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的後院起火了?

andy的視界 發佈 2020-02-08T17:56:51+00:00

谷歌 通過安卓系統獲利的方式,並不是在產品本身,而是產品背後的一系列運作,包括:雖然安卓是免費的,但谷歌為手機配套的相關服務 Google Mobile Service 需要收費,當中包括手機機的推送服務、各種 Google API、Gmail、Google Maps、和最核心

原創 OdinAsgard 虎嗅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早前據路透社報導,小米、OPPO 和 vivo 三家國產手機公司,合作打造全新的平台,提供給海外開發者提供內容分發。這個新平台,名字為「環球開發者服務聯盟」 (Global Developer Service Alliance, GDSA)。路透社採訪了部分的分析師,他們指這舉動是要挑戰 Google Play 應用商店的領導地位。

圖片來源:GDSA。

中國市場:Google 的黑洞

一直以來,手機廠商免費使用安卓作業系統 (Android) 作為產品的作業系統,但 Google 在安卓系統里並非沒有好處。谷歌 (Google) 通過安卓系統獲利的方式,並不是在產品本身,而是產品背後的一系列運作,包括:

雖然安卓是免費的,但谷歌為手機配套的相關服務 Google Mobile Service (GMS) 需要收費,當中包括手機機的推送服務、各種 Google API、Gmail、Google Maps、和最核心的 Google Play 商店;

安卓手機上的移動廣告收入;

通過安卓手機,取得用戶使用習慣的精準數據,進一步改良廣告推送能力。

根據路透社轉引Sensor Tower分析師 (Katie Williams) 的說法,2019年 Google 從全球 Google Play 商店獲得了約 88 億美元的收入。但是,谷歌在中國難以實現上述操作,甚至可以說中國的安卓手機業務,與谷歌沒太大關係。


智慧型手機的全球份額。圖片來源:IDC。

在中國的安卓手機,絕大部份均沒有 Google Play,即使這些手機有使用部份的 GMS 接口,但 Gmail、Google Maps、Google Docs 等應用一直欠奉。由於中國已經成為安卓系統其中一個最大的市場,而中國手機生產商,也占了安卓手機生產商接近一半的份額,但谷歌沒有這些份額里獲得太多好處。

所以 Forbes 就曾指出,中國市場是 Google 的「巨大黑洞」 (Giant black hole),這也是 Google 一直力爭重回中國的最大原因。但沒想到谷歌在回到中國之前,卻遭到中國手機公司的強力挑戰。

這個國產手機聯盟里,並沒有華為在內

但這個 GDSA 平台其實是什麼玩意?為什麼說這舉動是要挑戰 Google Play 應用商業的領導地位?

我們首先看看這個聯盟的成員。消息源頭的路透社明確寫出,華為在 GDSA 聯盟之內,但我們在官網上並沒有找到華為的名字(下圖),我們向華為查詢,華為發言人也表示,GDSA 與華為並沒有關係。


圖片來源:GDSA。

華為去年被列入實體名單後被谷歌斷供系統,無法再使用 GMS 和 Google Play 商店。儘管中國地區的安卓手機,向來都沒有使用 GMS,但歐美地區仍然極度依賴谷歌服務,手機廠商無法使用 Google Play 商店,還是會帶來傷害。據消息指出,對 2019 年 Q2 的歐洲業務帶來不少的影響,這也是一眾媒體把華為列作 GDSA 參與者的最大原因。

但是,華為目前並不在這個聯盟里,我們也無法知道華為是否想參加 GDSA 聯盟,也不清楚聯盟是否有意與華為合作。

誠然,去年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後,改為實行「渡江戰役」,狂攻國內市場,並把國內的份額增加至 50% 以上。華為在國內的份額增加了,同樣是國產品牌的 OPPO、vivo 和小米三家在國內的份額,在國內就被打得潰不成軍,所以華為和他們之間的市場競爭,日趨劇烈。

有趣的是,根據 Slashgear 的資料,OPPO、vivo 和小米這三家公司近月愈走愈近。他們 3 家在一月就已經結成了一個類似蘋果 AirDrop 的近場無線通信標準的同盟,同樣地,這個聯盟里也沒有華為

這個國產手機平台,並不包括中國在內

那這 3 家手機公司合作推動 GDSA,目的又是什麼?

路透社曾向幾家手機公司查詢,只有小米回應指「GDSA 單純只是幫助開發者,把應用同時輕鬆上傳到小米、OPPO 和 vivo 三家應用商店。這平台並不是要與 Google Play 商店競爭」。」Odin 也曾向 vivo 查詢,他們也表示:「GDSA 旨在為開發者提供便捷的應用程式上傳工具,使用該工具,開發者可以通過一次上傳,讓應用程式在vivo、OPPO和小米三家商店中得到展示和推廣。」

畢竟 OPPO、vivo 和小米 3 家均各有其應用商店,能同一時間上傳到 3 個商店,這的確是一個很便利開發者的設計。但這會對 Google Play 商店構成競爭關係嗎?始終安卓系統是個開放的平台,不少使用 GMS 的手機,也同時有自家的應用商店,這十分常見。

而在 GDSA 的官網上,沒有說明使用 GDSA 平台的手機,是否不能預載 Google Play 商店,也沒有清楚解釋開發者在 GDSA 的分成機制,亦沒有說明合作品牌在 GDSA 是怎樣合作和分成。所以在目前而言,我們仍無法判斷這個平台,與 Google Play 商店之間會帶來多少影響。


圖片來源:GDSA。

然而,如果仔細看 GDSA 的支持地區(上圖),卻能見到最詭異是:這個平台目前不但不支持上傳中國地區(國產手機沒有 Google Play 商店,各個手機品牌均在使用自己的應用商店),反而只支持能使用 Google Play 商店的新興市場,偏偏這個平台,並不同時支持上傳到能統一上傳和下載的 Google Play 商店。

Google 的弱點在新興市場

GDSA 沒有支持最需要同時上傳的地區,反而支持了本來就能使用 Google Play 統一上傳和發售的地區,這代表了 他們是想鼓勵開發者更多地把應用上傳到這 3 家應用商店,而當中不包括中國地區(中、港、台)和歐美地區。換言之,他們只是想鼓勵印度、東南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開發者,更多地把應用上傳到自家商店。

無巧不成話,在去年年底就有消息指,華為就在印度布署 GMS 的替代品,「華為移動服務」系統 (Huawei Mobile Services, HMS)。同樣在這兩天,OPPO、vivo 和小米也推出 GDSA,而且也是主攻以印度為主的新興趣場。

簡言之,他們都覺得在新興市場上力推 Google Play 的代替品,比起在歐美地區更為容易。


印度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圖片來源:eMarket。

舉例說,印度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本來就不怎麼高(上圖),即使用戶擁有智慧型手機,很多也只是不太好用的低端手機,所以他們根本不怎樣習慣使用智慧型手機,更不要說依賴 Google 移動服務。也有的新興市場像俄羅斯一樣,用戶寧願選擇本地公司 Yandex 提供的服務,而不願使用谷歌,這樣使新興市場的用戶,更不在乎是否有谷歌的服務。

新興市場對 Google 服務的依賴程度相對更低,為國產手機提供大量「去 Google 化」的空間。

Google 的後院起火了

谷歌在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曾警告指這樣對美國更為危險,其中一個原因,是擔心中國手機公司會發展自己的軟體。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也許就是實體清單所帶來的結果,但目前為止,還未有一台市售的手機用上鴻蒙,所以華為的新作業系統,對谷歌的影響十分有限。

但如果 GDSA 平台能實際推廣起來呢?那就完全不同了。


印度手機市場份額。圖片來源:Canalys。

歐美地區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早已飽和,而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也差不多見頂,所以,近年各大小廠商都把發展目標轉移至包括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可是,如果說中國手機品牌的份額,在全球並不算得上是什麼,但在印度市場裡,GDSA 聯盟里的 3 個手機廠合共占了接近 80% 的份額(上圖,注意:Realme 是 OPPO 的子品牌)。

這 3 家手機公司通過 GDSA 平台,鼓勵新興市場用戶,多在自家商店上發表應用,就能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減少用戶對 Google 服務的依賴,並降低未來遇上谷歌斷供系統的風險,也能爭取更大的話語權。但如果這 3 家手機廠真的「去谷歌化」,也可能導致新興市場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再次變成谷歌的另一個黑洞。

儘管谷歌能在歐美地區的前庭繼續呼風喚雨,但中國手機廠商卻在他們的後花園裡點起了火頭。

新的黑洞正在蘊釀

國產手機廠經歷「華為被列實體名單」,難免心有餘悸。正如華為會準備鴻蒙作業系統作為備胎,其它國產手機品牌也自然要多做準備,應付未來無法使用 GMS 的場景,谷歌這個的黑洞,就此慢慢蘊釀起來。更何況國產手機公司早就知道,這些服務都有很強的吸金能力,如果真的能把開發者的應用全收到自家商店,更是賺大了。

但由於目前 GDSA 的細節尚未清晰,所以 Odin 仍然無法判未來新興市場的安卓系統,是否會真的被「去谷歌化」:他們是會通過強制手段,讓開發者不能使用谷歌服務?還是在使用谷歌服務的同時,培養自家的應用商店與之競爭?畢竟,谷歌的技術團隊仍然強大,GMS 服務甚具競爭力,GDSA 真的要和他們競爭起來,結果還是難以預料。

但如果貿易戰波及其他手機廠商,那就等於強制國產手機廠加速「去谷歌化」。以目前中國手機在新興市場的份額,以及新興市場用戶的使用習慣來說,安卓就難免卷進這個的黑洞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