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

景致園林景觀張穎 發佈 2020-02-19T14:04:23+00:00

標籤:鋪裝尺度 景觀植物造景 景觀空間布局 景觀設計 色彩韻律運用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景觀設計是多項工程相互協調的綜合設計,就其複雜性來講,需要考慮交通、水電、園林、市政、建築等各個技術領域。

標籤: 鋪裝尺度 景觀植物造景 景觀空間布局 景觀設計 色彩韻律運用


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

景觀設計是多項工程相互協調的綜合設計,就其複雜性來講,需要考慮交通、水電、園林、市政、建築等各個技術領域。各種法則法規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體的設計中,運用好各種景觀設計元素,安排好項目中每一地塊的用途,設計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質、滿足客戶需要、比較適用的方案。景觀設計中一般以建築為硬體,綠化為軟體,以水景為網絡,以小品為節點,採用各種專業技術手段輔助實施設計方案。從設計方法或設計階段上講,可簡單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構思

構思是景觀設計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是景觀設計的最初階段。從學科發展和國內外的實踐來看,景觀設計的含義相差甚大。我們這裡認為,景觀設計是關於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決土地、人類、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它涉及區域、新城鎮、鄰里和社區規劃設計,公園和遊憩規劃,交通規劃,校園規劃設計,景觀改造和修復,遺產保護,花園設計,療養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領域。同時,從目前國內很多的實踐活動來看,景觀設計著重於具體項目本身的環境設計,即狹義的景觀設計。兩種觀點並不相互衝突。

構思首先考慮的是滿足其使用功能,充分為地塊的使用者創造、規劃出滿意的空間場所,同時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儘量減少項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干擾。然後,採用構圖以及下面將要提及的各種手法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

方案構思「四法」

1、草圖法

草圖法的特點和作用

在運用草圖法進行構思的過程中,可以捕捉靈感、自由發揮、不受約束。

能將自己的想法較明確地表達出來,也可以隨意修改。

2、模仿法

模仿法的核心在於通過別人的想法、構思,激發自己的靈感。

模仿法在仿生學領域的應用:模仿鷹眼的成像原理仿製出來的微型照相機、攝像機自動調焦的攝像頭等;人造衛星的拍攝系統;模仿飛鳥的翅膀結構原理製造出的飛機機翼等。

模仿法構思設計方案時,可以大致分為:

a.外形模仿

b.仿生模仿:形態仿生、結構仿生、原理仿生

c. 結構模仿

d.功能模仿

3、聯想法

要用聯想法進行方案構思,人們就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廣的見識、較好的知識基礎及較豐富的想像力。



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

4、奇特性構思法

運用這種方法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創性。這些構思在歷史上很少發生,或從來沒能發生過,甚至有些構思在當前的科學、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實現。

注意:

(1)比較與權衡必須有依據(設計要求與設計原則)。

(2)比較與權衡是技術的思想方法的重要內容,比較是為了權衡,沒有比較就沒有權衡.

構圖

構思是構圖的基礎,構圖始終要圍繞著滿足構思的所有功能。景觀設計構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平面構圖組合和立體造型組合。

平面構圖:主要是將交通道路、綠化面積、小品位置,用平面圖示的形式,按比例準確地表現出來。

立體造型:整體來講,是地塊上所有實體內容的某個角度的正立面投影;從細部來講,主要通過景物主體與背景的關係來反映,從以下的設計手法中可以體現出這層意思。

對景與借景

景觀設計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築軸線和道路軸線,在盡端安排的景物稱為對景。對景往往是平面構圖和立體造型的視覺中心,對整個景觀設計起著主導作用。對景可以分為直接對景和間接對景。直接對景是視覺最容易發現的景,如道路盡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間接對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軸線或行走的路線上,其布局的位置往往有所隱蔽或偏移,給人以驚異或若隱若現之感。

對景一般指位於園林軸線及風景視線端點的景物。對景多用於園林局部空間的焦點部位。多在入口對面、涌道端頭、廣場焦點、道路轉折點、湖池對面、草坪一隅等地設置景物,一則豐富空間景觀,二則引人人勝。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壇(台)等景物作為對景。

正對:在道路、廣場的中軸線端部布置的景點或以軸線作為對稱軸布置的景點。

互對:在軸線或風景視線的兩端設景,兩景相對,互為對景。

借景也是景觀設計常用的手法。通過建築的空間組合,或建築本身的設計手法,借用遠處的景致。如蘇州拙政園,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到幾百米以外的北寺塔。這種借景的手法可以豐富景觀的空間層次,給人極目遠眺、身心放鬆的感覺。



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

1、借景的類型

①遠借

就是把園林遠處的景物組織進來,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樹木、建築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頤和園遠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莊借憎帽山、留錘峰;無錫寄暢園借惠山;濟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為使遠借獲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遠眺。要充分利用園內有利地形,開闢透視線,也可堆假山疊高台,山頂設亭或高敞建築(如重閣、照山樓等)。

②鄰借(近借)

就是把園子鄰近的景色組織進來。周圍環境是鄰借的依據,周圍景物,只要是能夠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論是亭、閣、山、水、花木、塔、廟。如蘇州滄浪亭園內缺水,而臨園有河,則沿河做假山、駁岸和復廊,不設封閉圍牆,從園內透過漏窗可領略園外河中景色,園外隔河與漏窗也可望園內,園內園外融為一體,就是很好的一例。再如鄰家有一技紅杏或一株綠柳、一個小山亭,亦可對景觀賞或設漏窗借取。如」一技紅杏出牆來」,」楊柳宜作兩家春」、」宜兩亭」等布局手法。

③仰借

系利用仰視借取的園外景觀,以借高景物為主,如古塔、高層建築、山峰、大樹,包括碧空白雲、明月繁星、翔空飛鳥等。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雞鳴寺均屬仰借。仰借視覺較疲勞,觀賞點應設亭台座椅。

④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臨下俯視觀賞園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盡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2、借景的方法

①開闢賞景透視線

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台,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

②提升視景點的高度

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築台,建造樓、閣、亭等,讓游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

③借虛景

如借時借光,借聲借香等。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牆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蘇州拙政園的」聞木樨香軒」,杭州西湖的」柳浪聞鶯」,則是借了鳥語花香。

表現在景區劃分、植物配置、建築景點、假山造型等方面。如利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現手法。用樹木造景的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利用山石造景者有揚州個園的春石筍、夏湖石、秋黃石、冬宣石作法。運用意境造境的有柳浪聞葷、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進行大環境造景的有杏花村、消夏灣、紅葉嶺、松拍坡等。南京有春登梅花山、秋遊棲霞山、夏去清涼山、冬登覆舟山的賞景習慣。畫家對季相的認識,對造園甚有益處,如園林植物上」春發、夏榮、秋蕭、冬枯」或」春莫、夏蔭、秋毛、冬骨」。」春水綠而瀲艷,夏津漲而瀰漫,秋潦盡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滯」。」春雲如白鶴,……夏雲如奇蜂,……秋雲如輕浪,……冬雲澄墨慘翳,……」。總之,按照四時特徵造景,利用四時景觀賞景,早已成為人們的習慣。

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

隔景與障景

「佳則收之,俗則屏之」是我國古代造園的手法之一,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也常常採用這樣的思路和手法。

凡將園林綠地分隔為不同空間、不同景區的景物稱之隔景。隔景是將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觀中,將亂差的地方用樹木、牆體遮擋起來。

障景是直接採取截斷行進路線或逼迫其改變方向的辦法用實體來完成。

隔景有實隔與虛隔之分。實隔後視線不能透過,造景上便於獨創一格。虛隔則視線可以透過,增加聯繫及風景層次的深遠感。

園林景觀布局中多用分隔法進行景區劃分,分而不離,隔而不斷,有道可通,景斷意聯。如頤和園人口區用宮牆將空間分離層次,又用牡丹台(自然式台崗)隔擋視線,但隔而不斷。人們通過塹道,繞過山口,則豁然開朗而至昆明湖景區。然而湖上又有十七孔橋分隔水面成南北兩片,西堤分湖面為東西兩部分,萬壽山分昆明湖為前湖後湖,確實分而不離,隔而不斷,水陸相通,層次幽深。

障景(抑景)是指以遮擋視線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國園林講究」欲揚先抑」,也主張」俗則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組織遊人視線發生變化,以增加風景層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樹叢或建築小品等要素構成。

凡能抑制視線,引導空間轉變方向的屏障景物均為障景。障景的設置可達到先抑後揚,增強主景感染力的作用。同時可有意屏擋不美觀的物體和區域,在選景和純化景色中是必不可少的。

引導與示意

引導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採用的材質有水體、鋪地等。如公園的水體,水流時大時小,時寬時窄。

一座園林創作,關鍵在於引導的處理。引導是個抽象的概念,它與具體景象要素融匯一氣而體現園林思想與實用的全部內容。因此,引導決定諸景象空間關係,組織景觀的更替變化,規定景觀展示的程序、顯現的方位、隱顯的久暫以及觀賞距離。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是指採用文字說明的形式,如路標、指示牌等小品。暗示可以通過地面鋪裝、樹木的有規律布置指引方向和去處,給人以身隨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滲透與延伸

在景觀設計中,景區之間並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漸而變之。滲透和延伸經常採用草坪、鋪地等,起到連接空間的作用,給人在不知不覺中景物已發生變化的感覺,在心理感受上不會「戛然而止」,給人以良好的空間體驗。

空間的延伸對於有限的園林空間獲得更為豐富的層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間的延伸意味著在空間序列的設計上突破場地的物質邊界,它有效地豐富了場地與周邊環境之間的空間關係。不管是古典造園還是現代景觀設計,我們都不能將設計思維局限於單向的、內斂的空間格局,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之間必要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都是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它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平面布置,而是關係到整體環境的質量,即便是一座僅僅被當作日常生活附件的小型私家花園也應當同周圍的環境形成統一的整體。

在通常情況下,空間的邊界已經由建築物及其它實體所確定,它們往往缺乏園林空間所需要的自然的氛圍,空間的延伸就是為了改善這種空間的氛圍。因此,古代的造園家與現代景觀設計師們都運用相同的手法將基本的景觀要素如山石、植物、和小巧精緻的構築物對現有的場地邊界作了精心的處理,並通過這些處理,既可以豐富園林本身的「意境」,又使城市的整體功能和環境得到了改觀。而場地的分界本身也可以利用植物或其他天然的屏障構成,使其成為景物的一部分,同時對內部和外部空間起到了美化作用。蘇州的滄浪亭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設計中的一個典範。將這所園林與城市分開的蜿蜒的河道,曲折伸展的長廊和河畔散布的樹木亭榭,這些形式各異的景物所組成的邊界既起到了分隔空間的作用,又為路上的行人提供了優美的景色。這樣,城市空間和園林空間就形成了相互的滲透,邊界仿佛消失了,生活在如此環境中的城市居民無疑是幸運的。

同時,空間的延伸對於內部空間的營造也具有重要價值。古典私家園林的內部空間通常按照功能關係劃分區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個空間層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構成元素則有山石、水、植物、聲音、光線乃至氣味。空間的延伸與滲透使得空間分隔用的院牆、影壁、廊橋等等與園林的其他部分融為一體。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這一思想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使得方寸天地之間也能體會到空間的豐富變化,滿足不同的行為和心理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造園技巧來處理空間的分隔。

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

景觀滲透設計的常用手法及元素

包括栽植各樣植物、堆山疊石、理水、設建築小品等,包括造景、組景。從庭園布局到樹木花卉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在保持自然的基礎上加以再創造。酒店的室內綠化設計應根據場所本身的性質,從維護生態環境角度出發,以植物為主進行布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創新造景。

1、採用開放式空間形態,將室內空間向大自然延伸。

2、自然光的引入,使大堂、中庭等室內空間內外景互相融合。

3、水體與植被的運用,

(1)植物,綠化用植物主要有喬木、花木、藤蔓和水生植物。其中喬木大多是常綠觀葉喬木,一般都運用在高大的空間內,其樹冠能形成一系列傘形小空間,從而有效地彌補大尺度空間的荒涼感,並提高內部環境的自然化效果。

(2)動物。常用的動物有鳥、魚、龜和昆蟲。

(3)水體。室內環境中的水體一般都需經過人為處理後才能形成。明鏡似的水池有平和寧靜之感,若加上豐富的倒影則變幻莫測;蜿蜒的小溪,氣氛歡快;噴珠吐玉的噴泉千姿百態;奔瀉的瀑布則氣勢雄偉??如果水體與燈光、音響設備結合,其效果更加動人。

(4)山石。常用於室內的山石以湖石、黃石、英德石、黃蠟石和石筍為主。當然此外還有大量使用的普通山石,以及用於水池砌邊和鋪底的卵石等等。

(5)室內綠化與花卉盆景。室內植物造景是人們將自然界的植物進一步引入室內建築空間、公共的共享建築空間中。共享空間以游、賞為主,也有些用於飲食與休息,空間一般較大,植物景觀宜活潑、豐富多彩,也可設計地形、山、水、小橋等構築物,如廣州白天鵝賓館及北京崑崙飯店大廳共享空間的景觀。

室內植物造景需科學地選擇耐蔭植物並給予細緻和特殊的養護管理以及合理的設計與藝術布局,加上現代化的採光、採暖、通風、空調等人工設備改善室內環境條件。創造出既利於植物生長,也符合人們生活和工作以及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環境,讓人感到舒適、雅致、美觀,猶如處於寧靜、優美的自然界中。

尺度與比例

景觀設計主要的尺度依據在於人們在建築外部空間的行為,人們的空間行為是確定空間尺度的主要依據。如學校教學樓前的廣場或開闊空地,尺度不宜太大,也不宜過於侷促。太大了,學生或教師使用、停留會感覺過於空曠,沒有氛圍;過於侷促會失去一定的私密性。因此,無論是廣場、花園或借都綠地都應該依據其功能和使用對象確定其尺度和比例。關於具體的尺度、比例,許多書籍資料都有描述,但最好的是在實踐中把握感受。

一、空間的組織中的尺度概念

空間是設計的主要表現方面,也是遊人的主要感受場所。能否營造一個合理舒適的空間尺度,決定設計的成敗。

1、空間的立體造型

園林景觀空間中的立體造型是空間的主體內容,也是空間中的視覺焦點。其造型多樣化從視覺審美及藝術性角度而言,首先要與周圍環境的風格相吻合統一,其次要具備自身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使其在視覺流程上與周圍景觀產生先後次序,在比例、形式等構成方面要具有獨特的藝術性。空間的不同尺度傳達不同的空間體驗感。小尺度適和舒適宜人的親密空間,大尺度空間則氣勢壯闊、感染力強,令人肅然起敬。

2、空間的平面布局

園林景觀空間的平面規劃在功能目的及以人為本設計思想的前提下,體現出一定的視覺形式審美特點,諸如比例、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統一等原則的運用,使道路、廣場、建築、設施等與綠地交錯分割,充分發揮點、線、面等構成要素的造型作用,勾勒出明確的平面形態輪廓,表現出極具視覺美感的布局形式。

平面中的尺度控制是設計的基本,在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各種場地、設施、小品等的尺寸控制標準及舒適度。不僅要求平面形式優美可觀,更要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例如3~4m的主要行車道路,兩側配置葉木的枝葉在靠近道路0.6~1.5m的範圍內應按時修建,用於形成較為適當的行車空間。

二、植物配置中的尺度概念

1、園林中利用植物而構成的基本空間類型

(1)半開敞空間--少量較大尺度植物形成適當空間。它的空間一面或多面受到較高植物的封閉,限制了視線的穿透。其方向性指向封閉較差的開敞面。

(2)開敞空間--用小尺度植物形成大尺度空間。僅以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為空間的限制因素。

(3)完全封閉空間--高密度植物形成封閉空間。此類空間的四周均被植物所封閉,具有極強的隱密性和隔離感,比如配電室、採光井等周圍被植物遮蔽,增加隱蔽性和安全性等。

(4)覆蓋空間--高密度植物形成限定空間。利用具有濃密樹冠的遮蔭樹。構成頂部覆蓋而四周開敞的空間。利用覆蓋空間的高度,形成垂直尺度的強烈感覺。

2、植物配置中的尺度,應從配置方式上體現園林中的植物組合方式,體現出植物造景的視覺藝術性。

根據植物自身的觀賞特徵,採用多樣化的組合方式,體現出整體的節奏與韻律感。

孤植、叢植、群植、花壇等植物造景方式都體現出構成藝術性。孤植樹一般設在空曠的草地上,與周圍植物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適合的視線距離為樹高的3~4倍;叢植運用的是自由式構成,一般由5~20株喬木組成,通過植物高低,疏密層次關係體現出自然的層次美;群植是指大量的喬木或灌木混合栽植,主要表現植物的群體之美。種植占地的長寬比例一般不大於3:1,樹種不宜多選。此外,還有樹木高度上的尺寸控制問題,或者縱橫有致,或者高低有致,前後錯落,形成優美的天際線。

三、鋪裝設計中的尺度概念

鋪裝的尺度包括鋪裝圖案尺寸和鋪裝材料尺寸兩方面,兩者都能對外部空間產生一定的影響,產生不同的尺度感。

圖案尺寸是通過材料尺寸反映的,鋪裝材料尺寸是重點。室外空間常用的材料有:鵝卵石、混凝土、石材、木材等。混凝土、石材等大空間的材料易於創造寬廣、壯觀的景象,而鵝卵石、青磚等易於體現小空間的材料則易形成肌理效果或拼縫圖案的形式趣味。

鵝卵石的尺度較小,適合於小範圍的地面鋪設或者寬度較小的游步道,施工方法多樣,可組成圖形也較多,觀賞性較強。混凝土的一個重要用處就是水泥印花地面,是一種造價較低,但形式活潑的地面處理形式。適合於大範圍的廣場,可塑造多元化的地形。石材主要是指花崗岩。花崗岩的主要尺寸有300mm×300ram、600mm×600ram等,沒有500mm×500ram、900mm×900mm等尺寸。處理方式多種多樣,應用相當廣泛,各種主要出入口或者重要景觀節點都採用花崗岩。木材的尺寸隨需要自行處理的,在廊架、座椅、平台中使用最多,風格休閒,易加工成形,與其他景觀可以很好的結合。

鋪裝材料粗糙的質感產生前進感,使空間顯得比實際小,鋪裝材料細膩的質感則產生後退感,使空間顯得比實際大。人對空間透視的基本感受是近大遠小,因此在設計中把質感粗糙的鋪裝材料作為前景,把質感細膩的鋪裝材料作為背景,相當於誇張了透視效果,產生視覺錯覺,從而擴大空間尺度感。總的來說,綜合運用各種材料,選擇合適尺度,足以營造個性、親切、愉悅的環境特徵,使之成為城市的象徵並具人性化,提高人們日常生活的空間質量。

景觀設計的任務是表達人平視時視力所及範圍和所包含的空間場景,這就要始終模擬人的視點去觀查和設計眼前的場景,並用接近人視高度的效果圖和局部立面或剖面圖體現成果,尺度概念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

在景觀設計中,我們應全面考慮到空間、植物配置、鋪裝等多方面因素,把握好尺度,從而創造宜人的園林環境。

質感與肌理

景觀設計的質感與肌理主要體現在植被和鋪地方面。不同的材質通過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質感與肌理效果。如花崗石的堅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紋理和細膩,草坪的柔軟,樹木的挺拔,水體的輕盈。不同的材料結合運用,有條理地加以變化,將使景觀更有內涵和趣味。

裝飾材料作為界定空間的物質,不僅有實質內容,更有視覺審美內容,這種視覺審美主要體現在裝飾材料的質感、肌理、色彩等屬性中。在商業空間設計過程中,合理的配置各種材料,充分發揮每一種裝飾材料的質感、肌理、色彩等屬性就是為了得到美的視覺和觸覺效果。以滿足商業空間室內裝飾的各項需求。



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

一、 裝飾材料的美感屬性

裝飾材料具有質感美、肌理美、色彩美、性能美等基本屬性,商業空間中對裝飾材料屬性美的運用可以營造出各種不同效果的室內風格。在商業空間設計過程中,祟尚合理的構成工藝,尊重材料的性能,把材料本身具有的質地美和肌理美充分地展現出來,講究材料自身的質感和色彩的搭配效果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過程中創造新的質感效果,重視人對這些質感效果的心理效應已成為商業空間室內設計師們刻意追求的目標。

1、 材料美感

材料的美感和功能可從多方面體現出來,在商業空間中,裝飾材料質地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美感效果,質感粗糙的使人感到穩重、沉著、粗獷,細滑的表面質感則使人感覺輕巧、精緻。材料質地的不同還會給人高貴或簡陋的感覺,如木材紋理別致、自然淳樸;石材富有光澤、穩重莊嚴;鋼鐵堅硬深沉、挺拔剛勁;鋁合金的輕盈明亮;金銀的華麗高貴、塑料的細膩優雅;有機玻璃的透亮明潔;纖維的柔軟溫暖等,對這些裝飾材料的正確選用,能增加商業空間的藝術表現力,提高品牌形象。如下圖裝飾材料的質感組合對環境整體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視。

2、 質感與肌理的關係

質感是材料本身的結構與組織, 屬材料的自然屬性,質感也是材質被視覺和觸覺神經感受後經人腦綜合處理產生的一種對材料表現特性的感覺和印象,其內容包括材料的形態、色彩、質地等幾個方面。肌理是指材料本身的肌體形態和表面紋理,是質感的形式要素,反映材料表面的形態特徵,使材料的質感體現更具體,形態和色彩更容易被感知,因此說肌理是質感的形式要素。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營造具有特色的、藝術性強、個性化的商業空間環境,往往需要採用獨特性、差異性的不同材料組合裝飾,各介面裝飾在選材時,既要組合好各種材料的肌理質地,也應協調好各種材料質感的對比關係。

裝飾材料的不同質感對商業空間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材質的擴大縮小感,冷暖感,進退感,給空間帶來寬鬆、空曠、親切、舒適、祥和的不同感受,在商業空間環境設計中,裝飾材料質感的組合設計應與空間環境的功能性、職能性、目的性設計等結合起來考慮,以創造富有個性的商業空間環境。如下圖,暖色木質裝飾材料與白色鋼結構的質感組合對環境整體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視。

二、裝飾材料的質感、肌理、色彩的運用

正確地運用裝飾材料,能增加商業空間環境的藝術表現力,更加體現產品說服力,提高品牌形象。例如在質感處理上要考慮質感的均衡,一般來說,光滑的材料可以反射光線,粗糙的材料可以吸收光線;空間大的似乎以質感粗一點的材料為佳,而空間小的則採用光滑質感材料為佳;大面積的牆面可以粗一些,重點裝修的牆面則要精細一些,以取得對比的效果。裝飾材料質感的組合,在實際運用中表現為三種方式:

(1)、同一材料質感的組合。如採用同一石材飾面裝飾地面或牆面,可以採用對縫、拼角、壓線手法,通過肌理的橫直紋理設置、紋理的走向、肌理的微差、凹凸變化來實現組合構成關係。

(2)、相似質感材料的組合。如木質質感的桃木、梨木、柏木,因生長的地域、年輪周期的不同,而形成紋理的差異。這些相似肌理的材料組合,會得到不同的空間效果。

(3)、對比質感的組合。幾種質感差異較大的材料組合,會得到不同的空間效果,例如將木材與自然材料組合,很容易達到協調,即使同一色調,也不顯得單調,典型的例子如以木材和亂石裝飾牆面,會產生粗獷的自然效果;而將木材與人工材料組合應用,則會在強烈的對比中充滿現代氣息,如木地板與素混凝土場面,或與金屬、玻璃的組合,就屬此類。

三、裝飾材料屬性表現

裝飾材料屬於強質材料,所謂「強質材料」是指有質地、質感、光澤等特性中任意一項的材料,通過這些屬性表達出人的精神、心理、情感態度或某種認知關係。強質材料的特點在於它除了可以將自身的色彩、紋樣等奉獻於所需的空間效果外,還可以與其它材質內容進一步豐富裝飾效果,從而表達人們的精神、心理等文化特性。例如,以天然木材進行裝修時,在獲取木材的紋理、色澤效果的同時,亦獲取了木材的觸感和木本質的視感,從而使裝飾效果更加豐富,使人產生溫暖、自然舒適的心理感受。

在室內裝飾時,純粹使用強質材料,材料間的組合顯然是諧調的,因為具有「強質」這一共性的組合,如木材、石材、玻璃等強質材料雖然具有各不相同的質感,但組合後很容易達到和諧的效果。將材料作強質組合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在同一室內空間中只使用唯一的一種色彩,一般不會出現單調感,如用不同加工程度的木材組合:高貴的精加工木質飾面與粗朴自然的粗加工原木同處一室,儘管色調相同,但兩者搭配仍相得益彰,這是因為室內種種材料自身的裝飾性是富於變化的,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對裝飾效果予以強調。

如下圖地面就採用了強質材料——玻璃地面,整個地面使用了全鋪式的玻璃,玻璃的光感、硬度和天花的木製自然感將空間營造得十分惹人喜愛,即時尚又親切,即新銳又生動,讓人感覺非常新穎又富於變化,提升了商業空間氛圍,是一個較為成功的裝飾材料的運用。

在商業空間設計中從質感、肌理、色彩、造型各方面著手,實現各種材質簡約與豐富、質感與品味、實用與個性的相互照應、有機組合,反對多餘裝飾,祟尚合理的構成,尊重材料的性能,講究材料自身的質感和色彩的搭配效果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商業空間設計過程中,對材料的質感、肌理、色彩的重視,開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創造新的質感效果,重視人對這些質感效果的心理效應已成為現代商業空間室內設計追求的目標。



園林景觀設計技法大全

節奏與韻律

節奏本是指音樂中音響節拍輕重緩急的變化和重複。節奏這個具有時間感的用語在構成設計上是指以同一視覺要素連續重複時所產生的運動感。

韻律原指音樂(詩歌)的聲韻和節奏。詩歌中音的高低、輕重、長短的組合,勻稱的間歇或停頓,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覆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韻同調的音相加以加強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就是韻律的運用。平面構成中單純的單元組合重複易於單調,由有規則變化的形象或色群間以數比、等比處理排列,使之產生音樂、詩歌的旋律感,稱為韻律。有韻律的構成具有積極的生氣,有加強魅力的能量。

節奏與韻律是景觀設計中常用的手法,包括:鋪地中材料有規律的變化,燈具、樹木以相同的見個排列,花壇座椅的均勻分布等。

韻律與節奏是產生形式美不可忽視的一種藝術手法,一切藝術都與韻律和節奏有關。韻律與節奏是同一個意思,是一種波浪起伏的律動,當形、線、色、塊整齊而有條理地重複出現,或富有變化地重複排列時,就可獲得韻律感。主要體現在:疏密、高低、曲直、方圓、大小、錯落等對比關係的配合。比如:有一塊很大的草坪,草坪中土坡起伏平緩,線條圓滑;利用綠植塑造幾個尖塔狀造型後,就改變了原有過於圓潤之意,而增加了高聳之勢;強弱、高低、錯落等微妙的起伏關係使草坪孕育著一種生命的律動;在花徑設計中利用不同高度、不同顏色和質感的花卉相間種植並有序的布置,形成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幽美視覺衝擊。

1、形成韻律的基本要素

點、線、面是形成韻律的基本要素。點、線、面之間的運用,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即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韻律感也就油然而生。

1.1 點的運用

點在花卉裝飾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指單體或數個單體的零星點綴,其手法有:自由、陳列、旋轉、放射、節奏、特異等,不同點的排列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插花構圖中的點主要是焦點和散點,焦點一般位於橫直兩條黃金分割線在畫面中的交叉位置,可以利用特殊花材或醒目的花色突出焦點,突出創作思想和表達的意境;散點是多散於周邊或填充空間的位置,能使插花作品畫面活潑生動。總之,點是一種輕鬆、隨意的裝飾美,是花卉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線的運用

在這裡所稱的線也就是指用植物栽種的線或是重新組合而構成的線,例如:裝飾綠化中的綠籬。線可分直線、曲線兩種。要把綠化圖案化、工藝化,線的運用是基礎,線的粗細可產生遠近的關係,同時,線有很強的方向性,垂直線莊重有上升之感,而曲線有自由流動、柔美之感。神以線而傳,形以線而立,色以線而明,綠化中的線不僅具有裝飾美,而且還充溢著一股生命活力的流動美。

1.3 面的運用

花卉綠化裝飾中的面主要指的是綠地草坪和各種形式的綠牆,它是綠化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法。面可以組成各種各樣的形,例如:任意的、多邊的、幾何的;把它們或平鋪或層疊或相交,其表現力非常豐富。

2、韻律的基本形式

2.1 連續韻律

連續韻律一般是以一種或幾種要素連續重複排列,各要素之間保持恆定的關係與距離,可以無休止地連綿延長。往往可以給人以規整整齊的強烈印象。一般在構圖中呈點、線、面並列排列,猶如音樂中的旋律,對比較輕,往往在內容上表現同一物象,並且以相同的規律重複出現。如用同一種花朵,或相同大小的同一色塊的連續使用和重複出現。花壇、花台、花柱、籬垣、盆花設計中應用較多,相同形狀的花壇,種植相同花卉或相同花色的花卉連續排列,形成整齊規整的效果。圖1左圖表示連續排列的透視圖,右圖表示弧形形式的連續排列韻律,結合了起伏曲折韻律表現手法。

2.2 間隔韻律

間隔韻律在構圖上表現為有節奏的組合中突然出現一組相反或相對抗的節奏。對比性的節奏可以打破原有節奏的的流暢,形成間斷,就像音樂旋律中忽然加入一級強音符,從而形成強烈的對比節奏。在花壇、花台、花徑、花柱、籬垣、花牆、盆花等裝飾應用中應用較多,避免呆板。比如,盆花放置時利用變葉木和散尾葵兩種質地、顏色、高度等完全不相近的盆栽間隔擺放,形成既有分割空間作用還不至於隔斷空間、增強通透性的效果,還能打破一種盆栽的單調、呆板的氛圍。圖2表示間隔韻律。左圖表示中間間隔另一種不同的植物,結合連續韻律表現。右圖表示同種植物間間隔不同的植物並且間隔距離漸變,形成間隔韻律,結合漸變韻律共同表現。

2.3 交替韻律

交替韻律與間隔韻律相似,交替韻律是運用各種造型因素做有規律的縱橫交錯、相互穿插等手法,形成豐富的韻律感。運用形狀、大小、線條、色調等多種因素交替變化,產生韻律形式美,規律而又多樣。

交替韻律與間隔韻律相似,並結合表現,在花壇、花台、花籬、盆花等裝飾中應用較多,打破單調形成活潑動態的韻律美。

2.4 漸變韻律

漸變韻律是各要素在體量大小、高矮寬窄、色彩深淺、方向、形狀等方面作有規律的增或減,形成漸次變化的統一而和諧的韻律感。

2.5 動態韻律

有規律的增加或減少間隔距離、彎曲弧度、線條長度等,可以形成一種動態變化。這種具動式的旋律作品的構圖,有強烈的動態節奏感。

3、韻律在插花中的應用

插花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以其自身的特點與韻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在插花構圖中,倘若只注意協調與均衡忽視了韻律感,花枝一樣高、花朵同樣大、花色皆相同,結果必導致構圖呆板無生氣;枯燥無味,久看生厭。在插花藝術中,韻律運用非常廣泛,有的非常明顯、典型,有的比較隱蔽、含蓄,如台階式構圖就比較明顯。所謂插花構圖的韻律,就是通過花材或花器表現出的一種有組織有節奏的變化。正如繪畫中的色彩依次變化,音樂中的抑揚變化一樣,是一種有規律的變化,要創作出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插花作品、必須掌握插花構圖中的韻律的表現特徵及其創作手法,遵循賓主分明、相互呼應。有虛有實、有藏有露、簡繁結合、疏密有致。

3.1 賓主分明

插花構圖中必須強調變化與統一的原則,儘管花材各具姿態,但必須做到賓主分明,突出構圖中心,即突出主題花材。兒陪襯花材只能是陪襯烘托主體花材而作出相應的變化,因此,陪襯花材的變化程度不應超過主體花材,要受主體花材的制約。例如,陪襯花材一般不應長於主題花材,花朵大小及鮮艷程度也不宜超過主體花材,主體花材的色彩宜艷麗,而陪襯花材的色彩應趨於淡雅。

3.2 色彩韻律

插花構圖中色彩的韻律感是所選用花材的色彩綜合效果,要使插花構圖富於色彩韻律感則必須注意花材色彩配置的藝術性。其中,如同一構圖中選用二三種顏色不同的花材時注意色彩選擇的合理性;當同一構圖中選用同一種彩色的花材時,則應注意其濃淡變化,從而取得色彩上的節奏感。

3.2.1 補色對比、色彩活躍

「三原色中的一色與其他兩種原色混合成的間色的關係稱為互為補色關係,例如,紅色與綠色、黃綠色、藍綠色,橙黃色與紫色、藍紫色、藍色;黃色與紫色、藍紫色與紅紫色等均為補色關係。其中,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是最常見得三對補色。當真為補色的兩種色彩的花材同時配置時,則對比強烈,有使雙方鮮明度增加的效果。俗話說:「紅搭綠,一塊玉」,就是指互為補色的紅與綠相鄰配置時,對比鮮明的突出效果,關於對比色的應用,在我國古代裝飾藝術和民間工藝美術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古代民族建築物,常可見到大紅色柱廊與屋檐下青、綠色為主的工整細密的彩畫形成鮮明對比,使整體建築物的色彩鮮明而活躍。同時為緩和調紅與綠之間的直接強烈對比、又在屋檐下的紅色、青色、綠色彩畫部分都勾以金線,基本設有漢白玉欄杆等。在插花構圖中合理運用補色關係,可使構圖色彩明朗、生機勃勃。

3.2.2 色彩的重複與呼應

插花的構圖若是由幾種不同色彩的花材構成,各種色彩的花材之間不能孤立而呆板的局限於一個部位,成為一個獨立的色塊,使構圖顯得毫無生氣;應該使同種色彩的花材後相近色彩的花材以適應的形式,不同的部位重複出現或者在同一色彩花材的中間用其他色彩的花材加以間隔,在同一構圖中形成相同色彩或相近的色彩花材的相互呼應、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產生一種色彩的節奏感。但應注意,這種花材色彩的重複不是簡單的雷同,而是含有大小、明暗、濃淡變化的重複。

3.2.3 形態的韻律

插花構圖中韻律的另一種創作手法,是運用形態不同的花材進行造型。在同一插花構圖中用以造型的花材要求花朵大小不同、開放程度不同、有盛開的花朵,也有待放的花苞及未綻的花蕾。同時,要求花枝的長短、曲直、插置的方向及傾斜角度均不相同,通過精心配製形成一幅高低府仰、錯落有致,疏影橫斜、相映成趣的美妙而富有韻律的構圖。插花構圖中一般忌花材同高、花朵同大、傾斜方向及傾斜角度雷同的現象。並避免花朵之間互相重疊遮掩,以使花朵的個體美得以充分顯露。

3.2.4 輔助性變化

除了上述通過花材自身變化取得插花構圖的韻律感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輔助性的的變化手法來增加整體構圖的節奏和變化。這中手法在插花實踐中常見有以下表現形式。在使用容量較大的廣口淺底的盆進行插花造型時,除了具有構圖的主體中心之外,為了增加整體構圖畫面的變化和節奏,還可在與主體中心相對應的適宜位置在組織一個較小的輔助中心。主體中心與輔助中心各具獨立性,可分別形成一副完整的構圖,單獨看均可形成一副生動的畫面。同時,從構圖整體性來看,兩個中心一大一小,一府一仰,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繫、相互呼應,極富詩情畫意,耐人尋味。

通過配事物間的擺設,也可以增加構圖的變化的韻律。配件一般多選用陶瓷或玻璃制的小動物。但必須注意物件所擺放的位置要適宜,避免過於造作而失去自然。配件要和插花主題相和諧。

利用組合的插花構圖也是增加韻律感的一種手法。組合式插花一般採用兩個體量和形質相同或不同的花器,進行適當的組合搭配並分別插入相同或不同的花材。當兩個組合花器大小不同,一般以較大的花器為主體,每個花器的花材配置均成完整的插花構圖。而主體花器中的花材較多:輔助花材較少且體量較小,而兩個插花體既相互對應又相互呼應,共同形成一個插花組合體。這種插花構圖形式氣氛活潑,別具風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