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衛輝古今風光圖集》震撼來襲

魅力新鄉 發佈 2020-01-02T03:58:59+00:00

值此2020年元旦來臨之際,《衛輝古今風光圖集》終於與大家見面了。設計新穎大方,《衛輝古今風光圖集》一冊在手,盡攬衛輝古今風光。

值此2020年元旦來臨之際,《衛輝古今風光圖集》終於與大家見面了。《衛輝古今風光圖集》是衛輝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監製出品的反映衛輝古今風光的精美宣傳畫冊,內容包含歷史典籍中記載的「衛輝古八景」和反映當代衛輝新貌的「衛輝新十二景」,經過近一年的籌備、研討、創作、設計,終於與大家見面了。圖集採用卡紙活頁式製作方式,既可整體作為宣傳衛輝文化旅遊的形象宣傳品,每一頁又可以作為裝飾性藝術小品獨立成篇。設計新穎大方,《衛輝古今風光圖集》一冊在手,盡攬衛輝古今風光。


圖文來源:「衛輝文化和旅遊」

封面題字:中國書法家協理事、原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楊傑


封二題字: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最高獎獲得者米鬧


前 言


站在衛輝古城望京樓上極目遠眺,八百里太行咄咄逼人直抵牧野,六百里衛水波瀾不驚奔向津門,一山一水,一靜一動,一南下一北上,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奇特組合,穿越千年時空,卻又並不衝突地融於一身,共同構建出衛輝得天獨厚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底色。「太行疊翠」「衛水拖藍」,古人很準確地抓住這兩點,將其名正言順的列為"衛輝古八景"前列,很多年以後,這些典籍中記載的「衛輝八景」仍在亮閃著衛輝人的眼睛,滋潤著衛輝人的心靈。

只是古城的前塵舊事早已退遠,曾經無比榮耀的古八景舊址上,取而代之的已是一個發生了翻天覆地深刻變化的新衛輝了。對歷史而言,這或許只是短暫一瞬,而對古城,卻充滿滄海桑田的意味。這種變化是脫胎換骨的,它不僅改變了城市和鄉村,改變了山川和草木,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如果說通過對家鄉今日之盛世美景的重新歸納與命名,可以從中折射出衛輝人民近年來奮發作為、砥礪前行之奮鬥軌跡的話,那麼,有幸作為這場巨大社會變革親歷者的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將這一文化軟實力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這是我們的光榮和自豪。


感謝衛輝本土的這些藝術家們。感謝他們用靈動的筆墨精心創作出這一幅幅佳作,既生動再現了古八景的歷史原貌、復活了古人之雅趣,又以更加飽滿的激情和酣暢淋漓的揮灑,抒發了自己對新時代、新生活的由衷讚美,也打通了一條宣傳衛輝推介衛輝的藝術渠道。該記錄的就真實記錄下來,交給今天,也交給歷史。該奮鬥的仍須繼續奮鬥,為了今天,更為了將來。


(一)衛輝古八景


【太行疊翠】指城區西北部的太行山脈,逶迤境內數十里,重巒疊嶂,蒼崖施黛,怪石拔地而起,峻岭巍峨高聳,遠望近觀,如繪如畫。


【衛水拖藍】是指依傍古城而過的衛河,水質清澈,魚翔淺底,景致開闊幽遠,日夜濤聲盈耳,尤其晨暉朝霞之下,流水之紋狀,猶如拖著一條藍色織綿。


【黃崗牧唱】是指城北黃土崗,相傳武王克殷後,前來比干葬地祭拜,隨後又登上附近的黃土崗,與放牛的牧童一道歡唱,共慶昇平之祥和。


【募化漁歌】是指城東15公里處的募化潭,其幽黑莫測,深不見底,常年不枯,潭內有魚,數量頗豐,方圓居民凡向潭主募化者,無不樂與之,眾多人家,賴以生存。


【忠臣古冢】指城北之比干墓,自西周武王封冢隆墓、魏孝文帝因墓建廟始,華夏忠諫文化即以此為精神座標,輻射千載,教化萬方,巍然赫然,山嶽難比其高,靈光峭拔,足可笑對蒼原。



君子芳村】相傳曾被孔子贊為「真君子」的衛國賢大夫蘧伯玉即居住於此,故有村名君子村,在城西北15公里處,村頭有蘧伯玉之塋墓,當地村民皆稱之為君谷堆,墓前立有清康熙25年衛輝知府楊茂祖的碑刻,旁邊有明代大學士朱國壽題寫的詩文:「空濛煙觀里,殘碣幾千村,舊里飲君子,知非如古人」。



【秋澗書聲】是指元朝翰林學士王秋澗的讀書處,在今太公鎮古子澗村,古時候,「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歷來被讀書人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而從這裡傳出的琅琅書聲,無疑對家鄉學子是一種莫大的激勵和鞭策。


【香泉水響】是指城西北17公里處的霖落山香泉寺,作為豫北地區久負盛名的佛教勝地,有著「佛教小西天」的美譽,寺旁石隙中常有一股清泉流出,穿岩噴霧,飛濺崖壁,然後瀉作瀑布,其聲琮崢。


(二)衛輝新十二景


【南城湖光】指南部新城區及大禹湖一帶,一片片樓群鱗次櫛比,一陣陣水聲龍嘯虎鳴,徜徉其間,心曠神怡,滿目蔥蘢,宜居宜游,勝似蓬瀛,現代化城市氣息撲面而來,豫北水城之清嘉由文化而厚重。


【古樓新韻】指以望京樓為中心的衛輝古城新貌,舉目能見,歷經四百年風雨滄桑的古樓修葺一新,仍巍然屹立在古城中央,登樓遠眺,太行之雄渾、衛水之繚繞盡收眼底,鄰里之和睦、街衢之通達物卓民豐,詞人絡繹,遊客躡蹤,發懷古之幽思,抒時代之豪情。


【漁村夕照】指傍晚時分的順城關公園景色,夕陽之餘暉下,護城河閃著金波,拱橋曲廊流光溢彩,遊人如織或閒庭信步或載歌載舞,華燈怒放勢壓繁星點燃不夜城,休閒文化之魅力,來則賞心悅目,去則魂牽夢縈。


【脫凡洞天】指城北唐崗之呂祖閣,相傳為呂洞賓修道脫凡之聖地,始建於晚唐,中興於金元,明清兩代均得以重修,現存建築具有典型的清代早期設計風格,雕樑畫棟,宏偉壯觀,閣高15米,上懸「」白雲閣」,下鐫「脫凡洞」,祥瑞普照,氣度萬千,近年來多經維護完善,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重要道教活動場所,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鄉幽境】指以小店河、羅圈、里峪、蜘蛛窯、定溝、柳樹嶺、寺東坡等為主的太行山區傳統村落,那些古樸的民居、百年的老樹,都是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標本」。過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被寬敞的柏油馬路、紛至的山外遊客、稀罕的風味小吃、潺潺的林間流水掀起蓋頭露俏容,讓人們不僅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更能留得住鄉愁。


【邊嶺曉月】指市區北部山區崇山峻岭之上的戰國古長城遺址,境內綿延百餘里,被當地百姓稱之為"邊界嶺",據說比秦長城還早150多年。這裡既有新修的雲中公路方便抵達,還有矗立的風車、茂密的森林以及充滿人間煙火味的農家房舍為遊人助興。要來最好在深秋季節,萬里霜天,層林盡染,尤其是夜登古長城,「邊關」、「冷月」之類的意境,仍能給人以沉雄冷冽的情感衝擊。


【西山春曉】指城西唐莊鎮西山一帶的風光,昔日被開採得滿目瘡痍的西山,現如今變成了一派綠意蔥蔥的森林公園,蔚為壯觀,山下產業集聚區的道路四通八達,現代化的企業環保無揚塵,若是趕上了四月天,萬畝桃園花盛開,如同紅雲降人間,到處是生機勃勃的盛世景觀。


【衛州煙柳】指衛州廣場一帶,此乃近年來市區內新建的幾處較大休閒遊園之一。廣場東邊是東湖,煙波浩渺,亭榭曲徑,可泛舟可垂釣,繞湖皆垂柳,四季花常開。西邊以娛樂健身為主,活動器材男女老少皆宜,更有眾多豫劇戲迷以弦會友,好戲連台,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


【峽谷平湖】指太行山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塔崗、獅豹頭、正面、香泉等中型水庫及眾多山間小型水利工程。劈岩鑿石,高峽平湖,閃閃如瑪瑙撒出,防灌泄洪,截流治滄,朵朵似翡翠凝成,至今仍滋潤著萬畝良田,造福一方百姓。


【三河秋色】指繞城區而過的衛河、共產主義渠和孟姜女河沿岸。古城纏玉帶,時見白鷺飛,這無不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秋日之清晨,騎行或漫步在平坦的林蔭大堤上,不知不覺便來到建設中的杜詩植物園了,令人眼前一亮。兩岸玉米吐紅纓,棉花朵朵白,鮮花栽滿坡,荷花含羞笑,回頭再看三河,已是凱歌高奏,如沐春風,水安則民安,水興則城興。


【高速通衢】指穿境而行的京港澳高速、濟東高速、鶴輝高速及京廣高鐵以及建設中的鄭濟高鐵。區位優勢愈加彰顯,風馳電掣一通百通,朝飲衛河水,暮食武昌魚,剛離豫北月,又見齊魯星,現代化交通必將為衛輝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磻溪春晝】指位於市區西北12公里處的姜太公故里,據《水經注》載:「汲縣城西北有石夾水飛湍峻急,人謂之磻溪,言太公常釣於此也。」至今太公鎮一帶尚保留著許多姜太公的歷史遺蹟,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太公祠、太公廟、太公呂望表等,每年的農曆八月初三為姜太公誕辰日,屆時許多海內外後裔組成的姜氏、尚氏、呂氏宗親會,都會前往姜太公故里尋根祭祖,旅遊觀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