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是被逼的,還是蓄謀已久?這才是篡位高手

古時新說 發佈 2020-01-18T01:26:51+00:00

李世民在位期間,舉賢任能,勤於政事,減輕賦稅刑罰,體恤百姓,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玄武門之變看似無奈被逼,實則無論從計劃,到調遣,還是人員配合,都像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政變。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之一。李世民在位期間,舉賢任能,勤於政事,減輕賦稅刑罰,體恤百姓,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所以,在後人的眼中,李世民是一位賢君聖主,甚至可以說是歷代帝王的表率。但就是這樣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有著自己不願提及的隱晦一面。

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兩個兄弟,才得以榮登大寶。唐高祖李淵繼位之後,李建成為太子,但由於李世民東征西討,戰功赫赫,隱有功高蓋主之勢。李建成遂與李元吉聯合排擠李世民。最終,李世民不得已發動玄武門之變,斬殺太子李建成,兩月之後李淵禪讓皇位於李世民,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看似是一次備受壓迫無奈反擊的政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件件謎團浮出水面。

貞觀三年,李世民下令在中書省特別設置秘書內省,專門負責修撰前五代史。但是沒過幾月,李世民又下令把史館移入禁中,由宰相監督修撰。自此以後,史館成為了皇帝直接控制的一個常設機構,不再具有修撰歷史的職責,而是專門負責修撰當朝國史。


在古代,作為帝王是不允許過問國史修撰。但是,李世民在位期間,不止一次的違例親看國史和起居注。並且在自己的授意之下,史官們把玄武門之變的動機,寫成安社稷,利萬民的高尚行為。並且淡化唐高祖李淵的的作用,和太子李建成的成績。把太原起兵描繪成由自己精心策劃,而李淵處於被動的地位。於是乎,李世民變成了開創大唐帝國的第一人,其他人的作用微乎其微。給萬民造成了一個皇位理應是屬於他的印象。這樣一來,李世民繼承皇位十分合理。


太子李建成真的是無能之輩麼?李建成網羅魏徵、王珪等人才,輔助李淵治理朝政。軍事上定西河,駐永豐,大破長安城,有著經天緯地之才。但縱觀《新唐書》《舊唐書》《貞觀政要》等大量文獻,對李建成自相矛盾之說比比皆是。其原因便在於李世民修改了當朝國史。

再者,玄武門之變後兩月,李淵宣布禪讓皇位。李淵沒有繼續當皇帝,而是選擇禪讓,這一舉動十分反常。大家都知道,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之所以選擇禪讓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喪子之痛,但也有怕李世民有弒父的想法,所以早早讓位。


無論從太子李建成之才,李淵之懼,亦或是李世民修改國史來看,李世民都有著自己不想表露的秘密。玄武門之變看似無奈被逼,實則無論從計劃,到調遣,還是人員配合,都像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政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