命給保下來。但這錢有點多,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說得用「黃金千溢」!「溢」是古代的計量單位。一溢等於二十兩或者二十四兩!咱們就按最小的說,那也是黃金20000兩。錢雖然多,但救兒子要緊,於是讓自己的小兒子套上車,裝好了錢就要給楚國那邊送過去。就在這個時候,又出事了。

家裡不是有個大兒子嘛,自尊心太強,一聽他爸爸把這個大事兒託付給老三,心裡是老大的不樂意,就跟他爸爸吵起來了。說「家有長子,國有大臣,這麼大的事,您不叫我去,而叫三兄弟去,您是不是嫌我廢物?您要是真是這麼想,您來句話,我現在就死去,省得不招您不待見」。說完了撞牆要自殺。這個時候孩子他媽就出來了,老太太偏向大兒子,就勸范蠡:「老頭子,你這個事兒辦得不地道,老三去了,老二不一定救回來,現在老二沒回來,大兒子在窩囊死,咱們這日子還過不過啊?」老伴也鬧,兒子也鬧,范蠡沒辦法,只好讓老大去楚國。

明知結局卻無可奈何的范蠡

大兒子就這麼去了。結果還不錯,拉著錢去了楚國。錢是怎麼拉過去的又怎麼拉回來,原封沒動。只不過回來的時候多了一樣東西,就是二兄弟的屍體!這是怎麼回事?原來范蠡最清楚,三兒子就是一花花少爺,花錢不心疼,錢送過去眼都不帶眨的。只要錢一出去,二兒子准能回來。但是老大就不一樣了,知道爸爸掙錢不容易,所以這個錢肯定捨不得給。只要他一時想不開,這事兒就砸。果然事情的發展跟范蠡預計的一樣。老大到了楚國以後,一開始錢是送出去了,人家楚國人挺夠意思,其實人家沒打算真要這個錢,就商量著,這錢先別動,先把老二放了,再把錢還給范蠡。這個老大也不知道哪根筋錯了,一看人家沒動自己家的錢,又聽說二弟要放出來了,腦子一熱又找人去了,把錢又要回來了。人家一瞧這是什麼玩意?這是拿我們當猴耍,錢不要了,死屍你帶回去吧。

有道是知子莫若父,深知經商之道的范蠡早就看透了時局的發展,可是你再有頭腦,有些事情也是無法控制。就像老伴說的,大兒子要是自殺了怎麼辦呢?所以只能妥協。這也許就是很多有錢人家能擺平商業上的事,卻擺不平家裡頭事的原因。有人說了,養兒子就是不省心,還是要養閨女!那也未必。

西漢鋼鐵冶煉大王——卓家

比如西漢年間,全國有一家巨富,姓「卓」。卓家是當時的鋼鐵大王,專門從事鋼鐵冶煉的行業。關於他們家冶煉還有一個故事,他們家祖先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原來就是從事冶鍊金屬的。秦始皇滅趙國以後,強行把他們家遷到四川。當然了遷的也不光他們一家,還有別的家。到了四川以後,別人家都賄賂當地的官吏,要求儘量安置在離中原故土近一點的地方,老卓就不一樣了,要求往遠處走,為什麼?離得近沒有意義,一家大小活下來才是王道。而近處的地沒有什麼出彩,得找物產豐富的地方定居才行。

最後他們家遷到哪呢?遷到了「臨邛」。開山鑿礦,重新干起了老本行,家族企業有興旺。今天要說的是老卓家在漢景帝、漢武帝時期的一件事,當時卓氏集團的董事長,叫卓王孫,到他這輩兒已經是當地的首富,手底下光使喚的僕人就800多人,能養得起這麼些人,人家的家底可想而知。卓王孫有個閨女,歷史非常有名,叫卓文君。這卓文君不是現在有名,當年就有名,小的時候名聲就傳出去了。長得也好,文采也高,彈琴彈得好。可以說卓文君年少的時候,就已經是流量級的明星了。長得漂亮,才學也好,求親的人絡繹不絕,都踏破了門檻。

流量明星的相遇

當年結婚也早,卓文君16歲就嫁人了,但是沒過幾年丈夫去世了。西漢的時候男女婚姻對女性還沒有那麼不友好,也不是說女的一定要給丈夫守節,加上他們家庭也不認可,所以丈夫死了以後,他就回娘家了。這一回娘家好多人又有機會了,這當中就出現了當時的另一位流量級的明星——「司馬相如」!「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這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副對聯。臥龍,就是諸葛亮。兩司馬指的是司馬遷、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當時的名望很高,史記里司馬相如單獨有一個列傳,一個是因為司馬遷跟司馬相如個人關係不錯,另一個也說明司馬相如當時確實有影響力。

留不住的女兒,卓王孫不得已的「妥協」

這樣的名人卓王孫早就想見見,但是一直都見不著。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次,卓王孫家裡開派對,把司馬相如請來了。司馬相如當時還挺給面子,當眾還彈了一首曲子,滿堂的賓客是大飽耳福,但這耳福對於卓王孫來說後患無窮。他哪知道彈個曲子不要緊,卻把閨女給搭出去了。卓文君已經回娘家了,這一彈曲子就聽見了,直接把卓文君這個孀居之人給打動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琴挑文君」。從此卓文君就放不下司馬相如了。後來經過一番運作,卓文君背著他爸爸跟司馬相如跑了,把卓王孫氣得不行。最可氣的還在後面,過了些日子,卓文君帶著司馬相如又回來了,原來是司馬相如家裡太窮了,卓文君過不了窮日子,拉著丈夫回來,回來也沒跟老頭說,就在臨邛開了個酒吧,卓文君賣酒、司馬相如刷盤子,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君當壚」

這卓王孫都快氣瘋了,「這是寒磣我嗎?你賣酒我不攔著,那是你活該,誰讓你跟人家窮小子跑了,但是你遠點賣去,你丟人丟到家門口來了。」還好這是親閨女,這要換了別人,老頭就得殺人了。這個時候有個朋友過來勸說了。《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有記載,大概意思是說「閨女是人家的,棒打鴛鴦不好看,更何況兩口子都是流量明星,也算般配。消消氣,就當閨女出嫁,再給份嫁妝吧」。說歸說、鬧歸鬧,畢竟是親閨女。卓王孫還是心疼,再加上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面子上也的確過不去。聽人勸吃飽飯,最後拿了一份嫁妝給兩口子了。嫁妝是多少呢?說是「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從此小兩口就過上了富人的生活。

劉備的金主爸爸——糜竺

咱們說男女自由戀愛,父母不應該管,但是你要站在卓王孫的角度,他的行為也是無可厚非。婚姻大事在中國意義特殊,所以說父母子女還是儘量溝通,別鬧得不愉快。還有一個兄弟之間的故事,很多人應該知道,主人公在《三國演義》裡面台詞不多,但是出鏡率還挺高。他是東漢末年徐州地區的首富,後來昭烈皇帝劉備的大舅子,官拜安漢將軍的「糜竺」。糜竺這個人,他是劉備早期的謀士,可是看過三國的朋友也知道,糜竺也沒給劉備出過什麼像樣的謀略。他對劉備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妹妹許配給劉備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糜夫人。

隨著國學熱的推廣,人們才漸漸知道糜竺對於劉備的貢獻遠不止如此。老糜家在東漢末年的時候了不得,據《三國志》記載,糜竺家裡,「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用現代話來說,糜竺不光是劉備的大舅子,還是劉備的金主爸爸,糜竺不光在錢上支持劉備,在政治態度上也是完全站在劉備這一邊。劉備在徐州混得不好的時候,曹操曾經向糜竺伸過橄欖枝,但糜竺拒絕了。他資助劉備並不是一種商人的投資,而是從心裡認同劉備。關於糜竺的故事不多,《搜神記》裡面有一個關於他的神話故事,被《三國演義》採用了,說有一次在路上他救了一個大美女,倆人同坐在一輛車裡邊,糜竺是一點閒雜的動作都沒有,眼睛也是直視,生怕餘光掃到美女身上。後來美女告訴他自己是火神下凡,要給他們家降點火災,看他是好人,讓他提前準備,說完就不見了。糜竺一到家趕緊就讓人把值錢的東西搬出來,果然著火了,房子燒為平地,雖說房子沒了,但家底保住了。當然這是個傳說,不能算數,當然這也不是糜竺最糟心的事。

為弟心碎,含恨而死的糜竺

最糟心的事是他弟弟。劉備的另一個大舅子「糜芳」,糜芳也是劉備早期打天下的元老,所以很拿自己當回事。《三國演義》裡邊糜芳就是個廢物。長坂坡還曾經詆毀趙雲,其實歷史上他在劉備手下是有戰功的,劉備幾次被人家打趴下,都是糜芳替他收集殘兵,組織隊伍,再回到劉備身邊。小說裡邊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歷史上沒記載,但糜芳對劉備不離不棄,寫的清清楚楚。京劇《古城會》裡邊,關雲長撇刀斬蔡陽。其實歷史上殺蔡陽是劉備殺的,那會兒跟著劉備身邊的就是糜芳,巧合的是劉備入川以後,糜芳就安排在關羽手底下了。

關羽這個人剛愎自用,性情傲慢,最看不起的就是文人,他老覺得糜芳就是仗著裙帶關係。所以兩人很有矛盾,最終糜芳受不了關羽,到後來投降東吳裡應外合,殺了關羽,糜芳反叛之後,糜竺都快崩潰了,一輩子付出,一夜間化為流水,向劉備請罪,劉備也沒難為他,好言安撫,但是糜竺本人心都碎了,最終慚愧而死。糜芳呢?小說里說的是吳國送回來,萬剮凌遲,但實際上在吳國他落了一個善終,當然也經常被人擠兌。

李夫子有話說

老話說的好,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古代這些個富豪之家也怕這個,《紅樓夢》中探春就說過,「這麼大的家業,從外邊殺殺不完,就怕內部出事」。平常老百姓要是家裡鬧家務都糟心,有錢人要鬧起來更難受。最後說句話,咱們大家共勉,這叫「家和萬事興」。由此可見無論是富豪還是普通老百姓,一定不能為了掙錢而忽略了夫妻的感情和子女的教育,否則最終只會是自食苦果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