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瑞幸咖啡能越跑越順?星巴克為什麼不能用新鮮水果?

凌風商業手記 發佈 2020-01-29T03:27:33+00:00

在飲料行業,會有更多的本土品牌脫穎而出,這個行業將是新國貨的一個代表性方向。憑什麼這麼說?拿奶茶行業來舉例子。這兩年,奶茶行業開出了幾千家店的本土品牌比比皆是。

在飲料行業,會有更多的本土品牌脫穎而出,這個行業將是新國貨的一個代表性方向。

憑什麼這麼說?拿奶茶行業來舉例子。

這兩年,奶茶行業開出了幾千家店的本土品牌比比皆是。

比如有一個叫做蜜雪冰城的連鎖茶飲品牌,你要是生活在一線城市,可能都沒聽說過,但它已經在全國開了6000多家加盟店了,跟肯德基門店數量差不多,幾乎是麥當勞和星巴克的兩倍。

另外一個奶茶品牌叫CoCo(都可),2019年要開到4000家店。還有一個品牌叫1點點,開了2300家店,古茗奶茶也有2100家。

過去我們認為星巴克的對手就是Costa,實際上Costa在中國現在只有400多家門店,我剛提的任何一個品牌的門店數量都秒殺它。

除了奶茶,飲料品類的其它行業呢?也有很多新國貨的代表選手脫穎而出。瑞幸咖啡、元氣森林、小罐茶,以及我們講過的三頓半,都是。

為什麼這些本土的新興飲料品牌能發展這麼快呢?

我看到的答案有三個。

中國飲料的市場空間

第一個答案,機會大,中國的飲料市場空間非常大。

有多大呢?

我們先看咖啡行業,按照行業共識,中國咖啡行業的市場規模大概在一千億到兩千億之間。



有很多樂觀的研究報告都認為,這個市場能成長到大幾千億,甚至上萬億。而在中國土壤更成熟的茶飲市場,2019年的總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你知道瑞幸咖啡吧?

2017年,它在市場一片質疑當中誕生,2019年又在市場一片質疑當中完成了美國上市,成為了納斯達克有史以來,從成立到上市時間最短的公司。

之後,它的股價又在一片質疑當中,漲了超過70%。

瑞幸咖啡的團隊打過大仗,當然很厲害。但資本給它這麼快速的通道、這麼高級的認可,其實不僅僅追逐的是瑞幸咖啡這家公司,更是因為中國咖啡行業本身的吸引力。

資本市場的共識是,大家都很相信中國的咖啡消費量將會快速增長。美國人每人一年平均喝400杯咖啡,就是每人每天至少喝一杯。北歐國家就更誇張了,平均每人一天要喝兩杯。

日韓這些亞洲國家,人均一年也有200杯以上。而中國呢?現在人均一年只有6~7杯。這是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距。

這個巨大的差距,就是留給本土新品牌的空間。

飲料行業容易出大公司

除了市場空間大,我的第二個答案就是,公司成長的天花板高,飲料行業容易出大公司。

有些行業雖然大,但是天然就會分散,都是小玩家。

有個專業名詞叫螞蟻市場,代表行業就是餐飲和時尚服裝。飲料行業則完全相反,單一品牌能做很大。哪怕是化妝品行業,公司做大了也要很多品牌,雅詩蘭黛有30個品牌,加起來還不如星巴克一個品牌市值高。

我們看美國,可口可樂、星巴克都是千億美金市值級別的公司。在中國市場,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一度是中國首富。



為什麼飲料行業容易給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回報呢?

要解釋清楚,我們還說回瑞幸咖啡這個華爾街的新寵兒。瑞幸咖啡2017年一創立,就啟動了瘋狂擴張的開店行動,2019年年底要開到4500家店,門店數的目標是要超過星巴克。

截止到第三季度財報的九月三十日,已經開了3680家。按照這個速度,開出4000家店,星巴克花了20年,瑞幸只花了2年。

為什麼瑞幸可以擴張這麼快?開店花錢就可以,這不是本事。真正的厲害是規模上來了,還能越來越賺錢。

讓很多人驚訝的是,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的門店經營層面已經盈利1.28億了。

瑞幸能門店盈利,最主要的原因是瑞幸每一個門店的訂單量都在快速增長。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的單店月訂單數量為1.2萬單。而年初這個數據只有6900單,增長了74%。

門店攤銷和人工租金這些固定支出,隨著收入的增加被攤薄了,就很容易賺錢。



為什麼瑞幸咖啡能越跑越順?

除了團隊能力,這是由飲料行業的三個核心特性決定的。對方向的選擇,決定一個燒錢企業能否燒出一個光明的未來。

特性一,是毛利率高。

咖啡的原材料都是標準的大宗商品,量大了就能壓縮價格。星巴克的一杯咖啡30塊,飲料成本不到5塊,奶還比咖啡貴。所以哪怕瑞幸打折後是10塊一杯,都有很大的掙錢空間。

特性二,是消費者忠誠度強。

茶和咖啡本身都有成癮性,而且用戶對飲料的復購率還很高。不像吃飯,上頓吃拉麵,下頓就要吃川菜了。可口可樂可以一天就喝幾杯,星巴克的基礎菜單賣了40年都同樣好賣。

特性三,是飲料行業的消費場景多元化

首先它有社交屬性,通常不是一個人消費,會帶動朋友同事一起購買。咖啡店和茶飲店的訂單,很少一次只賣一杯。同時飲料還能帶貨,下午茶本來是點咖啡,可能順帶就點個甜品。而且全天任何時間段都能賣,不像餐飲只能在飯點。

這三點特性疊加在一起,就讓飲料行業特別容易出大公司,這也是瑞幸能十八個月快速上市的原因。

你看,這何止是瑞幸咖啡的優勢,這是整個飲料產業的優勢。如果再加上會員制度的管理,就會有極強的用戶生命價值和忠誠度,這一點星巴克就做得特別好,這也是瑞幸敢燒錢的信心。

講完前兩個答案,你可能意識到一個問題,市場空間大、單一品牌天花板高這兩件事,國外大牌也可以做啊,為什麼我會認為國貨品牌會逐漸成為主流呢?



新內容和新組織變革

本土飲料品牌,在這一輪的產業變革當中,非常靈巧地抓住了新組織和新內容這兩個變革要素。同時抓住這兩件事,想不成功都難。

本土品牌是怎麼在新內容要素上發力的?

如果你對這一塊尤其感興趣,你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個叫「茶顏悅色」的長沙本地茶飲品牌,它光在長沙就開了100多家店,開到了長沙市的每個角落。

它抓的新內容是傳統文化,它的實體店和公眾號把古典文學、武俠、活字印刷這些內容玩得爐火純青,非常拉好感度。

來對比一下星巴克和喜茶,你就能理解本土品牌的新組織優勢了。

前面我們提過,喜茶單店銷售額比星巴克高,喜茶一個店月銷售額能超過100萬,最好的還能超過300萬。星巴克單店月銷售額大約是40萬,而且店面面積比喜茶大,飲料價格還比喜茶貴。

這就能說明喜茶的能力比星巴克強嗎?還不足夠,我們再來看一個細節。

受到茶飲潮流的影響,星巴克2019年4月專門在中國市場推出了8 款「玩味冰調」創意冰飲,以茶和咖啡為基底,加上水果、氣泡水調出了8款飲料。但微博上對這些產品的評價不高,用戶紛紛吐槽太難喝了。

星巴克這樣的千億美元市值的大企業,調杯好喝的飲料,這很難做到嗎?

不是它不想,還真是做不到。飲料難喝,是因為星巴克的水果茶是用罐頭水果做的,肯定不如喜茶這種用鮮切水果做的飲料好喝。



那星巴克為什麼不能也用新鮮水果呢?

首先,成本考慮。作為上市公司,星巴克不會主動做降低自己利潤率的事情。但其實更關鍵的是,星巴克的人力資源結構和門店設計不支持。

怎麼說呢?

喜茶做鮮切水果茶,要十幾個人分工,切不同的水果。喜茶的後廚和吧檯面積有門店四分之一的大小。但星巴克150平米的店,吧檯和後廚加起來不到10平米,站不下這麼多人。

星巴克在吧檯製作飲料的只有兩三個人,員工只需要學會用咖啡機就行,跨國企業追求的是製作的標準化,流程越簡單越好。

喜茶是服務於中國本土市場的,中國市場變化快,喜茶的決策速度也可以很快。

而星巴克是一個跨國公司,重要決策都要由美國西雅圖的總部來定,從供應鏈、人力資源、工作流程到門店設計都是全球統一的,沒法做到那麼快速地響應中國市場。

如果你經常喝星巴克,你會發現最近兩年它越來越貴了。

確實,星巴克在一線城市的進店消費的人數已經趨於飽和,甚至略微下降。為了維持總銷售額,星巴克只能靠提價。

門店廚房的設計,是跟生產流程緊密關聯,咖啡機怎麼擺、清洗池放在哪裡、幾個咖啡師位置怎麼站……全部都是多年經驗的總結和複製。

突然增加一個產品線,別說是做「冷調」「暖調」這樣的茶飲,就是原有的咖啡換個取貨的形式,門店夥伴一時半會兒都有點玩不過來。

沒錯,我說的就是「Starbucks Now」這種門店,店內沒有收銀台,顧客必須手機上下單,要麼到店自取,要麼外賣小哥配送,第一家開在北京,整個廚房設計都變了,怎麼說呢,透著一股子奇怪的感覺,流程明顯還沒摸順暢。

說實話,自從有了瑞幸咖啡之後,我再也沒有去過星巴克了,曾經最愛的咖啡店,現在已經被替代。

我覺得最吸引我的是所有交易都是通過APP來完成。



這個帶來三個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客戶體驗會更加好。

舉個例子,客戶下單之後可以看到預計完成的時間,也可以自己設定他想去取的時間,客戶完全不用在門店裡排隊。

同時,客戶也可以通過APP,很方便、很快捷地找到門店。客戶還可以在點單之後可以通過APP看到整個咖啡製作的過程。

這些都會對他的客戶體驗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幫助,給他一個新穎的消費感受。

第二個好處,因為沒有現場櫃檯點單,沒有收銀,使得門店運營非常的簡潔、非常的高效。

第三個好處,通過APP和客戶產生了強大的連接,一方面客戶從開始消費第一杯咖啡,從下載APP開始就開始搜集客戶消費行為的數據,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未來可以給他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商品。

另外,反向的可以根據這些數據不斷的升級我的產品,疊代我的產品,同時給客戶提供更好的價格,更好的商品。

而且瑞幸上新品的頻率比較高,新品銷量也是最好的。像之前推出的大紅袍寒天牛乳茶、隕石拿鐵,現在正在賣的聖誕薑餅人拿鐵,都賣得不錯。

我們中國的消費市場發展太快,懶人經濟的崛起,對咖啡之外的果汁、茶飲的熱愛,都是原有歐美經驗不能覆蓋的,星巴克不是沒有人才也不是吸引不到人才,只是,面對這個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如果不能獨立決策、快速響應,站在內部看外部,也是很有趣的。

飲料行業,我認為是不會被星巴克、雀巢這樣的國外巨頭主導的。恰恰相反,我更看好能靈活響應中國市場變化的新組織,未來本土品牌還有做大走向全球的可能性。

你看,飲料行業的新內容本質就是打造品牌的差異化。如果你在這方面能力強,或者有資源積累,這個行業可能是你的機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