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軍事文化著作《孫子兵法》原文、譯文(兵勢篇)

愛我國學 發佈 2020-02-18T14:08:46+00:00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兵勢篇

【原文】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虛實是也。

【譯文】孫子說:大凡治理大部隊與治理小分隊原理是一樣的,抓住編制員額有異這個特點就行了;指揮大部隊戰鬥與指揮小分隊戰鬥基本原理是一樣的,掌握部隊建制規模及其相應的名稱不同這個特點就行了。統帥三軍兵士,能讓他們一定立於受敵而不敗的地位的話,就在於巧妙地運用奇兵、正兵;軍隊所指之處,像以石擊卵一樣,就在於靈活運用虛實,以實擊虛。

【原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譯文】大凡作戰,以正兵交合,以奇兵取勝。善於出奇制勝的人,他的妙法是豐富多彩、層出不窮的,就像天地萬物的變化無窮,就像江河流水的奔騰不息。周而復始,日月運行就是這樣;去了又來,四季更替就是這樣。音階不過五個,但五個音階融合演奏的音樂卻是賞聽不盡的;原色不過五種,但五種顏色調和繪成的畫圖之美是觀賞不完的;原味不過五種,但五味調配的滋味卻是品嘗不盡的;作戰的基本方式,不外乎奇正兩種,但奇正的變化運用,卻是無窮無盡的。奇與正相互轉化,就像順著圓環旋轉一樣沒有盡頭,有誰能窮盡它呢?

【原文】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弩,節如發機。

【譯文】湍急的流水疾速奔瀉,以至於能沖走石頭,這便是勢 鷙鳥疾飛,竟至於毀折,這是擊發節奏掌握得準確。因而,善於作戰的人,他所造成的態勢是險峻的,他發動攻勢的節奏是短促的。勢就像張滿待發的弓弩,節就是觸發的弩機。

【原文】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譯文】人馬攢動,紛紛紜紜,在混戰中指揮戰鬥一定不可使行陣混亂 渾渾沌沌,結為圓陣就不會戰敗。戰場上,一方的混亂產生於對方的嚴整;一方的怯懦產生於對方的勇敢;一方的弱小產生於對方的強大。或嚴整或混亂,是由各自部隊素質決定的;或勇或怯,是由各自所處態勢決定的;或強或弱,是由各自的軍隊實力表現出來的。因而,善於調動敵人的高明的指揮員,就善於故意給對方以假的表象,敵人就會根據這個假像作出相應的錯誤舉動;給敵人一點利益,敵人就一定來取。以小利來調動敵人,以嚴整的伏兵來等待敵人進入圈套。

【原文】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譯文】因此,高明的指揮員,總是從自己造'勢'中去追求勝利,而不苛求部下以苦戰取勝。因而,他能恰當地選擇人材巧妙地任用'勢'。善於任用'勢'的人,他指揮軍隊作戰,就像轉動木、石一樣。木、石的稟性,置於平地則靜止,置於高峭之地則滑動;方形靜止,圓形滾動。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態勢就像從千仞之高的山上滾下圓石一樣。這便是兵法上的'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