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樂器文化,老師吹奏《天空之城》——情感教育至關重要

東哥聊歷史 發佈 2020-02-03T09:27:03+00:00

導讀:在1986年8月2日,日本的影院上映了一部充滿神話色彩和科幻色彩的動畫片,那就是《天空之城》,而這部電影不僅是我們很多人少年的回憶,更是作者宮崎駿作品裡浪漫冒險的結束,影片講述了兩個小主人公追尋天空之城的歷程,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危險的

導讀:在1986年8月2日,日本的影院上映了一部充滿神話色彩和科幻色彩的動畫片,那就是《天空之城》,而這部電影不僅是我們很多人少年的回憶,更是作者宮崎駿作品裡浪漫冒險的結束,影片講述了兩個小主人公追尋天空之城的歷程,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危險的歷程淡化得更耐人尋味,其實這就是每個人追尋理想過程的真實寫照,而它的主題曲《天空之城》便是對這個真實起到烘托、陪襯的作用,它已經成為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電影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說來很巧就在前幾天,我在頭條看到了一個視頻,視頻中語文老師在學生高考前的最後一課,用陶笛為他們吹奏了這首主題曲,他在告訴著學生們:你們即將畢業,請勇敢地去追尋你們的理想。而我在聽到他的吹奏後,卻閉上眼睛,感覺又回到了那個熟悉的課堂上,趴在桌上望向窗外的藍天白雲,隨之我睜開眼,卻又不得不感嘆一個小小的陶笛竟然演奏出這種藝境,所以本期話題我們談一談古代樂器文化以及外來樂器陶笛的來源,而老師優美的演奏告訴我們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古代樂器文化

中華民族歷史久遠,音樂文化源遠流長,而古代的樂器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底蘊至深,種類繁多,形狀各異,變化萬千,獨具風格。比如輕柔典雅的箏、甜美優雅的簫、悠揚渾厚的鐘、輕易柔美的古琴、清脆明亮的笛子等等,這些樂器無疑讓我們擁有了「美」的享受,同時讓我們領略到古人的生活氣息。因此我們從古代的樂器八音來領略古代樂器的「美」。

樂器八音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所提到的樂器就有30多種,而早在周代(前1066年—前771年),根據《周禮·春官·大師》中記載了古代樂器的八音分類法,其實它只是將當時的樂器按製作材料進行了分類,即金(鍾類)、石(磐類)、絲(琴瑟類)、竹(管簫類)、匏(笙類)、土(塤類)、革(鼓類)、木(木魚類)共8類。

1,金

金,指的是金屬樂器。在古代,金屬樂器的製作材料大多是銅這種金屬,比如我們熟悉商周時期的編鐘這種樂器,而它種類繁多,像鑼、鈸等,聲音清脆明亮,悠揚動聽, 這無不彰顯我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彰顯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

2,石

石,指的是石類樂器。這類樂器主要指的是磐,它以堅硬的大理石或玉石製成。石質越堅硬,聲音就越鏗鏘有力,而磐又分為特磐、編磐等。它的歷史卻可以回顧到石器時代,直到3200年的商代,磐才有了廣泛的製作和運用,而隨著時間的發展,才逐漸被玉石製造所取代。

3,絲

絲,指的是絲弦樂器。先用蠶絲製成弦,然後在製作成樂器,在商周以前,絲弦樂器只有琴和瑟兩種,而秦漢以後,才有了箏、箜篌、琵琶、二胡等,尤其是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這裡有個典故:伯牙彈琴,鍾子期在聽,伯牙彈山彈水,鍾子期便知道他在彈山彈水,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便把琴弦弄斷了,所以這個故事流傳了下來,「知音」也由此而來。

4,竹

竹,指的是竹類樂器。它的製作材料自然就是竹子了,主要有簫、笛。橫吹為笛,豎吹為管,二者雖然從外形和材料上看都很相似,但是它們的性質和音色卻各有巧妙的不同,而簫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吹奏樂器,比如河南舞陽的賈湖遺址出土的"賈湖骨笛",其年代的上限為距今9000年左右。

5,匏

匏,指的是匏類樂器。其實它是指用匏瓜製成,就像農村舀水用的那種葫蘆,它主要包括笙和竽等簧片樂器,在戰國時期的民間極為盛行,因此其製作材料簡單易得,而它們主要是作為和聲樂器而存在,而關於竽,則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那就是南郭先生,他當時濫竽充數吹奏的便是竽。

6,土

土,指的是土類樂器。這種樂器主要有2種:塤和缶(fǒu),缶這個樂器形狀像小缸或缽,它在古代主要是用來裝酒,然後經過敲打便成了樂器,而關於缶也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戰國時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地方喝酒,因為秦強於趙,所以秦王便讓趙王敲打缶來助興,可是自己卻不敲,而這時趙王的大臣藺相如卻看不下去了,一定要求秦王敲,擺出一副不敲就要拚命的樣子,秦王沒辦法也只好敲了一下,可見這類樂器是在古代喝酒的時候,統治階級用來娛樂助興的一種樂器。而塤的歷史就比較久遠,在山西萬榮縣、甘肅玉門火燒溝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2音孔塤和3音孔塤,經考古測定,是距今6700—7000年前的產物,它是開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塤的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有的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投擊獵物時,石上空腔由於氣流的作用而產生哨音,我們由此可見古人對音樂美也是有追求的。

7,革

革,指的是革類樂器。它主要是由野獸皮革製成的樂器,比如我們常見的鼓,它是古代人們最喜歡使用的樂器,而它也有很多作用,比如平時可以做樂器,以配合舞蹈節拍,另外在戰爭時,還可以激勵士氣,在《曹劌論戰》中就寫了:「齊人三鼓......一鼓作氣。」此外鼓是群音的首領,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而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歷史發展也在不斷的進步,比如演化成架子鼓等等。

8,木

木,指的是木類樂器。最初是有拍板、柷、敔(yǔ)等,然後接著有木魚、梆子等,其中柷在古代大多數是用來祭祀使用的啟奏樂器,而敔是一種停止音樂的樂器,這兩種樂器至今在孔廟可以看到,但是在在我們如今的所看到的樂團中是極少出現的,而木魚,想必大家看電視劇的時候,會經常看到和尚敲打木魚來演奏,這類樂器一般具有莊重感,讓人以示敬意。

西洋樂器陶笛的來源與歷史

上面我們說的是中國的本土樂器,而視頻中語文老師演奏所用的樂器其實是陶笛,說到這當然很多人會聯想到中國很古老的樂器——塤,其實陶笛是名副其實的外來樂器,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陶笛多數是一種源自義大利、狀似潛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這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小村的一個麵包師,他經常用烤箱燒制低溫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東西,有一次他燒制了一種上面有像脖子一樣哨口的蛋形玩具,而這個玩具就是陶笛的雛形。

隨著自由貿易和工業革命的發展,義大利王國在1861年形成,1860年Giuseppe Donati在義大利成立了第一個工廠開始製作陶笛,他們對原先流行的陶笛進行了改造,製成了現代狀似潛艇的十按孔陶笛,雖然它在全世界各地叫法不一樣,比如瓷笛、土笛、火笛、洋塤等,但是我們從它豐富的名字我們也可以看出,許多國家的藝術家都在很早以前就研製和開發過此類樂器。

我們上面說到鼓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是用來鼓舞士氣的一種樂器,那麼在古代西方的戰爭中用哪種樂器呢?沒錯,就是陶笛,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陶笛的尺寸小,易於吹奏,西方的一些國家喜歡用陶笛來鼓舞士氣。那麼陶笛又是怎樣傳入中國的呢?早在台灣被荷蘭殖民的時候,陶笛就已經在台灣流行起來,因此逐漸傳入到中國大陸,所以陶笛在在中國大陸也稱之為台灣式陶笛,而從2002年開始,陶笛才在中國開始批量生產,而在2004年前後至今,國內出現了更多多陶笛製作者,這其中有幾個是原來主要製作陶塤的,兼做陶笛,如龍韻樂坊和李蘊林等,而這種樂器雖然比塤容易吹但是指法卻麻煩,我們也由此可見這位語文老師吹奏這首曲目的高超技巧。

網友們在聽到後評價如何?

網友一:不知道這些學生多少年以後再聽到天空之城會不會突然想起這個老師。

網友二:這個老師太有才了,果然是別人家的老師。

網友三:會不會當場就有聽落淚的女同學?如果我在場,可能會哭。

看來,聽過的同學們都被老師的演奏所打動了,但是我們仔細回味,卻又發現原來老師在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用這個情感來教育學生。

結語: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老師感人的演奏反映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演奏音樂的過程中,人的思想意識、喜怒哀樂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與表現,能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尤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種情感教育就尤為重要。語文老師通過演奏《天空之城》來鼓勵學生,讓他們充滿夢想,為自己奮鬥,而未來他的學生們也會永遠銘記老師的這次教育,這充分體現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學會運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經驗的同時,還要學會創造情境,調動孩子的情感,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是獲取知識的土壤和動力。」而美國的教育家布魯姆則把情感看作是影響教育過程的三大動力之一,由此可見從情感入手是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心如死灰這都是教育的大敵。而情感充沛、精神飽滿,潛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則是孩子獲得更充分發展的心理基礎和人格品質,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化與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機使學生獲得高峰體驗,真正塑造出他們良好的性格和品質。


參考資料:《周禮·春官》

《曹劌論戰》

《周樂特徵研究》——周麗娟

《詩經》的樂器研究——徐艷霞

《中國樂器的分類》——杜亞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