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的競爭者們 正跨界蜂擁而來

流媒體網 發佈 2020-02-21T12:20:23+00:00

一邊是大而全的頭部平台,如Netflix、AmazonPrimeVideo、Disney+等;一邊是小而美的垂直細分陣營,如Crunchyroll、Acorn TV、FuboTV等。

眾所周知,流媒體市場從來競爭激烈。不僅是國內,全球也如此。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視頻將占整個網際網路流量的82%,這其中巨大的商業價值不言而喻。需求引導供給,視頻流量的大幅提升,必將帶來視頻產量的激增。與之相對應的,音視頻能力的構建已成為網際網路大小巨頭的標配,各大網際網路平台都陸續推出自己的流媒體服務。


一邊是大而全的頭部平台,如Netflix、Amazon PrimeVideo、Disney+等;一邊是小而美的垂直細分陣營,如Crunchyroll(日本動漫)、Acorn TV(英劇/英國電影)、FuboTV(體育)等。前者要規模,後者要粘性。但賽道並不涇渭分明,總是狹路相逢。


事實上,在流媒體這一賽道上,跨界競爭一直是常態。諸多頭部平台,都是跨界而來。

流媒體的跨界競爭


最新的WARC報告將2020年媒介市場的特點總結為「相互碰撞的生態系統」。


事實上,這一特點在流媒體這一賽道上早就出現。過去一段時間裡,全球網際網路巨頭都在不斷擴充自己的業務線,以期實現不同業務之間的相互導流。在視頻占據越來越多網際網路流量的大趨勢下,許多原本各自安好的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在流媒體賽道相逢。


除了從DVD零售與租賃服務轉戰線上的流媒體平台Netflix之外,搜尋引擎之王Google有Youtube,電商起家的Amazon有Amazon Prime Video,主攻社交的Facebook推出了Watch,連蘋果公司都斥巨資打造AppleTV+,所以HBO推出HBO Now,Disney上線Disney+就顯得順理成章。而美國老牌電視巨頭Comcast也要親自下場,它推出的Peacock預計在今年上線。


倘若把眼光從北美挪到東南亞,這種巨頭們在流媒體領域的相互碰撞同樣比比皆是。一邊是各國通信巨頭紛紛入局,譬如新加坡電信Singtel推出的Hooq,香港電訊盈科PCCW推出的VIU,印度電信運營商Jio推出的JioTV;一邊是亟待轉型的傳統媒體陸續下場,譬如印度媒體巨頭STAR India推出的Hotstar,印尼Emtek的Vidio、MNC的Metube,馬來西亞AStro的Go、MediaPrima的TONTON等。就連打車平台都將手伸到了流媒體,譬如新加坡的打車平台Grab和Hooq合作,用戶可以在Grab上直接觀看Hooq的內容;印尼的打車平台Go-Jek更是親自下場,上線Go-Play,並計劃生產內容。而印尼的電商平台Bukalapak也打造了自己的流媒體平台,可以播放足球直播賽和動畫片。場面有多熱鬧,競爭就有多激烈。


尼爾森AudienceInsights高級副總裁 Peter Katsingris 曾說,點播流媒體服務的激增是上個世紀以來最深刻的媒體變化,而且正在對整個行業的各個方面帶來深遠影響和可操作機會。


隨著5G的到來,這樣的影響和機會還將更巨。根據諮詢公司Ovum發布的《5G娛樂經濟報告》統計,2019年5G用戶的月平均流量為11.7GB,但到了2028年將增長至84.4GB,其中90%將被視頻消耗。

狹路相逢勇者勝


全球流媒體市場可分為北美、南美、歐洲、非洲、東南亞、印度,以及中國等不同板塊。每個版塊間用戶喜好、政策監管、發展階段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同板塊的流媒體市場主導者略有差異。但總體來看,主要的平台內容輸出方是美國,而最大的通殺級應用是Youtube。


不過目前Netflix也在緊追猛趕,國際市場的開拓是其主要目標,且海外訂閱用戶也確在穩步增長。根據Netflix發布的2019年報顯示,2019年Netflix新增訂閱用戶2783.1萬,這些新增用戶絕大部分來自海外,有2527.4萬。

美國作為全球主要的流媒體平台內容輸出方,本土競爭自然激烈。據尼爾森發布的《觀眾匯總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美國傳統有線電視和流媒體服務上有646152個獨特的節目,比2018年增加了10%。



同時報告顯示,流媒體占所有美國電視觀看量的19%,有73%的美國家庭都訂閱了某類流媒體服務,33%的家庭甚至擁有3種、乃至3種以上的訂閱服務。而這其中,Netflix時長占比31%,其次是YouTube(21%),Hulu(12%)和Amazon Prime Video(8%)。


總體來看,美國市場的流媒體玩家們實力都很強,要麼在全球化擴張中經驗豐富,要麼入局早搶占了先機,要麼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先不論YouTube和Netflix這類既入局早搶占了先機,又在全球化擴張中經驗豐富的玩家。僅看其他參與方,個個都不容小覷。


譬如AmazonPrime Video,電商巨頭跨界而來,不同業務間的導流優勢突出。用戶即使不為Prime Video的視頻內容付費,也會為Amazon Prime這一購物平台的免運費和次日達服務付費。其綁定了電商網購這類剛需服務,就是最優質的核心競爭力。


再譬如Disney+,雖入局晚,但起點高。背靠Disney海量IP庫存,擁有皮克斯、漫威娛樂、盧卡斯影業和20世紀福克斯影業的強大內容支持。公主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總動員系列、漫威系列、星球大戰系列、X戰警系列……內容足以撐起Disney+的一片天。

再譬如Hulu,由Disney、Comcast、華納合資打造,兼具傳統媒體和傳統製片廠的基因。不同於其他流媒體平台與傳統有線電視保持距離,其廣告訂閱和價格分層策略模糊了流媒體點播和傳統直播的界限,捆綁套餐「Hulu+Live TV」提供豐富的有線電視直播節目,構建了差異化競爭的護城河。


相較而言,AppleTV+倒顯得勢單力薄了,儘管有蘋果手機打前鋒,但內容太少成硬傷,只有十幾部節目,怎麼玩?在市場調查公司YouGov與Varity Intelligence Platform合作進行的一項綜合性視頻流媒體調查中顯示,就用戶滿意度上,AppleTV+墊底;就內容豐富度上,AppleTV+也墊底;而就產品設計的易用性上,AppleTV+還墊底。


在擁擠的流媒體賽道上,想要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硬體、業務間的相互導流是良策,但內容始終是核心競爭力。畢竟靠電商建立競爭壁壘的Amazon Prime Video,其內容儲備量也在各大流媒體平台中排名第一。


當前美國有大約200種視頻流媒體服務,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想要得到用戶的關注,豈一個難字可描述。AppleTV+目前的狀態,可能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

細分賽道小而美


在流媒體這條賽道上,成功只有兩條路,要麼廣覆蓋、大而全,要麼挖垂直,小而美。市場上不乏小眾流媒體平台,它們選擇繞過死傷最慘重的交戰地,偏安一隅。


譬如Crunchyroll,專注於日本動畫的流媒體平台,2018年被納入華納媒體集團旗下,除了版權內容之外,也致力於製作面向自有平台的原創日本動畫作品。


再譬如Twitch,專注於電競遊戲的流媒體平台,擁有其他媒體難以觸及的大量年輕用戶。


再譬如FuboTV,專注於體育和新聞直播類內容,最早靠轉播足球聯賽起家,並逐漸涉及足球以外更多的體育項目,其用戶全是鐵桿體育迷,忠誠度極高。


而除此之外,還有主攻娛樂內容的Philo,提供獨立影視內容的Vimeo,聚焦科幻內容的Dust,專為恐怖片影迷服務的Shudder,甚至有專注於展示各國皇室生活的True Royalty……他們的用戶規模不大,但用戶粘性很高。


以日本動畫為例,在Netflix、Amazon PrimeVideo這類大平台里,日本動畫是小眾,但在Crunchyroll這裡,日本動畫是主流。它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具有同樣興趣愛好人群的根據地,在此之上,除了視頻服務,還能衍生出相應的增值產品。包括線上,也包括線下。每一年的Crunchyroll動漫展,都有成千上萬的動漫粉絲到場,其形成的用戶活躍度和忠誠度,就是平台最核心的競爭力。而這些,是大而全的流媒體巨頭們很難擁有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擁有大而全YouTube的Google,也開始涉足小而美的細分市場,其內部創業孵化器孵化出了一個名為「Tangi」的短視頻平台,聚焦DIY內容,用戶可以在平台上共享關於手工、繪畫、烹飪、時尚、美容等主題的「教學類」短視頻。


而隨著用戶對視頻類產品的需求量進一步增大,用戶群進一步細分,將有更多企業湧入流媒體領域。不管是大而全,還是小而美,更多流媒體平台的入局,除了將帶來更激烈的競爭之外,也將帶來更多元的內容、產品,乃至商業模式,他們將共同促進流媒體市場的繁榮。

流媒體網推出《海外大視頻系列報告之一:Netflix全球化運營與發展策略》和《海外大視頻系列報告之二:Netflix從DVD租賃到矽谷公司的路徑》,進一步解析Netflix近年來在電影領域、兒童領域的核心舉措與策略,另外,還結合Netflix發展歷程深入研究其微觀運作特色,尤其是在技術運營、內容運營與用戶營銷方面的創新工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