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帶句號的動畫真的是新海誠最好的作品?

方舍予 發佈 2020-01-25T11:59:46+00:00

自正式出道作品《星之聲》的上映,到如今的《你的名字。》,14年來,新海誠的數部動畫作品雖然使得他在日本動畫界占據一席之地,卻很難在評價上贏得多數好評。

文 | OreoOlymLee

《你的名字。》(君の名は,2016)稱不上神作,但卻是新海誠最好的作品。

自正式出道作品《星之聲》(ほしのこえ,2002)的上映,到如今的《你的名字。》,14年來,新海誠的數部動畫作品雖然使得他在日本動畫界占據一席之地,卻很難在評價上贏得多數好評。


無論是虛無縹緲的《秒速五厘米》(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2007),還是華而不實的《言葉之庭》(言の葉の庭,2013),他的作品即使為他獲得「壁紙狂人」的稱號,其內核的空洞蒼白和敘事上的混亂失衡始終是致命的傷。


可以說,沒有《你的名字。》帶來的內在轉變和故事性的豐富,新海誠在的作品可能未來只能被人一幀一幀的分解,拿回家當電腦壁紙。


誠然,畫面和構圖上的精緻和曼妙讓他的動畫充滿了可看性,但可看並不意味著可感,賣座更不意味著佳作。


新海誠想要表達的想法和情感,由於過度追求外在的細緻和精巧,在表現手法上卻是匱乏的,最終只能流於表面。

但是新海誠有《你的名字。》。


令人欣慰的是,新海誠終於在《你的名字。》中講了一個複雜的故事。


究其核心,依舊是執念,仍然是純愛。但已不是年齡幼小的主角溫情脈脈卻又無比煎熬的內心獨白,而是憑藉兩位主角在身體互換中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為劇情的推力,再配上深厚的日本傳統文化作為發展的線索,成為了一部無論是觀賞性還是思想性都極強的出色動畫。

身體互換的設定也許並不新鮮,但就算是俗套,能在俗套中玩出花樣,而不是死搬硬套的創作,那就是成功。



這一設定為電影帶來極強的節奏感,即使是時長長達100分鐘也不會顯得沉悶。在主角雙方發現互換身體的規律之後,電影的富有張力的分鏡和切鏡極大地提升了節奏感;


男主瀧喝下口嚼酒後,女主三葉從出生到逝去的生命歷程回放的一段蒙太奇,也極強的體現了影片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增加了電影的內在藝術性。

有了這些「新鮮」的表現手法,似乎都可以原諒他在本片中濫用老梗以及執行上的薄弱了呢。


說新海誠動畫,一定要說其商業性。《你的名字。》雖然做到了他過去作品沒有尚未企及的深度,用了時間悖論和相對複雜的情節,但並不意味著這就是一個探討深度的作品,只是在一面迎合市場的前提下,豐富了故事而已。


商業性對於新海誠的作品密不可分——這是得到他本人自己承認的。


「我從沒覺得我是藝術家,完全就是商業創作者...你完全可以忘了我的作品...離開電影院忘了無所謂,就怕大家看電影時不喜歡。」



這樣的創作態度並非不好,卻正好立竿見影的表現了現在電影商業化的趨勢,而直接承認目的比起一些電影人在創作目的上含糊其辭、故弄玄虛要好太多了。


簡單來說,新海誠自己承認自己的作品是流水線作品,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但他又非一味追求物質,卻在創作態度上苟全的電影人:即使是即時性作品,也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


畫面的光影律動、人設的立體豐富、配樂的巧妙飽滿,都為電影質量本身得到加成。


但歸根結底,《你的名字。》能在日本如此賣座的最主要原因,是對日本傳統文化和社會現狀的無縫切合。

今年暑期的國產動畫《大魚海棠》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壯麗秀美的閩南風情和十分中國化的美學背景,但無論是閩南土樓還是一個個以神命名的人物,都只是一個個符號化的外在體現,起不到服務故事情節的作用。


《你的名字。》中的結繩、口嚼酒則分別充當了全片故事的線索和片段情節的轉折的角色,高下立見。



在社會現狀的表現上,如果說鄉村中為防範地震、洪水而設置的無處不在的廣播喇叭是完完全全的外在形象還原,那麼電影中隕石墜落的天災則是億萬日本人民對這個多災多難小島所恐懼的心理映射。

「311大地震後,很多日本人想法變了,他們想,自己處在災害中心,不知明天住的地方會不會就消失了,自己也會消亡。」


日本的311地震過去了5年,但地震帶不會就此從日本移走,海嘯也可能時刻光顧。


瀧通過身體交換重寫了歷史,拯救了三葉,改變了宿命,這是電影主要內核——執念的體現,也正好平衡了社會訴求和創作理念。人不能勝天,但能盡力拯救人類自己,就是一種勝利。

在共性和個性之間,《你的名字。》找到了一種絕妙的平衡。


《你的名字。》為新海誠帶來無數擁簇和讚譽,而在良好評價的耳濡目染下,似乎抬高了它本身的價值。這是每一個火熱話題所共同面臨的境遇。


很多人說,新海誠有可能接替宮崎駿,甚至是取代。不過新海誠說:「我成為不了宮崎駿,也不想那樣。宮崎導演的作品全年齡都易於接受,而我的作品表現的是少男少女的情感。」



但筆者卻認為,新海誠注重的是動畫的商業性,而宮崎駿注重表現獨樹一幟的價值觀和思想性的深刻討論。再簡而言之,二者分別是商業片和文藝片。

《你的名字。》不是神作,新海誠也不能藉此封神。但這不意味著本片不成功。在口碑和票房上的雙飄紅證明了新海誠的實力,而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是商業的實力。


在筆者看來,新海誠成不了宮崎駿,宮崎駿也成不了新海誠。



日本動畫既需要宮崎駿,同樣需要新海誠。就像電影業需要文藝片的教育意義和理念表達,也需要商業片對公眾的娛樂性和對電影本身的豐富。


《你的名字。》有著明顯的邏輯性和內在表達上的問題,但在看似繁榮實則體現了炒冷飯過度的衰敗氣息的日本動畫業,本片的成功是一個前進的方向,也是一個契機。


就算你對《你的名字。》的動畫意義不感興趣,也一定會擁有過正值少年時那份純粹的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