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整容,20歲離婚,韓安冉的人生鬧劇,從《變形計》開始

我是jenny喬 發佈 2020-01-02T10:25:48+00:00

說起韓安冉,看過《變形計》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她是《變形計》中被送到山裡的城市小孩,由於從小父母離異,母親重組家庭後她變得越來越叛逆,不僅在節目上毆打繼父,還對人沒禮貌、看不起農村,自曝喜歡整容,準備「活到老,整到老」。

嗨,大家好,我是喬。

最近,出自《變形計》的韓安冉頻繁登上熱搜,

整容、吵架、懷孕、離婚,

人生過得好不狗血。

有人說,《變形計》改變了韓安冉的命運,

應該對她今時今日的墮落負上責任,

但或許,

從她的父母選擇將她送進大山,

就已經註定了她此後的人生道路。


最近在微博熱搜上,經常看到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韓安冉

說起韓安冉,看過《變形計》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她是《變形計》中被送到山裡的城市小孩,由於從小父母離異,母親重組家庭後她變得越來越叛逆,不僅在節目上毆打繼父,還對人沒禮貌、看不起農村,自曝喜歡整容,準備「活到老,整到老」。

節目播出後,韓安冉因奇葩言論一炮而紅,借著人氣她打廣告、開網店,成為了坐擁500萬粉絲的網紅

生活中的韓安冉,身體力行的做到了「活到老,整到老」,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張臉,被網友封為「魔顏三傑」(另外兩個是劉梓晨和李蒽熙)。

《變形計》播出後的三年來,同齡人還在為了高考拼搏時,韓安冉已經把人生過成了一部狗血小說,兩次流產、未婚先孕、19歲當媽,吵架撕X更是家常便飯,甚至還出現過和男友、男友母親直播吵架的盛況。

後來,步入婚姻不到五個月的韓安冉宣布離婚,在經歷了一夜走紅、戀愛整容、懷孕結婚、離婚撕X等這一系列狗血故事後,韓安冉才不過20歲


韓安冉的經歷讓很多人感嘆不已,不過在《變形計》的浩浩大軍中,她的人生還不是最魔幻的,那些被送到山裡改造的城市孩子,回歸後的人生軌跡,一個比一個讓人意外。

有的和韓安冉一樣做了網紅:

「真香男孩」王境澤。憑一個表情包逆襲人生,不僅登上了快樂大本營,還接過SONY、KFC等知名品牌廣告,儼然成為了一個知名博主。

有的成功進入娛樂圈,轉型明星:

李宏毅,靠著《變形計》大火,迅速簽約娛樂公司進軍演藝圈,至今參演了多部電視劇。

有的成了老賴:

易虎臣曾經被稱為「節目變形最成功的孩子」,節目播完後「痛改前非」,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當地孩子捐贈物資。

然而好景不長,在百萬粉絲的追捧下,他選擇了一條致富捷徑,以輟學創業的名義向粉絲借了30萬後人間蒸發。

如今,21歲的易虎臣被法院裁定為「老賴」,名字出現在失信執行人的名單中。

還有王晨正,以「急需用錢」為藉口,騙走了粉絲3萬塊。

有的登上社會版頭條:

李耐閱《變形計》真正的「大姐頭」,吸菸、打架、逃課無所不會,公然對著鏡頭盼望養父早點死,她才能拿到很多錢。

被節目捧紅後,李耐閱壞得變本加厲,整容,騙錢,濫交一鍋端,2014年還因在微博上上傳自殘自殺的照片鬧上了報紙。

大眾最後一次看到她的消息,是在2015年因吸毒被抓,大好年華徹底荒費了。

隨著《變形計》走出來的「壞孩子」越來越多,這個播出了18年的節目也不斷受到爭議和批評,甚至有鄉村支教老師,多次發文抵制《變形計》。

站在老師的角度,孩子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節目讓農村小孩直接以主人的身份進行家庭體驗富裕生活,7天後又把他們打回原形,這種經歷,必然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負面影響。

富裕人家的「問題少年」們,也很難通過見識別人的窘迫,就徹底蛻變。

甚至因為名和利的誘惑,在貪慕虛榮中迷失自我,最終走上歧路。

前所未有的關注、各種媒體的追捧、送錢上門的粉絲,讓一夜爆紅的小孩在最虛榮的年紀嘗到了名利的快感,以為前方出現了一條捷徑,於是學也不上了,書也不讀了,專心當網紅、開網店、賺快錢。

而這,恰恰是悲劇的開始。


不過,作為中國最長壽的真人秀,《變形計》的長盛不衰一定有深層的原因——仍然有家長需要它。

很多父母沒有能力讓孩子們聽話,又打不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們把希望寄託於崇尚「吃苦教育」的《變形計》。

中國人愛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變形計》的設計理念也有這個元素,讓富小孩和窮小孩互換人生,收穫教益的目的。

於是那些不會教孩子、懶得教孩子的父母,簡答粗暴地將孩子的叛逆歸結為「現代病」、「沒有受過苦」,期待孩子們到山裡改造一番後,就能迅速痛改前非,變成孝順懂事的三好學生。

但受苦,真的能讓孩子變好嗎?

《變形計》中一個叫做陳新穎的城市小孩讓我印象深刻,他與母親關係緊張,一出場就吵架、摔碗,急起來甚至會對媽媽拳打腳踢。

但到了山里,他的表現卻判若兩人,細心地照顧著村裡的小女孩,也再未表現出暴力的一面。

他是雙重人格嗎?還是被裝模做樣?

都不是,山里雖然日子過得苦,但至少有願意和他溝通的人。

陳新穎來自離異家庭,13歲時父母離婚,他卻在父母離婚後一個月才知道這個消息。

在此之後,他雖然跟著母親一起生活,但經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生活,每次追問關於父親的消息,得到的都是拒絕。

為了教訓兒子,母親甚至做出過把兒子反鎖在外,陳新穎只能爬樓翻窗進屋的舉動。

這才是陳新穎叛逆的真正原因,缺少溝通和陪伴

其實《變形計》中的很多孩子變「壞」的癥結,還是原生家庭。

他們有的來自父權家庭,父母容不得兒女有一絲主見,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聽話;有的來自富裕家庭,父母忙著應酬賺錢,幾乎沒時間和孩子溝通。

無論哪種造成孩子叛逆的原因,吃苦多,受難多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家鄭淵潔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這個世界沒有差生,差生是差老師和差家長聯手締造的。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也沒有壞孩子,壞孩子是壞父母塑造的。

本質上,這些把讓孩子參加《變形計》受苦的父母,和那些把孩子送進豫章書院、網癮學校的家長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對家庭教育的逃避與躲懶。

中國式家長對父母與孩子關係的理解,依然是簡單粗暴的控制與被控制、馴服與被馴服,真正需要被改變的是家長。

沒有一位家長是經過考核、拿到資格證才上崗的,顯然不是每個人都合格,或者他們自己優秀,卻沒能給孩子營造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只是一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不足的情況下,能通過學校或其他渠道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治癒。

但有些孩子做不到這一點,甚至他們復刻著父母的基因,同樣地拒絕溝通,性格乖張,脾氣暴躁。彼此無法改變,像一個死結,這也是父母們想求助外力的根本原因。

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七天的《變形計》治標不治本,因為:

吃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受難也不能孕育出美德。

也希望我們每個人在看完節目之後,能關注並反思家庭教育問題,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早規避其他家庭的問題,正視陪伴與溝通,這也許是這檔節目最大的價值所在。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