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先有女兒,後有龍鳳胎,遺囑中只給太太「一張次好的床」

初心微視界 發佈 2020-02-24T01:17:08+00:00

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莎翁情史》是環球影片公司1998年出品的愛情電影,影片以莎士比亞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引線,講述了一代文豪莎士比亞的的人物軼事及其浪漫的愛情史,並點出其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因及過程。

《莎翁情史》是環球影片公司1998年出品的愛情電影,影片以莎士比亞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引線,講述了一代文豪莎士比亞的的人物軼事及其浪漫的愛情史,並點出其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因及過程。

這部電影講的是:1593年的夏天,倫敦劇場界的閃亮新星威廉莎士比亞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他失去寫作的靈感。偉大的莎翁卻江郎才盡。這齣戲叫作「羅密歐與海盜之女桃絲」。

莎士比亞需要一名女神激發他的靈感,沒想到現實生活竟然反映他的創作,他愛上一個女孩,並將他帶入他自己寫的戲劇之中。

一位名叫薇奧拉的小姐假扮成男人,前去劇場為莎士比亞試演,莎翁也發現了她是女人,他們倆立刻墜入愛河,這時候莎翁的靈感如泉涌噴薄而出,將他們的愛情付諸成文字,他就是戲中的羅密歐,而薇拉成為他生命中的茱麗葉。莎翁不但得為他的劇本想出完美的結局,也得為他自己的愛情找到快樂的結局。

可是莎翁的運氣沒那麼好,雖然他下筆如神,可是他卻得面對薇奧拉必須嫁給魏瑟爵士的殘酷事實。

從小學開始,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我們口中的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

對於這位文學巨匠,無論是他的作品,還是他的經典語錄,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經常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而且劇情都來源於生活,那麼莎翁的作品有多少又與他的現實生活相契合呢?

而莎翁有名的遺囑里的又有哪些情感秘密呢?他對愛情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威尼斯商人》:愛情是盲目的,戀人們看不到自己做的傻事。這也許就是莎翁對愛情的領悟吧。

其實莎翁的愛情史並不複雜,1582年時年18歲的莎士比亞與一位農民的女兒,時年26歲的安妮·海瑟薇結婚。妻子比他大8歲。

婚後六個月,他們生了大女兒,3年後,生龍鳳雙胞胎,但是最終11歲的兒子卻死於疫病。

莎翁的妻子則是一位典型的「賢內助」,曾長期在家鄉一人撫養莎翁的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在莎翁死後7年去世。

那莎翁這麼一清二白的婚姻史,又是如何激發他寫出那麼多的愛情悲喜劇呢?難道,這位文學巨匠的作品都是憑空想像嗎?

而著名的遺囑中只留給太太」一張次好的床「又訴說了他和妻子怎樣的愛恨情仇呢?

那就先從莎翁的遺囑說起。

莎士比亞曾發現其二女婿有婚外情,並生有私生子,莎士比亞有損門風的事很是不滿,他決定修改了著名的「莎士比亞遺囑」。

只給二女兒300英鎊的遺產份額,相比其大女兒,莎士比亞給二女兒的遺產微不足道 。甚至其二女婿完全被剝奪了莎士比亞產業承繼權利。

在他的遺囑里,他專門為斯特拉福德鎮窮人留下10個英鎊,並給故鄉的幾位朋友每人一些可以買一枚戒指的錢。

可是,值得一提的是,莎翁的遺囑中給妻子的遺產也相當可憐,可以說是分文未給,只留給其妻一張「次好」的床。這裡的」次「字有意思,當時很有聲望的莎翁,他不可能缺錢。莎士比亞在45歲時每年的收入相當於現在的2萬美金。本來只給妻子一張床對於已經夠寒酸了,還加了個」次「好,而不是」上「好,為什麼呢?

莎翁的作品堪稱愛情的百科全書,而他本人的夫妻感情,難道如此涼薄? 這位寫盡了人性點點滴滴的文豪,他卻拿出「一張次好的床」埋藏了他的婚姻和愛情。這是不是也是一個人間悲劇?

據說,當時莎士比亞因工作需要長期一人住在首都倫敦二十載,精心寫作和演出。而其妻則在老家一人帶孩子生活。夫妻二人長期分居,聚少離多。

對於莎翁這樣的大文豪,和一個農民的女兒,有沒有共同語言,我們不得而知,事實上如果能和莎翁的水平相匹配,估計歷史上會留下他們一起切磋文藝的佳話,可見沒有。有的只是妻子一人在家鄉撫養三個孩子。

難道就這個聚少離多就夠得上他們的婚姻沒那麼幸福美滿嗎?顯然論據不足。

我們知道,相比鎮上平均28歲才結婚的男人們,莎翁18歲結婚,相比21歲成年還有3年,所以,莎翁的早婚應該是另有蹊蹺之處。

來自伍斯特教區主教的檔案室里有這樣一份保證書,落款於1582年11月 28日,內容是交納40英鎊,以保證「威廉·莎士比亞與斯特拉福德鎮的少女安妮·海瑟薇結婚」。這份得特許的婚事裡到底又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按照當時莎翁的經濟水平,這40英鎊他是無法拿出來的,而促使這份婚約得以保證的就是他的妻子家裡的兩個長者。

6個月以後的1583年5月28日,莎士比亞與安妮·海瑟薇抱著他們的剛出生的女兒在教堂受洗。可見,他們的大女兒屬於婚前財產。事實上,在那個年代,姑娘未婚先孕將蒙受羞辱,打掉孩子也不被允許,結婚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看來,結婚對於莎翁而言真的是無奈之舉。

他和妻子的一紙婚姻里到底有多少愛情的成份?

在他的《愛的徒勞》 里寫了這樣一段台詞:「她已經有兩個月身孕了,」丑角科斯達德對農家女誘騙者、大言不慚的阿瑪多這樣說。

「你這是什麼意思?」阿瑪多問,他想用咆哮、威嚇來擺脫當時的處境,但科斯達德堅持道:「她很快就要生了。那孩子已經在她肚子裡說話了;它是您的」。

他在自己的戲劇中一再告訴觀眾,在婚前保持貞潔至關重要。在 《第十二夜裡》,奧西諾公爵還建議道:「女人應當揀一個比她年紀大的男人,這樣她才跟他合得來,不會失去她丈夫的歡心。」

所以,作品來源於生活,看來不是虛妄之詞,字字痛心,有據可查。

在他寫的劇本里,他也一再警告,男子不可娶年長的女子為妻——「這將是男人一生的悲劇」。

當然,這些言論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息息相關,作者的作品往往是時代的反應,他的思維也會局限於時代。

1610年,倫敦爆發一場瘟疫。莎士比亞選擇退隱,回到妻子身邊。這年他寫下了《冬天的故事》,結局是看似永遠分離的夫妻取得了動人的和解。

其實道理都一樣,本來就沒有多少共同語言,夫妻長期兩地分居本來就不是婚姻中人應該有的樣子,試圖靠著孩子作為紐帶,能拴住他們的人,拴不住他們分崩離析的心。

他曾經感慨:啊!婚姻的煩惱!我們可以把這些可愛的人兒據為己有,卻無法掌控她們的各種慾望。他究竟對於自己的婚姻有多失望,而他的婚姻又帶給他多少煩惱呢?她的妻子為人母親,為他妻子有多少慾望他不以控制呢?

莎翁只好把美好的愛情寄於他的作品中,他創造了兩對最偉大的情侶——羅密歐與朱麗葉、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都是對痴男怨女的描寫,莎翁對愛情的夢想也淋漓盡致地表現於他們身上。

很多挺莎翁的「莎」評家們,他們想給莎翁找個藉口,說當時「上好的床」是用來給客人的,「次好的床」才是夫妻所用。而得不到更多的錢財,他們解釋說,是因為妻子是個文盲,不懂得理財,錢放到她手裡她也玩不好,還不如讓大女兒掌管著。

這些其實總歸都是大家良好的願望。

但是還有一個事實,就是莎士比亞在立下遺囑後,又為自己寫了四行詩,刻在墓碑上:

  朋友,看在耶穌份上請住手,

  不要挖掘這裡的泥土。

  不掘此墓者,將獲福佑,

  動我屍骨者,定受詛咒。

就因為這份另類的「遺囑」,莎翁的妻子生前提出希望與丈夫合葬的意願竟未實現,她最終只能葬在丈夫墓的旁邊。不知道,能給莎翁有沒有更好、更合理的解釋呢?

莎翁更多的得以實現和一直沒有實現的願望可能都在他的作品中暗含了,我們讀他的書,才能從中挖掘他的思想和靈魂。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1601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所有戲劇家的作品。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通讀莎翁的系列作品,全面了解莎先生的生平,對於他自己的愛情以及婚姻生活其實在他的作品中都可以涉及。因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他產生多少產品,都來源於生活。

我們再看看大家都怎麼評價他的作品:歌德說:「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博爾赫斯說:「上帝夢見了世界,就像莎士比亞夢見了他的戲劇。

」為了紀念莎士比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

而這部全集正好趕上京東的秒殺價,還有滿100減50,還是比較合算的。這個優惠活動在26號結束,所以,喜歡的友友在26號之前都可以拿到優惠價。歌德說:「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博爾赫斯說:「上帝夢見了世界,就像莎士比亞夢見了他的戲劇。」為紀念莎士比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