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卻被歸入下九流,是誰在抹黑古代女醫生?

講經說史 發佈 2020-02-11T17:27:07+00:00

在本次抗疫中,許多女醫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例如敬愛的李蘭娟院士。南宋大儒袁采以清廉聞名於世,他在家訓《袁氏世范》中,告誡子孫說:"尼姑、道婆、媒婆、牙婆及婦人以買賣、針灸為名者,皆不可令入人家。"可見在當時士人心中,依靠醫療服務謀生的女性,身上天然貼著一個"壞女人"的標籤。


作者:爛柯人

引言:

在本次抗疫中,許多女醫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例如敬愛的李蘭娟院士。在中國古代,女醫生卻一直難以被正名。我們一起了解下其中的原委吧!



一、被抹黑的古代女醫者

中國古代醫療史上,我們能想到的名醫都是男性,如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受傳統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醫療史上是沒有婦女的一席之地的,即使有,也不受人們的歡迎。明代時,中國社會上流行"三姑六婆"的說法,三姑是踏出紅塵的婦女,包括尼姑、道姑、卦姑。而六婆是指在社會上從事雜業的六種婦女,包括牙婆(人販子)、媒婆、師婆(巫婆)、虔婆(老鴇)、藥婆、穩婆(接生婆)。"三姑六婆"所從事的行業,都是良家婦女避之不及的。而其中的"藥婆、穩婆",明顯是與醫學相關的行業。


南宋大儒袁采以清廉聞名於世,他在家訓《袁氏世范》中,告誡子孫說:"尼姑、道婆、媒婆、牙婆及婦人以買賣、針灸為名者,皆不可令入人家。" 可見在當時士人心中,依靠醫療服務謀生的女性,身上天然貼著一個"壞女人"的標籤。元代有一個官員叫徐元瑞,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吏學指南》,這本書主要教導官府的衙役們怎樣辦案。在書中,他警告說,"三姑六婆"都是壞女人,她們道德敗壞,經常會以不當的行為擾亂政府的行政,需要重點提防。但是他還強調,如果官員要了解當地盜賊等不法之事,就要多去酒樓妓院,向三姑六婆打聽。即所謂:"司縣到任,體察姦細、盜賊,陰私 謀害,不明公事,密問三姑六婆,茶房、酒肆、妓館、食店、櫃房、馬牙、解庫、銀鋪、旅店,各立行老,察知物色名目,每必得情,密切告報。"

明清時期掀起小說創作的高潮,而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市井文化也高度發展,遍地都是說書人。在小說家筆下,說書人口中,往往要設置對立的人物形象,來編造劇情,挑動讀者、聽者的情緒。於是,三姑六婆的想像越描越黑。於是,在大眾眼中,三姑六婆的形象一般是庸俗的、卑鄙的、危險的、沒有道德的。因此,其中的女醫者形象也變得黑暗。


那麼,女醫者的形象真的如此嗎?我們在考查一種觀點時,首先要看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講的。最先發出這種評價的都是傳統社會的道學家,在理學的影響下,他們認為走出內闈,拋頭露面的婦女就是道德敗壞。而且這些婦女從事的職業,又恰好可以接近內闈中的婦女,因此需要重點強調其惡的一面,起到警示作用。而上面我們也講到,是小說家和說書人放大了她們的缺點。而且,其中的女醫,因為與虔婆、師婆等歸為一類,更是因"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傳統思想備受譴責,總之,對她們評價的都不是有醫學素養的人。


二、中國古代女醫的真面目

接下來我們來還原下古代女醫者的形象。中國古代載於史籍最多的女醫形象,無疑就是"穩婆"了。穩婆,又稱產婆、接生婆。中國古代由於"男女授受不親"的社會性別隔離觀念,尤其在婦科疾病上,讓女性接受男醫生治療是很難容忍的。甚至有人認為生產是污穢之事,是男性的禁區。因此將產婆推向了接生的位置。早在漢朝的史料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婦女從事接生行業。或許因為功能隱晦,直到北宋,她們都被有特定的稱呼,只稱她們為"接生之人"。直到北宋歐陽修上書揭穿宮女假懷孕,才出現"坐婆"的稱謂。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產婆特殊的職業技能,是女性身體的專家,經常會被官府徵調到官府協助破案。明代三言二拍的《醒世恆言》中"錢秀才"的故事中記載地方官為破案,就叫產婆來檢驗女性的身體,來判定作案動機是不是與性犯罪有關。明代宮廷中,女醫還需要檢驗宮女身體,這包括看她們是不是處女,以及根據經驗判斷她們的生育能力。也許因為介入這些環節,加深了人們對產婆的誤解。但儘管歧視重重,直到西醫傳入,產婆這個職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


產婆之外,古代也有女醫的存在。但或許因為人們對於女醫的不信任,明清以前的女醫總是帶有神秘色彩。註明女醫有神仙賜予的醫術或者處方。宋代有個著名的女神醫叫張小娘子,醫術高超,而廣為流傳的原因是神人賜予她醫方。明清之後,尤其在江南地區,一般女性負責尋找醫生,女醫由於可觀市場需求,一般有不菲的收入,而且她們會給男性看病。同時,明代江南大族都會習慣於讓女子學點醫術,來增加其自身資本。因為作為一個賢妻良母,掌握一點日常的醫術是十分有用的。


三、中國古代著名的女醫者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記載的女醫是淳于衍。《漢書-霍光傳》記載:"顯愛小女成君,欲貴之。私使乳醫淳于衍行毒藥殺許後。" 淳于衍是宣帝時宮中的女醫。漢宣帝即位前,生長在民間,已經娶平民女子許平君為妻。宣帝成為皇帝後,權臣霍光的妻子想讓女兒做皇后,便勾結宮中的女醫毒死許後。或許女醫的形象從此一落千丈,也與此有關。


晉代出現一個著名的女醫叫鮑姑,但是她的故事接近仙化。她相傳是是葛洪的妻子,葛洪是東晉著名的道士、名醫。他擅長煉丹及養生術,他的代表作為《肘後備急方》,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直言青蒿素靈感就來源於此書中的記載。此書中收錄109餘條針灸的醫方。但據葛洪《抱朴子》等著作推測,他並不擅長針灸,因此專家推測這些針方是鮑姑的發明。鮑姑隨丈夫一直在嶺南地區行醫,被人尊稱為"鮑仙姑"時至今日,嶺南地區還有鮑姑祠。


因電視劇《女醫明妃傳》的渲染,最為大家熟知的古代女醫當是明代的女醫談允賢。她的祖父就是當代名醫,其祖父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樂善好施,史載:"以醫藥濟人,衣食常不給,而所得悉施貧者"。談允賢受這樣的家風影響,苦讀醫書,並進行試診,試藥,每次診斷完畢之後,都記錄下來。而明代女性的內斂導致患病後,不方便去找男醫生,紛紛找她,她又藥到病除,所以使她聲名鵲起。後來她將她多年的經驗總結為成《女醫雜言》,至今仍是治理婦科病的經典著作。


讀史淺說

中國古代,因為男女性別之間的界限,所以留給了女醫很大的活動空間。但是因為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現實,她們一直沒有被正名,醫術高超的女醫背後似乎總是有神的影子。甚至,她們帶有污名化,因為她們可以密切接觸女性身體,所以容易被聯想到不好的方面。甚至女醫者被歸入到"三姑六婆"等不好的行列。但到明清時期,儘管不受正統士人待見,女醫的普及化還是實現了。總之,不同種類的女性醫療者在中國歷史的貢獻,我們不能予以忽視。


參考文獻:

李貞德、梁其姿主編:《婦女與社會》,中國史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

李貞德:《漢唐之間醫書中的生產之道》,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7卷,1996年。

于海帥:《歷數中國古代女名醫》,技術與教育,2019年第1期。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謝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萬事如意!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關注帳號"講經說史",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精彩內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