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童年遊戲,那些讓你淚奔的珍貴記憶

915精彩青島 發佈 2020-01-30T18:56:07+00:00

我們眼裡的英雄人物是董存瑞、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我們愛看的動畫片是《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我們所謂能常吃到的零食是糖稀、爆米花。

如果童年可以重來,有多少記憶值得我們留戀?有多少歡樂值得我們回味?小時候,我們常唱的歌謠是「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我們眼裡的英雄人物是董存瑞、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我們愛看的動畫片是《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我們所謂能常吃到的零食是糖稀、爆米花。


如今,我們早已遠離童年,也早已遠離了童年那些難忘的遊戲。而那些經典的童年遊戲,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深深烙印。


滾鐵環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滾鐵環」(滾鐵圈)是城市和農村兒童最喜歡玩的娛樂之一。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





跳皮筋


跳皮筋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體育遊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皮筋,也稱猴皮筋兒、橡皮筋兒,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跳皮筋動作簡單易學,不受年齡、人數的限制和季節、場地的影響。


跳大繩


跳長繩(又叫跳大繩)是我國歷史悠久的運動,流傳至今一直受到青少年兒童的喜愛。跳大繩作為一項比較好的體育運動,也是一種最好的健身活動。跳大繩不但可以眾人跳,也可以單人跳、雙人跳、三人跳等等。有時,孩子們都想跳,就沒有人搖大繩了,只好立下一條規矩,先選兩個人搖大繩大家跳。在跳的過程中,如果有誰跳壞了就被罰下場去搖大繩。


摔紙牌


「摔紙牌」的遊戲很有趣,也很上癮。因為用料簡單,參與人多。那時候,滿街可見大小孩子「摔紙牌」,大人不喊沒有回家的。


打懶老婆(陀螺)


打陀螺。我們叫打(抽)「懶老婆」,用一根木棍綁上繩子,做成鞭子。用一段很短的圓木頭,把它的一頭削成圓錐形,圓錐的頂端釘一個鐵釘做成陀螺,然後拿一根繩子把陀螺繞幾圈用力一丟,陀螺就會在地上轉起來,然後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就會不停地轉動下去。


編花籃


「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唱著熟悉的童謠,一群小夥伴們圍成一圈,把腿盤在一起,拍著手,轉著圈,誰的腳掉出來誰就被淘汰。


打毛尾


打毛尾,現在也不知道這兩個字怎麼寫(毛偉、貓尾、馬尾...),現在的孩子不知道聽說過沒有,它是一個有趣的室外打沙布袋的遊戲,它最少有三個人才能玩起來,有兩個人站在兩邊當打手,一個人在中間當逃的,兩個打手將沙布袋打到逃得人身上,就將那個人打死了,直到「聯邦」將打手扔的沙布袋接住,才能救出一個同夥。另外還有一些有趣規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室外沙布袋遊戲。


踢毽子


那時候一般都是踢沙布袋,毽子很少看到,主要是沙布袋經濟實惠吧


丟手絹


丟手絹,又叫丟手帕,我國傳統的民間兒童遊戲。開始前,準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遊戲開始,被推選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外行走。丟手絹的人要不知不覺地將手絹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後。被丟了手絹的人要迅速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然後迅速起身追逐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時坐下,如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可表演跳舞、歌謠、講故事等。


跳房子


跳房子,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體育遊戲之一,趣味性、娛樂性極強,曾深受廣大兒童的喜愛。在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相當普遍,只要有一根粉筆或樹枝,小朋友亦會在地上畫起"跳房子"的九個格,然後一起玩。後來隨著現代電子產品的衝擊、家庭和校園的忽視等與孩子們漸行漸遠。



翻棉單


我們叫翻棉單,青島人管床單叫"棉單"。這個遊戲已經很少能看到了。把一根繩系成一個繩圈,然後套在雙手不同的手指上,不停地翻可以翻出各種形狀和圖案,有的要一個人做,有的要兩個人才能做。現在的小孩恐怕都沒聽說過這種既簡單又複雜的遊戲。


騎(跨)大馬


小夥伴們排成一排,第一個低頭彎腰。後一名隊員跳馬過人,在經過前面成員後彎腰做馬,後面的按此規則繼續。此遊戲也有多種玩法,有連續跳馬的、有分組跳馬的,以最短時間跳過所有隊員的隊伍獲勝。


彈蛋兒


青島小孩叫彈蛋兒,就是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數個玻璃珠,輸的就會輸掉。玩法通常是"出綱"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劃線為界,誰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輸,叫"出綱";或在地上挖個坑,誰先打進洞,就變老虎,然後打著誰,就把誰的玻璃珠吃掉,這叫"打老虎洞"。



老鷹抓小雞


「老鷹抓小雞」是一個傳統遊戲,可謂家喻戶曉,至今長盛不衰。玩法也很簡單,選出一人做老鷹,一人做母雞,其餘的人為小雞。小雞排成長隊,一個揪住另一個的衣服,跟在母雞身後,受母雞的保護。老鷹必須衝破母雞的阻攔,去抓住排在隊尾的一隻小雞,直到把所有的小雞全部抓住為止。參加人數不限。目的是鍛鍊反應能力和協作能力。


拔蘿蔔


小白兔在地里找到一隻大蘿蔔,用盡全身力氣拔不出來。這時小猴來了,小兔請它一起拔,還是拔不動。小猴又從草叢裡把正在睡懶覺的小豬喊醒,叫它一起拔。小豬沒有睡醒,一邊拔一邊又睡著了。它們正在發愁,走來一隻身材魁梧的小熊,它高傲自大,自以為力氣大,把小兔、小猴、小豬一起趕開,獨自去拔蘿蔔,想炫耀一番。結果蘿蔔沒有拔出,自己卻摔得癱在地上,幸虧小猴幫它,才喘過氣來。小熊接受了教訓,和大家一起齊心合力拔蘿蔔。最後,連小小的蝸牛也趕來參加,終於把大蘿蔔拔了出來。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要學會團結,團結力量才大。




斗拐(雞)


斗拐,又稱撞拐,我們叫「鬥雞」,基本形式是一腿獨立,另一腿盤屈胯前,雙手或單手握腳,使膝蓋向前突出,以單膝攻擊對方。被擊出場外、雙腳落地或失去平衡倒下的為輸。不允許利用頭和手,包括手臂、肘關節等部位作為攻擊武器。「鬥雞」並非單靠力氣取勝,還須具備一定的技巧。進退或閃跳要靠臨場發揮,因此機智、敏捷、沉穩也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


拾波谷


「拾波谷」是一種簡單實惠的遊戲,找十幾塊大小差不多的小石子,先把石子撒開,然後拋一塊拾一塊,拋一塊拾兩塊,以此類推,最後誰能一下子把所有的石子都抓起來,誰就是勝利者。


藏頭綱(塑料頭繩)


小孩子經常玩的遊戲。女孩的塑料扎頭繩,我們叫頭綱,把它剪成小段,淺埋土中,讓別人尋找。


打水漂兒


撿起一塊小石頭或碎瓦片,向水面扔,誰的在水面上漂的時間長且激起的水花個數多就算贏。


捏泥,砌沙堆,一堆土、一堆沙子能玩一整天。


捉迷藏


小時候在院裡和夥伴捉迷藏(藏貓貓),想盡一切辦法,找到藏身的地方,心裡默默竊喜:你肯定找不到我的。


打彈弓


吹跑泡糖,看誰吹的大


拔河,顯示那孩子力氣的時候到了。


畫手錶


在手腕上畫手錶,小夥伴們基本都玩過。


那時候的遊戲是城市和鄉村一道道的風景線,到處充滿著孩童玩耍的嬉笑聲。兒童在玩樂中天性得到釋放和張揚,身體也得到了良好鍛鍊。


那時候的大部分遊戲,現今已逐漸消失,孩子多流連於虛幻的網絡世界中,人和人之間也越來越疏離、冷漠。不能說他們這樣有什麼不好,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成長,擁有著不同的記憶。


那時候,雖然生活條件都不是很好,但孩子們卻不乏快樂。同現在的孩子比起來,我們接觸自然的機會更多,我們的童年也更自然。珍貴童年生活老照片,不知哪一張會勾起你珍貴的回憶?


回首往事


您可還記得童年時


那些單純又美好的時光?


回憶里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那些童年時玩過的遊戲,


您都還記得麼?


本組圖文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圖片源自網絡及網友提供,轉載請註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