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遭俘被迫成太上皇,為何後來又能奪位

書生閒談 發佈 2020-01-05T02:03:59+00:00

在《大明風華》中,孫若微抱著復仇的心態去接近朱瞻基,但之後卻又發現愛上了這個讓人著迷的皇帝,而在一系列的操作之下,孫若微最終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在《大明風華》中,孫若微抱著復仇的心態去接近朱瞻基,但之後卻又發現愛上了這個讓人著迷的皇帝,而在一系列的操作之下,孫若微最終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其實歷史上的孫皇后本是一個平民出身,朱高熾的外婆對她十分的喜歡,在她很早時就被送到了太子府,儘管當時的明成祖認可,但在冊封時還是讓胡善祥為太孫妃。

但孫若微的優勢就是第一個生了兒子朱祁鎮,當時的胡氏只是生了兩個女兒,結果皇帝將朱祁鎮立為太子,緊接著又讓胡氏自己退位。等到朱瞻基駕崩後,朱祁鎮順利的登基為皇帝,不過在1449年卻爆發了土木堡之變。主要是當時的瓦刺故意擴大進貢使者的規模,其人數達到了2500人,還將貢馬的價格抬升,這樣一來自然是讓王振不滿,隨意將其打發走。

瓦刺部落見狀紛紛不滿,立馬發兵南下作戰,當時王振慫恿明英宗去往前線作戰,結果召集了幾十萬兵力,還是被瓦刺抓捕。此消息傳來之後可謂是震驚朝野,一時間京城內人心惶惶。而孫太后立馬讓朱祁鈺監國,這樣就可以起到穩定局勢的作用,並要求加大京城的防禦。當時不少大臣要求南遷,並將自己的家屬都派到了南京地區,很多的富商也提前逃跑。

但于謙等主戰派認為,應該和京城共存亡,千萬不能南遷,不然的話將會上演靖康之恥。畢竟瓦刺的意圖就是讓明朝的班子南遷,從而占領北京,之後再攻打燕雲十六州,如此一來再次上演弱宋的畫面,到時候明朝只能被迫成為割據勢力。于謙得到了孫太后的重用,讓他負責防禦一事,就這樣他火速布置了新的防線,並讓各地的兵馬前來勤王。

不過當時監國的朱祁鈺並沒有號令的權利,面對瓦刺的頻頻要挾,于謙、孫太后立馬將朱祁鈺立為新的皇帝,而經過了一番惡戰後,成功讓瓦刺退軍,解除了明朝的危機,而明英宗也成為了太上皇。當時的瓦刺並沒有下死手,畢竟也怕和明朝真的交惡,到時候可就不好了。不過楊善卻自作主張,將朱祁鎮請到了京城。不過朱祁鈺既然當了皇帝,那自然就沒有想過要退位。

當時朱祁鈺並不希望明英宗回來,但于謙和他說安心做好皇位就行,而朱祁鎮歸來後直接被軟禁在南宮裡7年之久,在這幾年裡也受到了非人般的禮遇,不僅錦衣衛對其嚴守,就連食物都只是通過洞口送進去,為的就是怕朱祁鎮和外界有所聯繫。當時沒人能想到朱祁鎮還能再次登上皇位,就算是朱祁鈺死了,位置依舊是其他人的。不過在景泰八年,朱祁鎮卻重新坐上了皇位,再次選擇了復辟,這就是奪門之變。

當時的于謙等大臣手握重兵,他們想鎮壓的話應該很容易,為何朱祁鎮輕而易舉的復辟呢?其實于謙那時的職位是兵部尚書,管理軍隊事情,而他在軍中的威望比較高,完全可以出兵剿滅,但奪門之變是得到孫太后認可的政變,如果出兵的話朱祁鎮一脈可能就要被殺光,而朱祁鈺沒有兒子繼承皇位,這樣就會讓明朝大亂,因此于謙選擇了坐以待斃。

而朱祁鈺更是沒想到,他還在睡夢中,結果凌晨朱祁鎮再次坐上了皇位,重新掌握天下。而朱祁鎮的復辟其實是在石亨等人的幫助之下,結果于謙被直接問斬,而石亨等支持叛變的大臣下場也不好,唯獨明英宗成為最大贏家,大家怎麼看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