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究竟是死在誰之手?如果說是諸葛亮借刀殺關羽 你相信麼?

原點課堂 發佈 2020-02-28T09:52:53+00:00

諸葛亮胸懷天下,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東吳重臣張昭想推薦他侍奉吳主,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威鎮華夏,最終卻導致荊州失守,自身也為孫權所殺。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個襄樊之戰,首尾長達半年之久,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行動,蜀漢方面竟沒有採取任何對策。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全軍覆沒之際,蜀軍援兵也是遲遲不至,這引起了後人的紛紛猜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認為,關羽之敗,敗在吳魏聯盟絞殺,但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台的卻可能是自家人諸葛亮。

在當時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不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而《三國志》正文及斐注中並未見到諸葛亮勸諫的記載。

退一步而言,即使劉備寵信、縱容關羽,不把《隆中對》放在心上,襄樊戰役打響後,他和諸葛亮也會全力關注戰役進展的一舉一動。儘管川、鄂之間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傳播不甚暢通,但整個襄樊戰役首尾長達半年之久,蜀漢作為一個完整的新興政權,不可能沒有任何信息傳播渠道。

關羽攻襄樊,守荊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時孫劉聯盟已呈破裂之勢,孫吳隨時可用奇兵偷襲荊州,諸葛亮深諳兵法,難道他會掉以輕心?

眾所周知,諸葛一生唯謹慎,從不弄險,他為何不提醒「疏慢」的劉備?

只要諸葛亮隨時將荊州的「險情」提醒劉備,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對兵敗臨沮(關羽被擒殺之地)的關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台的不是別人,而是諸葛亮。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除掉關羽呢?


諸葛亮胸懷天下,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東吳重臣張昭想推薦他侍奉吳主,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賢」、「盡」兩字的寓意深長,諸葛亮的志向一覽無餘。

諸葛亮進入劉備集團以後,其地位和權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實,劉備對諸葛亮亦非一開始就推心置腹。在劉備稱帝前後,關羽、張飛的地位均高於諸葛亮,正如大多數史家所指出的:劉備與關羽、張飛的關係比之於諸葛亮顯然要更進一層。這個小圈子,對於一心欲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說,是他仕途上的嚴重障礙。

關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戰後對諸葛亮很是嫉妒

關羽的傲慢是出了名的。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當時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為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為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誰可比類」;諸葛亮作書答稱,馬超「雄烈過人,一世之傑」,「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關羽閱信後,洋洋自得,將信「以示賓客」。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關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恐關羽不悅,派費詩往關羽處,同時拜關羽為前將軍。但關羽聽了大怒,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關羽如此狂妄,諸葛亮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討其歡心呢?其工於心計,可見一斑。

亮、羽二人的關係如何?史無明文記載。然細加考察,亦可略窺一二。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就不悅」。

赤壁之戰,諸葛亮建立奇功,不僅鞏固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而且樹立了一定的威信,使關、張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關羽卻由過去的輕視變成了嫉妒。


襄樊之戰,不失為諸葛亮除掉關羽的一個好機會

關羽和張飛的性格截然不同,史書上說:「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關羽雖然愛撫士卒,但卻對士大夫始終心存芥蒂,盛氣凌人。諸葛亮作為劉備集團中的頭號士大夫,當然也在其中。

諸葛亮對關羽目空一切的情況十分清楚,然顧慮其與劉備「恩若兄弟」的特殊關係,加之自己投奔劉備的時間要比關羽晚得多,官職也比關羽低,故不得不「虛與委蛇」,巧為周旋。諸葛亮考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是等待時機除掉關羽。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貿然發動襄樊戰役,諸葛亮在這樣的大好機會來臨之時當然不會去提醒對戰局「疏慢」的劉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