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版馬克沁有多厲害?防盾重達8.5公斤,德國機槍根本打不過它

歷史皇太后 發佈 2021-10-05T01:08:49+00:00

說起重機槍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了,這是步兵部隊的火力核心,自從世界上第一挺重機槍,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開發出來後,步兵戰術就圍繞著重機槍展開,無論在進攻狀態或是防禦狀態都是一樣的。

說起重機槍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了,這是步兵部隊的火力核心,自從世界上第一挺重機槍,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開發出來後,步兵戰術就圍繞著重機槍展開,無論在進攻狀態或是防禦狀態都是一樣的。當然,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水冷式重機槍就基本被淘汰了,原因是更先進的氣冷式重機槍走上了歷史舞台。但很明顯的是蘇軍可謂是其中的獨特存在,他們的M1910式重機槍仍舊在軍隊中服役,甚至一度打得德軍的機槍手毫無脾氣。


那麼,這種M1910式重機槍有何獨特之處,竟然能讓德軍引以為傲的MG-34和MG-42通用機槍無還手之力?說來也是有趣,這M1910式重機槍在性能上沒有任何獨特之處,而德軍奈何不了它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一塊重達8.5公斤的機槍防盾。

時間回到19世紀末的1883年,彼時馬克沁重機槍的發明者海勒姆·馬克沁剛剛在6月註冊了專利,並在1884年10月的一次招待客人的宴會上進行了表演性的試射。馬克沁重機槍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它在發射時槍機和槍管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火藥燃氣產生的力量會作為動力,並驅使槍械結構完成開鎖、退殼、供彈、閉鎖、發射等一系列動作,從而保證馬克沁重機槍不斷發射子彈。當然,槍管在高強度的射擊下肯定會產生過熱問題,所以需要一個冷卻套筒來給槍管散熱,所謂的水冷式就是從此而來。

毫無疑問,馬克沁重機槍是一種劃時代的武器,他在1885年成立了馬克沁公司來兜售的重機槍。可就和當時所有的新銳武器一樣,馬克沁重機槍受到了各國軍隊的冷落,槍械沒有被任何國家大批量採購,僅有一些小批量的採購,馬克沁公司也險些因此破產。好在英國軍隊在第一次馬塔貝列戰爭里用馬克沁打出了威風——50名英軍用4挺馬克沁重機槍抗擊了超過5000名敵軍。而在1898年恩圖曼戰役里,英軍也同樣利用50挺馬克沁重機槍抗擊了馬赫迪軍隊的騎兵,造成了對方大量的傷亡。


馬克沁重機槍的傲人戰績引起了各國軍隊的注意,雪片版的訂單飛向了馬克沁公司,一些有條件的國家甚至購買了圖紙自行製造,一向以「歐洲憲兵」自詡的沙皇俄國也不例外,儘管軍隊中的一些老頑固沒看出馬克沁重機槍的好處,可軍隊裡的少壯派卻認識到了馬克沁重機槍的優勢併力主引進這種劃時代的武器。在這些有識之士的力主之下,俄軍同樣採購了大量的馬克沁重機槍,而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里,俄軍配備的500餘挺馬克沁重機槍成為了俄軍防守要塞陣地的關鍵,通過有效將防禦工事和機槍相結合,成功給日軍製造了近15萬人的傷亡。

雖然日俄戰爭的勝利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但馬克沁重機槍的重要性卻凸顯了出來,俄軍決定進一步擴大馬克沁重機槍在軍隊中的數量。這樣一來靠採購顯然是不行了,俄國必須能夠自行生產馬克沁重機槍才行。俄國的第一款重機槍是M1905式重機槍,從結構上來看完全就是馬克沁重機槍的俄國版,連子彈口徑都還是7.7×56毫米 R步槍彈,並不利於俄軍的列裝和使用,因此俄國在M1905式重機槍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最終就誕生了M1910式重機槍。


在當時的大環境下,M1910式重機槍在槍械結構上和馬克沁重機槍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可言,唯一的構造區別是將子彈口徑換成了俄國的7.62×54毫米M1908 R帶底緣槍彈。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差別的話,那就是它的重量在沒有三腳架的情況下飆升到67公斤。至於為什麼會這樣也很簡單,俄國人在製造M1910式重機槍的時候沒有使用三腳架,而是使用了索科洛夫輪架。

索科洛夫輪架是一種有別於三腳架的槍架,是將M1910式重機槍架設在了一個可以被牽引的雙輪車架上,它可以很方便讓M1910式重機槍被馬車拖拽,或是由士兵用繩子拖著前進。相比於讓士兵們扛著重機槍前進,可以進行拖拽的索科洛夫輪架就方便多了。需要注意的是,這也絕非是索科洛夫輪架最為獨特的地方,是在於可以為M1910式重機槍加裝一個重達8.5公斤、厚度為6.5毫米的機槍防盾,這大幅度的提高了M1910式重機槍的戰場生存能力。


不要小看這塊機槍防盾,在未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里,它將大幅度提升了機槍手的安全係數。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鬥形式是塹壕戰,往往都是用機槍火力和火炮屠殺進攻方,拋開炮兵之間的對決不說,機槍手絕對是進攻方的重點打擊對象。就算把重機槍安置在掩體裡,橫飛的彈片和對方的機槍火力對於機槍手也是個重大威脅。而M1910式重機槍配備的機槍防盾在這個時候就發揮了作用,它能夠為機槍手擋去大部分的彈片和子彈,從而大幅度保證了機槍手的安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對於俄國的M1910式重機槍可謂是深惡痛絕,因為德軍步兵往往推進到50米的距離內,都很難用步槍和機槍火力撂倒俄國的機槍手,反而是被M1910式重機槍打得抬不起頭了。那時候德軍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一名軍官給自家的機槍手下令:「漢斯,去壓制俄國人的機槍!」然後漢斯帶著自己的MG15機槍和俄軍的M1910式重機槍激情對射,在打光了所有彈藥之後灰頭土臉地回來了。德國軍官只能罵罵咧咧得讓人去找炮兵來,用火炮敲掉俄國人的M1910式重機槍。


在俄國內戰時期,蘇聯紅軍和白衛軍也都配備M1910式重機槍,交戰雙方相互用M1910式重機槍激情互射,殺敵數字取決於誰的機槍數量更多,機槍火力配置更出色。不過,蘇聯紅軍明顯把M1910式重機槍運用得更為出色,因為紅軍的騎兵部隊往往會把M1910式重機槍架在馬車上,然後讓馬車引逗著白衛軍騎兵轉圈。這麼一來就成了機槍馬車在前面跑得飛快,白衛軍騎兵紛紛被迎面而來的機槍火力擊斃的局面。這種戰術在紅軍里被稱之為「卡塔槍」,是白衛軍騎兵最為厭惡和恐懼的戰術。

在俄國內戰以蘇聯的勝利告終之後,蘇軍一度考慮要不要換掉M1910式重機槍,但最後結論還是將其保留了下來,因為他們實在找不到可以取代它的重機槍。於是,M1910式重機槍在軍隊裡又服役了十幾年,接著就在1941年爆發的蘇德戰爭里,又一次撞上了德國人。此時德國步兵又一次被M1910重機槍給支配了,經常是德軍的機槍手們架著MG34通用機槍打空了彈藥也壓不住蘇軍的M1910式重機槍。而結果多半就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德軍只能罵罵咧咧的去找炮兵或是坦克來對付M1910式重機槍。

在此後的戰爭歲月里,M1910式重機槍一直為蘇聯紅軍效力,雖然蘇聯也在1943年5月退出了SG-43式重機槍,但M1910式重機槍在各部隊仍有配備,其生產工作也一直持續到了1945年,直到戰後才逐步從蘇軍中退役封存。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款服役超過30年的老槍,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M1910式可謂是戰功赫赫,足以在槍械發展史上留下自己的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