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奪天工——中華藝術品冰梅紋青花瓷

看晨光熹微 發佈 2020-01-02T13:34:04+00:00

其文曰:「梅花罐,周身繪冰紋,藏梅花片片。制始康熙,歷代均有之。形不甚大,在當時亦粗料耳。然此等物料已非後世所有,故邇來聲價,亦頗騰躍五都。」

冰梅紋又稱「冰裂梅花紋」,創製於清康熙朝,以仿宋官窯冰裂片紋為地,並於其上畫朵梅或枝梅的裝飾紋樣。
景德鎮窯冰梅紋多以青花或五彩作畫,尤以青花作畫者最見格調,多飾於瓶、罐、盤等器物上。康熙冰梅紋蓋罐為最典型的冰梅紋作品,其通體以青花濃料畫冰裂片紋,以青花淡料略加暈染,其間勾畫白色梅花,藍白相映,寒梅吐艷尤顯芬芳,頗具文人畫風韻。晚清、民國窯瓷上,亦多有摹繪。



清嘉慶藍地粉彩冰梅紋茶壺
清末民初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說瓶罐第七」中談到過一種「梅花罐」。其文曰:「梅花罐,周身繪冰紋,藏梅花片片。制始康熙,歷代均有之。形不甚大,在當時亦粗料耳。然此等物料已非後世所有,故邇來聲價,亦頗騰躍五都。」


清青花冰梅紋鳳尾尊兩件
冰梅紋又稱「冰裂梅花紋」,創燒於清代康熙時期,是以仿宋官窯冰裂片紋為地,在其釉面繪畫上朵梅或枝梅,將冰裂紋釉面的肌理與梅花紋完美結合的壹種特殊裝飾紋樣。



清康熙青花冰梅紋罐
具有凌寒獨放、笑傲冰雪堅毅品質的梅花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青睞和詠誦,梅花紋也因此成為陶瓷美術裝飾中的重要紋樣。冰梅紋是梅花紋的延伸和創新,其藝術形式構思巧妙、新穎獨特、別具一格。本文從冰梅紋的源起和創燒背景出發,探討清代康熙時期冰梅紋的不同藝術形式的審美表現。



清康熙青花釉里紅冰梅紋將軍罐
冰裂紋在中國陶瓷史上並不陌生,曾在龍泉窯和哥窯中的各種紋片中排名首位,素有「紋是冰裂為上」的美譽。人們根據釉面紋片的不同定義了不同的名稱。

「冰梅紋」對梅花紋樣的使用以及冰裂紋與梅花的巧妙結合,真可謂是巧奪天工的創造。


清康熙青花冰梅紋鳳尾尊



清康熙青花冰梅紋將軍罐
陶瓷作為壹種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充分帝表達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及思想感情。冰梅紋創製於清代康熙年間,當時的陶瓷已經發展到鼎盛時期,制瓷業不僅品種繁多、千姿百態,在制瓷工藝上特更為將究精工細作,而這些創舉都離不開康熙帝對陶瓷的重視和投入,創造了時至今日都難以逾越的康熙盛世。

康熙帝本人對梅花的喜愛及脫俗的審美情趣和鑑賞能力,使他不滿足於簡單的模仿和再現傳統的陶瓷梅花裝飾。而是另闢新舉以此來彰顯其帝王獨特的審美觀。將官窯單色裂紋釉面的效果與朵朵梅花相結合,用陶瓷繪畫的方式令其完美發展,從而形成有特殊美感的裝飾紋樣—冰梅紋。


清康熙青花冰梅紋葫蘆瓶


清晚期青花冰梅紋缸


清代康熙時期的冰梅紋飾以濃艷的鈷藍青料作器物的底色,留出白梅的輪廓和冰裂紋的線條,然後沾淡青花料勾勒出梅花花瓣和枝幹。繪畫方式較為寫實,花形飽滿,高雅別致,冰梅勾畫細膩,富有變化,藝術成就最高,通常以不規則的短線組合,來表現冰裂紋。


清康熙青花冰梅紋蓋罐
清代初年,擅長騎馬射箭的滿人由草原進軍入關,當時的清代官民都鍾情於繪以藍天白雲的青花瓷;發展到康熙時期,王朝正值盛世之景,康熙皇帝也對振興景德鎮制瓷業給予不遺餘力的重視和支持,辦事責切之威勢,集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和工匠們智慧的結晶,選用來自雲南的珠明料,配合使用景德鎮優質高嶺土,終於不負眾望,創造出了獨壹無二的冰梅青花。自此之後,冰梅紋飾大行其道,壹直為後世模仿,但終不能得康熙冰梅之真諦。



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對織金加銀方法,作了很大改進,金絲細如毫髮,花紋織後不露痕跡,"冰梅紋加金錦"為代表作。此錦地布以不規則的冰裂紋,梅花為主體。形成了線與面的對比,有"亂中見整"的藝術效果。雍正時期的梅紋構圖疏朗,畫風豪放,層次分感較好。乾隆時期的冰梅冰裂紋複線勾描,走向規矩,缺乏自然變化,畫工藝術成就變得不高。

文章轉自知乎作者:藝術品經紀人,有刪改,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