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在蜀漢:職卑而位高,重權而輕用

光君歷史 發佈 2020-01-07T11:53:04+00:00

趙雲在蜀漢的地位,自古至今爭議頗多。有人認為,趙雲與關張馬黃同被追諡,所以地位非凡;也有人認為,趙雲最高不過鎮東將軍而已,所以不受重用。評判孰是孰非,需要我們對趙雲經歷及蜀漢發展進行深度的梳理與解讀。

趙雲在蜀漢的地位,自古至今爭議頗多。有人認為,趙雲與關張馬黃同被追諡,所以地位非凡;也有人認為,趙雲最高不過鎮東將軍而已,所以不受重用。評判孰是孰非,需要我們對趙雲經歷及蜀漢發展進行深度的梳理與解讀。


根據史料記載,趙雲自投奔劉備集團以來,先後擔任主騎,牙門將軍,偏將軍、領桂陽太守,留營司馬,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永昌亭侯,鎮東將軍,鎮軍將軍等職。其中,在蜀漢體系官職最高的是鎮東將軍,權位最重的是中護軍,爵位是永昌亭侯,而唯一一個地方職務是桂陽太守。

由於劉備集團及劉備自身名位都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因此,不同時期的同一職位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也有很大不同。例如,同樣是偏將軍,趙雲在劉備任荊州牧時的偏將軍,就比費禕、許允等在蜀漢後主時的偏將軍地位要高出許多。

在我看來,趙雲在蜀漢地位主要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劉備占領荊州,團隊草創階段;第二階段,劉備入主益州到兵敗夷陵之間,團隊迅速擴張,外部人才不斷加入;第三階段,劉禪繼位到趙雲去世,這一階段諸葛亮執政,蜀漢官職體系較為穩定。

1、劉備占領荊州,趙云為團隊核心。

占領荊州後,劉備集團主要有三方面人才構成:一是早年起兵,以關羽、張飛、趙云為主;二是徐州跟隨,以糜竺、孫乾、糜芳為主;三是荊州跟隨,以諸葛亮、龐統、黃忠、魏延為主,其中黃忠和魏延此時名位較低。

其中,劉備的團隊核心是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雲等人。諸葛亮、龐統任職軍事中郎將,關羽、張飛、趙雲均是將軍,並領太守。關羽是襄陽太守,張飛是宜都太守,趙雲是桂陽太守。

趙雲從名位等是次於關羽、張飛的。張飛在劉備平定荊州後被封為新亭侯,而趙雲直到劉禪繼位時才被封侯。

從諸葛亮入蜀也可以看出趙雲在蜀漢的地位。劉備征討益州時,命令諸葛亮率領荊州部隊前來協助,於是,諸葛亮率領張飛和趙雲進攻益州。《三國志·先主傳》中有「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的記載。

根據《三國志·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的記載,劉備的養子劉封也參加了進攻益州的戰鬥,「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但是,劉備及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的傳記都沒有記載劉封。這說明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的地位明顯比劉封更為核心,是劉備集團的核心成員。



2、劉備入主益州至夷陵戰敗,趙雲未獲升遷

劉備入主益州之後,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馬超被封為平西將軍,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魏延被封為牙門將軍,前面提到的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將。

諸葛亮受封的軍師將軍,趙雲受封的翊軍將軍,應都是劉備的首創。因此,趙雲在蜀漢的地位難以推測。《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對團隊進行了一次梳理,其中沒有趙雲。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

後面的許靖等人更多是稱讚劉備能夠用人,由此可見,趙雲至少是在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馬超等人之後的。

接下來,就是劉備平定漢中,並稱漢中王。在此期間,黃忠和魏延兩人均得到快速提拔,黃忠從討虜將軍升為征西將軍,又升為後將軍,魏延則則從牙門將軍升任督漢中鎮遠將軍。從名位或者權力上均超過趙雲。



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前,有一份群臣上表,其中靠前的幾位顯露出名字,就有時任征西將軍的黃忠,和時任鎮遠將軍的賴恭,卻沒有身為翊軍將軍的趙雲。可見,無論在劉備繼任漢中王之前還是漢中王之後,黃忠自升任征西將軍以後,名位就都在趙雲之前了。


而魏延的權力肯定在趙雲之前,但是地位不好說。這主要是由於蜀漢包括四征在內的雜號將軍均是以人的地位來論職位的地位的。像是在這份上表中,征西將軍黃忠在揚武將軍法正之前,而在群臣上表撤掉李嚴職位中,揚武將軍鄧芝在征南將軍姜維之前。

由此可見,趙雲在蜀漢的地位受到了團隊擴大的影響很大。

接下來,就是劉備稱漢中王時的群臣升遷,黃忠也是在此時升為後將軍,魏延則升為鎮遠將軍。其餘,關羽、張飛、馬超等分別升任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法正升任尚書令、護軍將軍。趙雲此次並未封賞,與趙雲同樣未獲封賞的還有軍師將軍諸葛亮。



劉備很快又稱為蜀漢皇帝,此時關羽、黃忠、法正已死。張飛升為車騎將軍、馬超升為驃騎將軍、魏延升為鎮北將軍,諸葛亮任丞相。趙雲此次還是未獲封賞,依然是翊軍將軍。

趙雲連續兩次未獲得任何封賞,是非常奇怪的。因為稱王晉升和稱帝晉升都不是因功晉升,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功勞,都可能得到晉升。一次未獲晉升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諸葛亮在劉備稱漢中王時未獲晉升,可以理解為平衡荊州、益州各方勢力,文官升遷益州的許靖、法正,武官升遷一直跟隨劉備的關羽、張飛。可是連續兩次未獲得升遷,必然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據我推測,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也是最大可能的是,趙雲重病賦閒。趙雲自平定漢中以後,再一次登場就是劉備準備夷陵之戰,趙雲上表,然後劉備命令趙雲督江州。夷陵之戰前,蜀漢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皆以去世,能拿出來的名將只剩下趙雲、魏延,此時魏延還要守衛漢中。因此,劉備能夠調動的就只剩下趙雲而已。這時留趙雲鎮守江州,除了傳統上認為劉備不同意趙雲的上表以外,劉備認為趙雲此時身體不好也是有很大可能的。如果趙雲重病並且賦閒的話,錯過兩次升遷就極有可能了。

第二種可能是職位特殊。翊軍將軍是劉備首創,所以我們無法追溯歷史看劉備的想法,但好在此後還有一人擔任過翊軍將軍,那就是霍戈。霍戈是鎮守南中的將領,此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先主末年為太子舍人」。那麼,我的另外一種猜測是翊軍將軍所輔佐的是太子,屬於太子的臣子

當然還有第三種可能,那就是趙雲被邊緣化了。這種可能性相對較小,因為邊緣化一般是有所動作,比如降職或者外任,而趙雲在平定漢中到夷陵之戰前這幾年中,一點記載都沒有,不像是邊緣化的行為。另外,如果邊緣化了,就不會讓趙雲擔當督江州的重任了。

3、劉禪繼位後,趙雲職卑而位高

前面我們提到過趙雲不太可能邊緣化,還有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自劉禪繼位後,趙雲的職位得到了迅速提升,獲得了權位很重的中護軍,並被封為亭侯。

中護軍在三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職位,有多重要呢?根據《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的記載,「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意思是,周瑜以中護軍的職位與擔任長史的張昭共同負責東吳的各種事宜。

在曹魏,韓浩、夏侯玄、司馬師等人擔任過中護軍。據記載,「浩至中護軍,渙至中領軍,皆掌禁兵,封列侯。」以及「玄世名知人,為中護軍,拔用武官,參戟牙門,無非俊傑,多牧州典郡。」可以看出,中護軍的兩個職責,一個是掌管皇帝親軍,還有一個就是選拔武官。從這兩個職責可以看出,中護軍雖然職位品階不高,但是職權極重。

在蜀漢,也是同樣如此,法正在擔任尚書令的時候還擔任護軍將軍,資深者擔任中護軍就被稱為護軍將軍,由此也可看出權位之重。

趙雲在劉禪繼位以後被任命為中護軍,說明了劉備、劉禪以及諸葛亮對趙雲的信任。畢竟當時蜀漢喪失荊州並在夷陵戰敗,屬於內憂外患的時節,這時候讓趙雲做中護軍這一職位,更有深意。

趙雲在任鎮東將軍後被貶為鎮軍將軍。這一職位在三國時期也逐步變為較重的職位。像是後期的守尚書令陳祗,就被封為「鎮軍將軍」。這應該是考慮到陳祗與法正有很大差距,所以無法加「護軍將軍」,就只好加其次的「鎮軍將軍」。「鎮軍」這一名號在西晉時期更是位列在四征、四鎮等等之前。

驃騎、車騎、衛將軍、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開府者皆為位從公。

綜上所述,結合趙雲在各個時期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早期,團隊草創之時,趙雲是團隊核心成員;中期,團隊發展之時,趙雲可能隱退或者邊緣化;晚期,當蜀漢處於危局之時,趙雲被蜀漢賦予較重權柄、較高地位,但是並沒有給他過高官職或者過度使用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