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紛飛的民國,你知道都有哪些比較出名的軍閥嗎

清風聽雪驛站 發佈 2020-02-08T20:01:47+00:00

在戰亂紛飛的民國時期,很多的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占山為王,互爭地盤,導致民不聊生,國破家亡。所謂軍閥,是指軍人以武力為強大後盾,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軍人或軍人集團。那麼,民國時期,都有哪些比較有名的軍閥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在戰亂紛飛的民國時期,很多的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占山為王,互爭地盤,導致民不聊生,國破家亡。所謂軍閥,是指軍人以武力為強大後盾,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軍人或軍人集團。

那麼,民國時期,都有哪些比較有名的軍閥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1、竊國大盜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字慰亭,號容庵,漢族,中國河南項城人,也有人稱他為袁項城。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奠基人,是中國近代史最大的軍閥,他是厚黑的典型。戊戌變法中,他假裝支持變法,使「戊戌六君子」倒在血泊之中。辛亥革命爆發後,他打著「實行君主立憲」的旗號,演出一場「逼宮戲」,後又舉著贊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務。之後,他欺騙孫中山,殺害宋教仁,鎮壓了二次革命。1915年12月悍然稱帝,建立中華帝國,後來在護國運動的壓力下取消皇帝尊號,不久後去世。他是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爭議的是戊戌告密、二十一條、洪憲帝制等事件。

2、北洋之虎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中國安徽合肥(今屬肥西縣)人,民國時期政治家,皖系軍閥首領,北洋三傑」之一。一生清正耿介,頗具人格魅力,號稱「六不理總理」,他還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擔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他幫助袁世凱操練北洋軍,而後以此縱橫政壇十五載,一手主導了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的內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譽。段祺瑞這隻「北洋之虎」,皖系的巨魁,在北洋軍閥統治中國的十六年間,他三次出任國務總理,一直處於權利的核心,即使在他下台期間,仍能呼風喚雨,待機而出。他不搞陰謀,不搞謀殺,崇尚簡樸,為政清廉。同時,他又鎮壓人民,反對學生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他製造了,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大慘案。

3、賄選總統曹錕

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清末直隸省天津府天津縣大沽口人,中華民國政治及軍事人物,直系的領導人之一,曾靠賄選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曹錕1885年投奔袁世凱新建陸軍,很快成為「三洋三傑」之外的第三號人物。1890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任毅軍哨官。1894年赴朝鮮參加中日甲午戰爭。曹錕作為直系重要頭目之一,在直、奉、皖三大派系中左右逢源,先是圖謀副總統不成,後又拉攏奉系,打敗皖系,最終謀取了直系軍閥獨掌北京政權。上演一「賄選總統」的醜劇。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馮玉祥等人發動的北京政變趕下台,囚禁於中南海。1926年獲釋,到河南投奔吳佩孚。後長期寓居,1938年於天津病逝。

4、胡帥張作霖

張作霖,漢族,字雨亭,小名張老疙瘩,1875年3月19日出生於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現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逝世於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將其招安;由於其早年做過土匪,勢力壯大後便被稱為「胡帥」。張作霖由一個被清政府招撫的土匪頭目,升至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最終成為「東北王」、問鼎中原後一度控制北京政府並當上國家元首,成為北洋軍閥中別具傳奇色彩的人物。1928年6月4日,其從北京乘坐的火車在瀋陽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張作霖當場身亡,史稱皇姑屯事件。

5、秀才軍閥吳佩孚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其人格品德甚高,講求五倫八德,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吳佩孚師從名儒,得中秀才,在軍事上,他長於權術,善於臨時應變,打敗眾多敵人。吳佩孚在其戎馬生涯中還做了許多的詩詞,反映他得意時,失意時,苦悶時的心情。因此稱其為秀才軍閥是相當恰當的。

6、不倒翁閻錫山

閻錫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伯川,號龍池,漢族,山西五台縣河邊村人。1905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歷任山西陸軍監督、新軍總統,參加反清活動。民國時期,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一級上將。閻錫山歷經清王朝末期、辛亥革命、北洋軍閥、國民黨統治的幾個歷史重大變革時期。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他均能用他的權術,或投靠袁世凱,或依附段祺瑞,或與中共合作,乃至與日本勾結來保全並擴展自己的地盤和勢力,因而他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在中國近代軍閥史上是少有的。因此,閻錫山可謂名副其實的「不倒翁」。

7、混世魔王張宗昌

張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中國山東省萊州府掖縣(今萊州市)人。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奉系軍閥頭目之一。張宗昌無知無識,人稱「狗肉將軍」,他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錢有多少,三不知姨太太有多少。他當過土匪,後又在張作霖的羽翼下發跡。擁兵數十萬成為山東的土皇帝。在他督魯的三年間,作惡甚多,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張宗昌曾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1932年9月3日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於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8、山東土皇帝韓復榘

韓復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字向方,直隸省順天府霸州煎茶鋪鎮(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韓復榘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19歲離家闖關東自謀生路,後投效兵營。以擅長作戰併兼通文墨而發跡,在北伐戰爭中一路猛打猛衝過關斬將,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人稱其為「飛將軍」。韓復榘由一個普通士兵被提升為統帥千軍萬馬的將軍,繼張宗昌之後,他曾統治山東達七年之久。他自稱「韓青天」,到處斷案,卻草菅人命,留下不少笑話,抗日戰爭開始後,他退棄山東,成為了蔣介石的替罪羊。

9、小諸葛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廣西臨桂縣人,回族,阿拉伯名「烏默爾」。畢業於保定軍校,屬國民黨桂系中心人物,地位僅次於李宗仁,與李宗仁合稱「李白」。系陸軍一級上將,有「小諸葛」之稱。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歷經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指揮過諸多著名戰役。1918年晉升為「廣西陸軍模範營」上尉連長。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之職。1945年當選第六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白崇禧是桂系新軍閥中,僅次李宗仁的第二號首腦人物。在眾多的軍閥中,白崇禧以足智多謀,滿腹經綸而聞名。他曾為李宗仁長期籌謀劃策,為統一廣西立下奇功。後又長期擔任國民黨軍隊副總參謀長及國防部長等要職,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

10、廣東軍閥陳炯明

陳炯明(1878年-1933年),字競存,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人,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陳炯明畢生致力於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以和平協商的方式統一中國,參加過辛亥革命及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與孫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權、不惜以武力征戰謀求統一中國的政治綱領不合。陳炯明主政廣東期間頗有建樹,因廣東現實的困難,反對孫中山不切實際的北伐革命,最終分道揚鑣、反目成仇,為國共兩黨均不受歡迎的爭議人物。後隨個人權欲極度的滋長,擁兵割據,廣州公開設立總統府,背叛了革命,蛻化為反動軍閥。

北洋軍閥曾經是中國近代吏中的白臉奸臣。在軍閥二字的掩蓋下,也有的人隱藏著一顆顆「愛國」、「自強」的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