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買房需要注意什麼?開發商最怕讓你知道的全在這篇文章里了

一哥是只小煤球 發佈 2020-01-15T08:39:16+00:00

買房畢竟是上百萬的大額資金支出,是多數人一輩子做的重大決策之一。1、大部分人都忽視的指標——容積率當對比多個樓盤的時候,我們會根據地段、商業配套、是否有地鐵、學校資源等等,對樓盤進行優先排序。

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講過:「我學習經濟學是為了不受經濟學家們的騙。」

這篇買房科普類文章,也是同理。

買房畢竟是上百萬的大額資金支出,是多數人一輩子做的重大決策之一。所以,買房之前,有必要狠狠下一番功夫,了解基本的樓盤信息。

作為一個沒有購房經驗的小白,當你踏入售樓處的那一剎那,就已經有無懈可擊的銷售說辭、完美的樣板間在等著你。

可是,你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提前設計好的。這種情況下,如何不被輕易被迷惑呢?

我把買房人經常犯的錯、栽過的跟頭放在這篇文章里。一定一定要收藏!

1、大部分人都忽視的指標——容積率

當對比多個樓盤的時候,我們會根據地段、商業配套、是否有地鐵、學校資源等等,對樓盤進行優先排序。

但當你只參觀一個樓盤的時候,需要關注的最重要指標是什麼?

答案是容積率。容積率直接決定了樓盤的品質。



容積率是政府在做城市規劃時候的硬性規定,是不可更改的存在。所以在總建築面積被限制的情況下,如何獲取最大利潤,是開發商最重要的事。

請注意,這裡貓膩就來了。

本來,不同的容積率對應不同的產品形態,如上圖所示。但我們能看到的一個常見現象是:有些小區是洋房、別墅+高層,多種建築形態的搭配。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高低配」。

為什麼要做「高低配」呢?看一個非常簡單的算術題。

一個項目總建築面積是10萬,如果全部做成高層,高層均價1萬/平方米,那只能賺10萬。

如果做成高層+洋房,高層8萬平方米,均價1萬,洋房2萬平方米,均價1.5萬,那麼可以賺11萬。

所以「高低配」就是為了多做利潤。洋房、別墅會侵占大片的綠地面積,而高層則被犧牲了樓間距、公共活動空間。

(網傳泰禾尖崗山的拿地方案,極致58層200米高住宅,後來因為限高方案斃掉)

請注意,在買房過程中,置業顧問往往會灌輸一個奇葩的銷售邏輯:有別墅、洋房的社區高層比純高層社區更高端。

實際上這是純忽悠。同樣的容積率,純高層社區的居住感往往比高低配社區高層居住感更好。

這裡引用某開發商容積率的匯總,你可以初步判斷:小區的品質到底是什麼樣的。

容積率低於0.3,高檔的獨棟別墅項目。

容積率0.3-0.5,一般獨棟別墅項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雙拼別墅、聯排別墅,可適當降低密度提高品質。

容積率0.5-0.8,一般的雙拼、聯排別墅。

容積率0.8-1.2,全多層項目較多。如與低層或聯排別墅組合,密度較高。

容積率1.2-1.5,正常的多層項目,環境一般。如果是多層與小高層的組合,環境品質較好。

容積率1.5-2.0,正常的多層+小高層項目。

容積率2.0-2.5,正常的小高層項目。

容積率2.5-3.0,小高層+二類高層項目(18層以內)。此時如果做全小高層,環境會很差。

容積率3.0-6.0,高層項目(100米以內)。

容積率6.0以上,摩天大樓項目

PS:

低層:1-3層(含3層)多層:2-6層 小高層:7-11層 多層:12層以上 超高層:33層以上

2、銷售的嘴,騙人的鬼,如何知道規劃是否落地?

當銷售在講項目說辭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刻意美化過的。比如是否有學區、地鐵,這是以開發商的能力無法保證的。

學區要經過教育局定,地鐵要經過多輪審批。除非已經招標、或者在施工階段,才能100%確定。

如何確定地段有無潛力、小區周邊配套呢?先看規劃圖。

規劃圖很好找,直接去該城市的規劃局(住建局)網站找就可以了。


3、看戶型很簡單,但你要重點關注什麼?

請問,戶型最重要的指標是什麼?

是面寬。

關於得房率、公攤面積,我們是沒有辦法知道確定的數值,這裡貓膩很多。而面寬是可以測量的,是判斷一個戶型好壞的最直接的指標。

還要科普一個小知識點。

建築師在規劃小區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讓房子住的舒服,而是人如何把總建築面積做到最大值,讓開發商賺到最多的錢。

想要把建築面積做到最大而且同時滿足光照標準,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減少面寬,增加進深。

我們在看樓棟分布圖的時候,往往會發現一個問題:樓棟東西向的間距很小,而南北之間間距比較大。(南北向有採光的需求)

如果保證每戶的面積不變,那只能從南北方向找補,增加進深,省出面寬。這樣就增加了幾個單元的房子,但同時戶型就變得狹長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面寬是影響房屋品質的重要因素。

接下來我們說戶型圖。如果是沒有良知的開發商,往往會給你這樣的戶型圖:

只有大致格局,面寬、進深都不標。

有良知的開發商,會給你這樣的戶型圖:

每個房間的面寬、進深都標註出來。(尺寸是含牆體的,不是凈尺寸)

更誠信一點的開發商,不僅有標註尺寸的戶型圖,每個房價的面積都標註了出來,你甚至可以計算出得房率。

由於很多售樓處的戶型圖是不標註面寬、進深的,所以大家在看戶型圖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面寬是多少。

這裡放幾個數據,以供大家參考:

(這裡指的是凈面寬,牆體厚度在20cm左右,可以自行減去)

主臥室

主臥室的標準面寬是3. 3m,小於3.3m就緊湊了,比較舒適的面寬是3. 6m ,擺放家具有一定的空間。3.9m及以上的面寬,往往配有主衛生間和衣帽間。

次臥室

次臥室最低面寬是3. 0m

兒童房、書房

兒童房、書房最低面寬是2.7m

客廳

客廳的標準面寬是3.6m,小於3.6m是緊湊型,大於3.6m是舒適型,豪華型可以達到5-6m及以上。

最後聊一點,進深也比較重要,因為面寬和進深是成比例的。開間和進深的比例要適用,一般意義上的戶型方正就是指戶型的進深與開間之比合理,進深/開間一般介於1~1.5之間。

對比戶型的時候,儘量選擇面寬進深比值比較大的戶型。但總體來說,北方住宅進深比南方大一些。北方總進深13、14m是常態,南方進深超過12m基本就沒人買了。

看過戶型圖之後,你還需要看一個更重要的資料——樓層平面圖。一般來說,樓層平面圖,銷售是絕對不會主動給你看的。樓層平面圖會暴露很多缺點,而這些缺點是從戶型圖中看不出來的。

所以業內有種說法:沒看過樓層平面圖,等於沒看過戶型圖。

看樓層平面圖,最重要的一點是,戶型的採光問題。


還有這兩年比較流行的高層連廊戶型,也是一言難盡。

說實話,看到這種戶型我是很崩潰的。這種戶型是為了南北通透而南北通透。看起來,中間戶的北側是可以開窗,但實際的公攤變大,而且大到購房人足以血虧的程度。

另外,萬一有什麼變態狂喜歡在連廊偷窺,臥室可是被看的清清楚楚。對於連廊戶型,我的建議是能不買就不買。中間戶、邊戶,通通不要買。

樓層平面圖還能看到很多問題。

對於處女座購房者來說,看完戶型圖,再看樓層平面圖,就像打開了新世界。比如對方家的衛生間窗戶離你家特別近,你家的門和鄰居家的門特別近,你家臥室挨著鄰居家客廳……

總之,看樓層平面圖是一個怎麼過分強調都不為過的事情。

好了,本文就先寫到這裡。今天的文章信息量略大,對開發商來說,殺傷力還是很大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