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險旅行,進暗不見天日蝙蝠洞,蝙蝠遠古以來都在這躲避人類

金蛋的旅程 發佈 2020-01-29T23:19:52+00:00

每次在洞穴里探險和考察,都必然與隱世的蝙蝠相遇蝙蝠的家,一般都在少有人騷擾的老樓屋檐、老樹樹洞、以及幽深的洞穴之中,蝙蝠從來不會主動親近人類,算是一種極盡避開人類的隱居動物,從某種角度來說,蝙蝠不喜歡人類。

  • 每次在洞穴里探險和考察,都必然與隱世的蝙蝠相遇

蝙蝠的家,一般都在少有人騷擾的老樓屋檐、老樹樹洞、以及幽深的洞穴之中,蝙蝠從來不會主動親近人類,算是一種極盡避開人類的隱居動物,從某種角度來說,蝙蝠不喜歡人類。

一般在傍晚,人們才會看到蝙蝠出現在天空之中,很多人見過傍晚的蝙蝠,而黑暗中環境中蝙蝠卻少有人見。以前一些大樹上,白天弔掛著很多睡覺蝙蝠的景象,已經很難看到了,因為我們的城市環境已經改變很多。

目前的旅遊開發和洞穴探險,已波及很多地區,許多蝙蝠隱居的洞穴現在已經有人進入。這些地方可能以前幾百年中,都不曾有人類的打擾。這些不見天日的洞穴,是最原始生活習性蝙蝠的棲息地,隨著人類探奇的步伐,以及先進的探險裝備器械輔助,很多洞穴地形被克服。

這些永遠都不會有陽光照到的洞穴深處,裡面隱藏著很多秘密,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般,進入這些幽暗的洞穴之後,人們不知道會發現和打開什麼,可能是會發現新物種、新的地質奇觀,也可能遇到不曾知道的古老有毒內容。

在一些幾百年都難得有人到達的洞穴里,你可能會發現走入洞穴迷路的大型古動物的殘骸,也可能發現眼睛蛻化的魚類、螃蟹、蟋蟀、娃娃魚等神奇動物,但每次深洞穴之中必然會遇到的,一定會有蝙蝠,它們永遠是幽暗洞穴里的「常見居民」。

  • 那些熱起來的荒野探險和洞穴探險,應該要去好好降溫了

蝙蝠這種古老物種很奇特,它們的腳部構造和鳥類不同,小型蝙蝠很難站立在電線和石頭頂部,他們只能頭朝下倒掛,它們的腳可以像鉤子一樣掛住岩石的縫隙和凸起,起飛的時候需要先放開腳跌落,在跌落的過程中再展翅飛行。

如果洞穴高度不夠,蝙蝠就容易直接墜底,墜地到地面的蝙蝠,就算是沒有受傷,也是無法起飛的,需要重新爬回高處再重新起飛,這個過程很危險,所以蝙蝠多喜歡在有高穹頂的洞穴里棲息,它們倒掛休息的岩洞頂都較高,這種地方其實人類最難到達的一些區域。

白天的蝙蝠是在睡覺的,雖然洞穴里是一片漆黑,不過蝙蝠依然知道這個時間是白天睡覺的時間,這個時段的蝙蝠就算你走進它,或者是電筒光不小心照射到它,蝙蝠都不會馬上醒來。只有巨大的聲音,敲擊岩壁大震動,強光持續照射蝙蝠,才會引起整個洞穴里的蝙蝠群的騷動。

在傍晚和清晨,在洞口可以見到蝙蝠成群出洞和歸洞的場景,黑壓壓的如同烏雲,如果遇到洞中蝙蝠成群飛行,最好是俯身趴在地面或岩壁上,等待高流量蝙蝠群過去再快速離開,那種場面所聽到的高頻聲音,是讓人終生難忘的。

在北方地區,沒有吃蝙蝠的飲食習慣,而在亞洲南部,尤其是在東南亞的一些島國上,確實有見過這種吃野生蝙蝠的陋習,在南亞一些偏遠島嶼的市場中,目前依然可以見到在售賣烤好的蝙蝠之恐怖場景,其實我們和蝙蝠,不應該有食物鏈上的太多關係。

我國境內蝙蝠數量和種類很多,現代城市和城鎮的發展,將大量的蝙蝠群壓縮到了剩下的森林和自然保護區中,也讓這些地區的蝙蝠種類和數量變得複雜,因為棲息地的縮減,蝙蝠和當地傳統野生動物的關係也變得複雜,讓原本很少接觸到的物種,開始變得關係密切。

蝙蝠的糞便是很多洞穴動物的食物和營養來源,而摔落地面的小蝙蝠也可能變為一些野生動物的食物,這讓蝙蝠洞裡的生態鏈和食物鏈變得頗為複雜。

蝙蝠從來不想融入快速發展的人類社會,和老鼠、蟑螂、燕子、狗貓不同,蝙蝠一直延續著極為傳統的古老生活方式,但人類的活動增加,讓我們更加了解蝙蝠的知識,但也同時讓蝙蝠的生活,逐漸因為人的動因而改變,原本簡單的自然規律,已經變得頗為讓人迷惑。

對於野生動物的空間,也許人類應該再進行檢討,要留下更多自然原始的保護區,不要再去壓縮原始野生動物的自然環境,還一片寧靜和安寧,給我們共生在地球上的野生動物。以前那些熱起來的荒野探險和洞穴探險,也應該要去好好降溫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