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來了!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些知識不可不知道

黑白aa1 發佈 2020-01-02T10:01:03+00:00

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

今天是#臘八節#

臘八,可謂是臘月里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已有與「臘」相關的臘祭的習俗,這一臘祭習俗被後人視作「臘八節」的來源之一。《史記·補三皇本紀》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稱「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先秦時臘祭日期並不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古書中多將其稱為臘日。

今年的臘八,恰逢新年第二天。


臘八傳說特別多 愛國、節儉全包含

臘八作為臘月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關於臘八節的來源,自然也是非常多。這些關於臘八的傳說故事中,其文化內核不僅體現了人們嚮往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景,也與愛國精神、節儉美德等息息相關。

牢記勤儉美德 期盼豐衣足食

說起臘八,自然少不了臘八粥。傳說,西晉有個青年人,平日裡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家裡人幾次相勸他都無動於衷,一直拖到了臘月初八那天,家裡斷炊了。小伙子搜刮完家裡的米缸糧倉也就幾捧雜糧而已,無奈之下他只好把這些雜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從這之後他痛改前非,辛勤勞作。後來,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煮粥喝,既表示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藉此盼望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紀念岳飛 愛國情懷在心頭

傳說,當年岳飛率將抗金於朱仙鎮,正直嚴冬臘月,數九寒天,岳家軍飽受饑寒交迫之苦,當地百姓端粥相贈,岳家軍飽餐百姓的「千家粥」之後渾身暖和,體力恢復,大勝而歸。這天恰是農曆臘月初八,人們後來為了紀念岳飛及岳家軍的英勇,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煮粥,漸成習俗。


過了臘八就是年

說到了臘月,就離不開「過大年」。過年的傳統兒歌里唱:「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

臘八,自然少不了臘八粥。



傳統臘八粥里,有各種米豆雜糧,就像匯聚在碗中的小型「農業展覽會」一樣。每到這一天,空氣中瀰漫著粥香,手捧著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喝著,頓時感覺臘月的嚴寒都被趕走。

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

除了臘八粥,還有臘八蒜、臘八冰

除了臘八粥,另一個流傳甚廣的臘八傳統食物就是臘八蒜。

泡臘八蒜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臘八蒜用醋醃製而成,成品色如翡翠,口味偏酸微辣。老北京吃臘八蒜還有小故事源自於「蒜」與「算」諧音。舊京時各家店鋪有在年前臘月結帳的習俗,一般從臘八日起查算,正如俗語「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事辦」,所以臘八節也稱「臘八算」。


另外,臘八還有吃臘八冰的習俗。誰說吃冰是夏天的「特權」,早在古代,人們就有臘八吃冰的傳統。這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


喜歡我的朋友們可以點個關注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