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孩跳樓事件,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應該傳遞正能量」

少年商學院 發佈 2020-06-15T17:59:02+00:00

繆可馨小朋友跳樓的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天了。老師也是人,要有基本的是非觀,在這件事情里,重點是一個生命逝去了,而不是在日常教學中老師這個行業受到了多少委屈。

文 | 青葭

高中語文老師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專欄作者


繆可馨小朋友跳樓的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天了。


這幾天輿論一直在發酵,各種爆料層出不窮,真假難辨。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說,這裡面一定有一些事實是被誇大了的。



但作為一個老師,我並不想抓住那些誇大其詞的內容來辯解什麼。同時,我也很難理解居然有老師在這個時候還站出來說我們這個職業有多麼不容易。

「雖然她挨罵了,可是我們老師很不容易呀。」

「雖然她抑鬱了,可是我們老師很不容易呀。」

「雖然她跳樓了,可是我們老師很不容易呀。」

……


為什麼社會上總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老師,覺得老師種種不好?


我覺得除了教育行業確實有很多敗類之外,那些總喜歡在這一類事件下傾訴老師不容易的同行們,也有一份「功勞」。


老師也是人,要有基本的是非觀,在這件事情里,重點是一個生命逝去了,而不是在日常教學中老師這個行業受到了多少委屈。


每次出現這樣的事情,總有很多同行站出來說,老師也很不容易。但,老師越是不容易,越是想讓社會認同,就越不應該為教師隊伍中的敗類找理由。


當我們以為自己只是在公平公正地講道理時,其實卻給了那些真正的敗類狡辯的藉口,也讓社會更加難以信任我們。


這個道理很簡單,別人相信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的語言,而是因為我們的行為和態度。作為老師,我們自己對本行業的黑暗現象零容忍,別人才會相信我們可以帶來光明。


當然,有朋友可能會說,這件事目前還沒有定性,你這麼早就說這屬於行業黑暗,會不會太先入為主了?


好吧,我們先不去評判那些尚未得到官方證實的內容。讓我們從一張確鑿無疑的照片開始說起。那就是繆可馨小朋友的作文。



讓孩子擁有正能量是對的

但不能據此要求他傳達正能量


在這篇作文里,她寫了自己閱讀《三打白骨精》的感受,被老師批判得體無完膚,最後還得了個評語,說她應該傳遞正能量。



老師的這個批評對嗎?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有道理的。


不過巧了,我也是一位老師,也教語文。我認為這個批評不對。


或者再說得明白一點:讓孩子擁有更多的正能量,這是對的;但據此去對孩子說「你要傳達正能量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試想,你覺得孩子的某種觀點表達不對,於是你批評他,你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他似乎也認錯了修改了,那麼你的教育就算成功了嗎?


不,他其實並未真正懂得,他更可能接受到的信息是:老師不喜歡這樣的我,所以我要表現出老師喜歡的樣子。



他內心真正的疑惑並未得到解決,他只是壓抑了自己。


好一點的情況是,從此以後他學會了大話套話,口是心非,變得思想貧瘠,一直到高考,寫出來的作文都是滿篇正確的廢話,讓人絲毫提不起閱讀的興趣。


如果差一點的情況,孩子的思想可能會更加誤入歧途。


要形成「正能量」價值觀

首先得讓孩子感受到善意與關懷


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


幾年前,高考結束以後,曾經有一個渠縣的考生留下遺書跳河自殺,這件事情成為了微博熱門。那天班上一個女孩子這樣寫:

「我點了進去,看到那張遺書,心情很平靜地看完了。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那麼平靜。


看完後,心裡突然有種可怕的想法:考試不就是要淘汰這樣一類人麼?高考要選拔的,不就是積極的、樂觀的人嗎?高考總要逼死一類人,這樣一類人是在未來生存不下去的人,不該遵循著強者生存嗎?


我有時候對這個世界真的厭惡甚至絕望,可沒勇氣去死,說白了,就是慫。」


我很震驚,很意外。這之前我曾經在作文課上告訴他們,高考語文的宗旨是立德樹人。這個國家期待有更多積極向上的人來建設我們的社會,所以大家的學習也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只要你熱愛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內心深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然而然會驅使你去思考,去表達,好文章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我沒想到,我自以為正確的教學,卻讓一部分孩子感受到他們被拋棄了,因為他們無論如何樂觀不起來。


我們告訴孩子要勇敢要樂觀要傳遞正能量,但我們不去了解他們為什麼不樂觀不正能量,不陪伴他們去戰勝心靈的黑暗,只站在作業的背後拿著紅筆去評判他們表現出來的結果。我們以為最終那字裡行間表現出的一板一眼就是真正的他們。


但他們卻可能長久地糾結與痛苦著。


是的,每一個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家長,都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正直向上。但這種「正能量」的價值觀不是由教育者強行附加的,而是孩子自己形成的。要讓孩子形成,首先要讓他們感覺到這個世界的善意與關懷,而不是強制和羞辱。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們的某種思想和行為是「有罪的」,要給他們時間去成長,不要急於否定。強迫每個人從小就表現出哪些他們根本不具有的「崇高品德」,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只能是一個又一個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


我們真正該培養的作文範式

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思維方式


我還看見有人說,這位老師只是在按照教學上要求的作文範式教育學生,如果不這麼教,孩子的作文就寫不好,考試就考不好。


其實,這也是很多教育者的誤區。


作文的寫作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是通過固定的模式來形成的。缺少細節的體悟,而僅僅從範式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孩子會覺得迷惑且疲憊,最終失去在作文上的自信,變得討厭作文。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一味從範式角度去要求孩子,實際上也是缺少教育智慧的體現。


表面上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作文範式,實際上我們真正應該培養的是學生觀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思維方式。



想讓孩子寫作文多幾個角度,不是讓他們去背誦「視覺聽覺嗅覺」,而是讓他們去感受大自然的顏色聲音氣味;想讓孩子覺得「三打白骨精」有正能量,作為一個老師你得先體會到這個故事中的正能量,去和孩子分享,同時也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注意到那些相對陰暗的東西。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忙,沒辦法對每一個孩子都如此深入細緻的教導,至少你不應該粗暴否定。


你覺得一句「傳遞正能量」,孩子就馬上變成樂觀向上好少年了嗎?


更何況,我個人感覺,那篇作文最後那幾句話,很可能不是這個小朋友內心真正的想法。她很可能是在某本書上看了一些讀後感,然後有樣學樣,小孩子說大人話罷了。


她自己都不一定真正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意思。



此外,我還想補充一句,從應試的角度來看,這篇作文的確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小學階段談應試,很多時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體現。


別說小學了,我現在教高中,按理說應該每個星期都給學生訓練所謂的「任務驅動型作文」,但我並未如此。


學完《滕王閣序》,我讓他們假裝自己也組織了一場宴會,然後為這次宴會寫一篇文章做紀念;


學了《氓》,我讓他們和《孔雀東南飛》《長恨歌》做對比,然後談一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愛情是什麼樣的;


學了《歸去來兮辭》,我讓他們假想自己是陶淵明,寫一篇日記記錄陶淵明的一天;


學了豪放詞,我讓他們寫一段文字來表達自己的豪邁情懷,儘量用到課堂上學到的那些藝術手法……


寫作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學生應該在自由的自我表達中逐漸成長。如果老師要引導,也應該是在尊重他們想法的基礎上進行。



如果孩子的思想不夠成熟,審美趣味尚未到位,去盲目要求他們正能量,很多時候不過是自欺欺人。


正能量是結果,走向這個結果的過程,則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


不要去對孩子說:「你應該傳遞正能量。」


而要對他說:「我想陪著你去看這個世界,和你一起愛上這個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