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智慧化升級樹立「中國樣板」全球首次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整船作業成功

津雲新媒體 發佈 2020-01-18T15:42:14+00:00

昨天14:00,隨著作業命令下達,25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由天津港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北區自動化堆場魚貫而出,滿載貨櫃駛向靠泊在碼頭邊的中谷廣州號貨輪。

  昨天14:00,隨著作業命令下達,25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由天津港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北區自動化堆場魚貫而出,滿載貨櫃駛向靠泊在碼頭邊的中谷廣州號貨輪。幾乎同時,碼頭邊岸橋同步啟動,在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到來之際,穩穩地將運抵的貨櫃吊裝上船……整個過程全部由作業系統智能控制,從精準找到接卸位置到拉上貨物開走,用時不到1分鐘。

  25台由我國自主研發製造、達到全球自動化碼頭領先水平的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天津港進行的全球首次整船作業由此拉開帷幕,為世界港口智慧化升級樹立了「中國樣板」。

  除了車頭兩側安裝的圓柱形雷達設備外,從外表看上去無人駕駛電動集卡與傳統貨櫃卡車並沒有太大區別。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科工部副總經理楊榮告訴記者:「這些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是由天津港集團、主線科技、中國重汽聯手打造,不僅攻克了無人駕駛技術在港口水平運輸應用的難題,還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港口手中,是扎紮實實地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全力攀登科技創新的世界高峰。」

  那麼,在天津港作業的無人駕駛電動集卡究竟創新在哪裡?主線科技CEO張天雷為記者解惑:「歷時一年多的測試完善,無人駕駛電動集卡融合了新一代5G通訊技術,並具備了信息共享、複雜環境感知、智能化決策、自動化協同等控制功能。」一旁,中國重汽集團汽車研究總院智能駕駛研究部部長田磊接著說,此次全球首次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整船作業所使用的25台車,在國內是首次批量生產,與目前自動化碼頭使用的自動引導運輸車相比,成本低、更智慧、更高效、更節能,代表了中國汽車製造業「智造」和「創造」的世界先進水平。

  楊榮也透露,為了確保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更適應港口需求,儘快實現規模化應用,天津港集團成立了全國港口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實踐中梳理出180多個問題,針對車輛及系統進行了超過500次的修改與完善,還與主線科技研發了智能管理平台,並與貨櫃碼頭生產操作管理系統、智能閘口系統等無縫連接,實現了關港協同的「秒級」通過,形成車內網、車外網的全覆蓋,作業效率大幅提升。「目前,這些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已在與人工駕駛集卡混編作業中,累計運行了3萬多小時,完成運輸貨櫃量8000餘次。」

  去年,天津港集團主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敢闖科技「無人區」,接連取得一項又一項重大突破。完成了全球首個在人工碼頭上通過智能技術改造的自動化貨櫃堆場,首創了「內跨式單側雙車道自動化工藝」等五個全球第一,使得利用率提高11.6%,單台平均生產效率達到每小時30自然箱以上,超過全球自動化碼頭平均水平,處於領先位置。去年年底,新一代自動化貨櫃碼頭正式開工建設,在同等岸線、土地資源條件下,整體設計生產效率可提升5%,投入減少10%,能耗降低50%,運營成本降低25%。建成後將成為全球貨櫃碼頭的新標杆,為世界自動化貨櫃碼頭建設提供「中國方案」,貢獻「天津智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