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貳臣點將錄

2020一起上岸 發佈 2020-02-06T13:49:58+00:00

第一奸:李永芳, 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 明軍游擊,萬曆四十六年投降努爾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後金的邊將,被授為三等副將,並娶貝勒阿巴泰之女。後隨努爾哈赤伐明,授三等總兵官。

第一奸:李永芳, 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 明軍游擊,萬曆四十六年投降努爾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後金的邊將,被授為三等副將,並娶貝勒阿巴泰之女。後隨努爾哈赤伐明,授三等總兵官。 努爾哈赤入侵明朝,圍困撫順,並致書給李永芳道:「明朝發兵幫助葉赫,我才率軍來攻,你只是一個游擊,能夠戰勝我嗎?你很有才智,識時務,我國正需人才,像你這種人才我怎能不加以重用?你要是想戰的話,我軍弓箭可不認識你。你若出降,我便保城中百姓安寧。你不要以為我在嚇唬你,我若連你這區區一城都打不下,還出什麼兵?降不降,你好好考慮。」 李永芳看完書信後,便登上南門請降,但仍命士卒準備防禦戰具。後金軍以雲梯攻城,很快就登上城池,斬殺守備王命印。李永芳於是出城投降,並匍匐在地,拜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馬上答禮。

《滿洲實錄》中的李永芳

次日,努爾哈赤摧毀撫順城,將城中百姓編為千戶,押到赫圖阿拉,並按照明朝官制設置大小官屬。李永芳被任命為三等副將,並娶努爾哈赤第七子貝勒阿巴泰之女為妻,因此被稱為撫順額駙、撫西額駙或李額駙。撫順是努爾哈赤打下的第一座明朝邊城。

此後的努爾哈赤侵明戰爭中,李永芳幾乎每戰必隨,參與攻取清河、鐵嶺、遼陽、瀋陽,因功授為三等總兵官,他不僅多次拒絕明朝遼東巡撫王化貞的招降,還策反了許多明朝官民投降後金。努爾哈赤為嘉獎李永芳的忠心耿耿,賜他「免死三次」的特權。據說其麾下的軍隊(漢奸組成)「不下萬餘」。

第二奸:孫之獬(xiè),字龍拂(bì),山東省淄川縣(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人。天啟二年舉進士,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天啟七年充順天鄉試正考宮。崇禎初年,廷臣請毀《三朝要典》,獨哭爭,遂被列入閹黨逆案,革職為民。 清軍入關以後,孫之獬俯首乞降,自己帶頭與家人奴僕一起剃頭留了辮子,並換上了滿裝,在山東等待清軍的到來。清廷為收攬人心,接納並讓他當了禮部侍郎。 因天下未定,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仍穿明朝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各站一班。可是這個孫之獬為獨得滿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 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結果滿漢兩隊都討厭他排斥他。

孫之獬泰山題刻

於是這孫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對滿清提出應下令讓漢人剃髮留辮。本來早想徹底顯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爾袞便順勢採納了這一提議,於順治二年六月間,下達剃髮令。清軍所到之處,以10日為限,「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令出行隨,到處可見兵勇帶著剃頭匠,挑著擔子巡行在城鎮鄉村,擔子上掛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粉牌,見一個捉一個,強行頭部四周剃髮,留金錢鼠尾辮。 順治三年秋,山東爆發了謝遷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時孫之獬正巧衣錦還鄉。農民軍攻入淄川,將其活捉,五花大綁示眾街市,人們在他身上遍刺針孔,插上毛髮,以懲罰其獻媚清廷首創剃髮殘害同胞的罪行,然後斬首市曹,暴屍通衢。這個以出賣祖宗和靈魂為代價來換取好日的惡棍在風光了幾年之後,終於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消息傳出,人們無不拍手稱快,皆雲罪有應得。後來孫之獬的老鄉蒲松齡作《聊齋志異》,內有《罵鴨》一篇,講一個人偷吃了別人的一隻鴨子,身上因而長滿鴨毛,且痛癢難當,最後還虧鴨的主人出面罵了一通,那小偷才褪去了鴨毛。這故事也許與孫之獬有關,但只怕不管人們怎麼罵,也難使孫之獬褪掉那一身鴨毛的。

第三奸:劉良佐,字明輔,山西大同左衛人,因常騎一匹雜色馬,人稱花馬劉。擁立福王后成為四鎮之一,桀驁不馴。

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率軍下江南,福王被擒,劉良佐以兵十萬來降,隨清軍進攻江陰等地。

閏六月下旬,良佐部兵數萬包圍江陰縣城,屢攻不利,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守將閻應元不從。八月廿一,清軍集中紅衣大炮轟擊城,江陰失守。陳明遇巷戰而死,閻應元自盡。良佐曾勸降黃得功,得功中箭驟逝,以功隸漢軍鑲黃旗。其弟早已投降清軍。

第四奸:錢謙益在萬曆三十八年高中進士,此後入仕為官。到崇禎年間之時,已經成為東林黨的領袖,後來因為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朝亡後,錢謙益與馬士英等人一起,擁立福王在南京登基,建立弘光小朝廷,他擔任禮部尚書一職。弘光元年,清軍大舉南下,威逼南京。在城池即將告破之時,柳如是拉著錢謙益,勸他與自己一道投水殉國,保全氣節。但是錢謙益卻沉默了,最後在柳如是的苦苦相勸之下,走下水池試了下水,然後道:「水太冷,不能下。」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都清楚了,錢謙益並不想投水殉國。柳如是卻是一心想要堅持氣節的,所以儘管錢謙益不願意與她一同投水,但她還是「奮身欲沉池水中」。

錢謙益自己不願意殉國,也不願意柳如是自殺,硬是奮力將柳如是給拖住了。等到城破之日,錢謙益自己剃掉頭髮,投降清朝。在清廷擔任禮部右侍郎,北上充修《明史》副總裁。時人有詩嘲諷:「錢公出處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聞。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

江蘇常熟虞山腳下的錢謙益墓

清朝乾隆皇帝在主持編纂的《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中,也對錢謙益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是孟八郎。」

第五奸:侯方域。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歸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四公子」之一、復社領袖。


侯方域是明戶部尚書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均因反對宦官專權而被黜。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與陳貞慧交情尤深。明朝滅亡後,侯方域流落江南,明亡後積極參加清朝科舉,為時人所譏:「兩朝應舉侯公子,忍對桃花說李香。」晚年失悔此舉。侯方域為做清朝官而獻計於清軍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張存仁,鎮壓榆園軍起義。

第六奸:陳名夏。陳名夏(1601年~1654年),字百史,江南溧陽(今屬江蘇常州溧陽縣)人,明末清初大臣。

崇禎十六年,考中廷試第三名(探花),授翰林修撰,兼戶兵二科都給事中。順治二年,歸順清廷,以王文奎推薦,恢復原官,旋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累官秘書院大學士。

第七奸:唐通。唐通(?~1664),陝西涇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人,漢軍正黃旗,明末重要將領,先降李自成,後降多爾袞。

唐通於明亡前夕為宣化總兵、密雲總兵等要職。手握兵權,舉足輕重。崇禎皇帝曾召見唐通並賜莽玉,對他寄予極大的希望。但唐通終負所託,先降李自成,後降多爾袞,身份變換不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