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病床上找到愛情,墓碑上印有論文成果

文史旺旺 發佈 2020-03-19T21:09:38+00:00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特別是學文科的人來說,看數學符號像是在接收外星球信號,看數學家都是神人一般,更何況是證明了「1+2」這樣視簡實繁猜想的數學家陳景潤。

埋首數學皆是景,愛亦由昆自潤情。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特別是學文科的人來說,看數學符號像是在接收外星球信號,看數學家都是神人一般,更何況是證明了「1+2」這樣視簡實繁猜想的數學家陳景潤。

這位瘦小羸弱的人,前半生在學術和命運中抗爭,後半生在病榻、學術和愛情中生活,一生都為了人民為了祖國與數學為伍,彷佛他就是為哥德巴赫猜想而生,那個曾經難倒數學家歐拉的猜想,被陳景潤攻克並一直無人超越,他的名字被永遠刻於世界數學界皇冠上。

專心學術,陳景潤的前半生

1978年,人民文學發表了紀實性文學報告——徐遲所著的《哥德巴赫猜想》,其主人公即是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時間由此前推45年,1933年陳景潤出生於福建,排行老三的他是家裡存活的六個孩子之一。

母親的逝世、繼母的到來、戰爭的侵襲都讓陳景潤幼小的心靈雪上加霜,在學校也經常受到同學們的白眼甚至拳腳,但這一切都沒有阻礙他愛上數學。

很幸運的是,高中時代的陳景潤遇到了一位來校兼職的清華大學教授,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解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來龍去脈,並用「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來形容這個猜想,這是這位大數學家受到的最好的解答猜想啟蒙。

從那個時候起,陳景潤就和哥德巴赫猜想結下了一生情緣,並將一生都獻給了中國數學事業。從廈門大學畢業後,陳景潤在北京四中教書,但這個角色並不能挖掘陳景潤的天分,後來廈門大學校長慧眼識經地將陳景潤調回廈大並支持他專心學術。

不久,陳景潤因出色的論文研究成果被華羅庚調到中科院數學所,期間特殊時期的身心摧殘也沒有難倒陳景潤,在一些愛心人士的支持下和後來中科院領導的關心下,陳景潤一直沒有間斷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工作。

在煙燻火烤的六平米小臥室內,他日以繼日廢寢忘食地鑽研,終於站在前輩數學家的肩膀上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更進一步,取得了世界範圍內最為貼近的證明結果,登上了世界數學的高峰。

病里逢春,遇見由昆的愛情

陳景潤對數學是生命般的熱愛,一直以來都無暇顧及終身大事,40多歲依舊孓然一身。然而每個人都有他的人生節奏,病魔阻滯了陳景潤的一些身體活動,但同時也成就了他後半生溫馨和睦的家庭生活,正是在病榻上他遇見了愛情。

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徐遲報告在國內外的廣泛宣傳,陳景潤成了中國科學春天的布花使者,他本人也得到了中央領導人的格外關注,將其特護送入解放軍309醫院高幹病房進行治療調養,醫院上下都知道一位大數學家住在這裡。

陳景潤和由昆就在這裡邂逅了,年輕的由昆是由武漢軍區派到這裡進修的,剛開始由昆和同事一起去圍觀陳景潤的病房,陳景潤對由昆一見鍾情。

陳景潤木訥的性格和心窗被由昆閃亮的性格打開了,陳景潤主動跟由昆搭話,並邀請她到病房一起聊天、學英語,循序漸進地向這位可愛的女孩表達愛意。

由昆剛開始對陳景潤是敬仰,但也漸漸感受到了陳景潤的愛意,陳景潤對她進行了無死角表白「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輩子不結婚」。她的內心特別矛盾,於是給父親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父親回信告訴她不要傷了數學家的心。

經過激烈的心理鬥爭由昆終於接受了陳景潤的追求,1980年盛夏,陳景潤和由昆在組織的見證下在北京喜結連理,這位科學學痴終於在終身大事上登上最高殿堂。

愛情雨潤,陳景潤的後半生

婚後,兩人愛的結晶陳由偉出生,三口之家就這樣越發生機勃勃。在陳景潤病情加重並患上帕金森綜合症之後,由崑調到北京近距離照顧陳景潤。

家庭中的陳景潤完全發掘出了自己的浪漫細胞,時不時跟由昆說些你情我愛的話語,由昆也督促陳景潤做些運動,後來不能自理都是由昆在左右精心照顧。

他們一家一直其樂融融,從照片上可以看出,陳景潤總是笑得很燦爛,兒子對父親也是真心喜歡,不時摟著父親的脖子就是親父親一口,這就是真愛之上建造出的幸福。

陳景潤去世後,由昆選擇孤身一人撫養孩子,兒子也爭氣地子承父業成為了一名數學家。由昆深情地回憶,做夢都沒想過會嫁給數學家陳景潤,不論做為學者,還是丈夫和父親,他都是稱職而優秀的。雖然愛情姍姍來遲,但陳景潤和由昆的愛情生活的確偉大而多彩。

唯石不言,一生成果身後刻

1996年春天,陳景潤與世長辭,他是睜著眼睛離開世界的,因為他沒有看到兒子長大成人,也沒有完成他夢想的哥德巴赫猜想「1+1」

但是陳景潤一生的貢獻不能磨滅,在北京萬佛陵園裡,後人用「1+2」造型的墓碑紀念他,他得出的結論精華「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成績之和」醒目地刻在了墓碑上,這個被寫入史冊的「陳氏定理」也是他一生的深刻寫照,他至今仍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陳景潤始終在科學的田地里辛勤耕耘著,時刻與時間和病魔賽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證明著付出就有收穫,證明著科學毫無捷徑可走,證明著中國科學堪與世界比肩。

「人生是奉獻而不是索取」一直是陳景潤的座右銘,他的確這樣做了並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最高的榮譽。人的生命質量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和深度,陳景潤的人生是沉甸甸的,他的生命滿載著數學,他讓中國數學熠熠生輝,金玉所刻唯石不言,但他的精神持續地點擊著歲月的波瀾。

文/文史旺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