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為什麼被稱為"醫聖"

走遍大江大河 發佈 2020-01-07T09:59:17+00:00

張仲景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張仲景主要成就撰寫《傷寒雜病論》,被後世稱為醫聖。在當時那個瘟疫流行的年代,他曾憑藉著自己高超的醫術救活了很多百姓。他篤實好學,博覽群書,並且酷愛醫學。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侯的故事,對扁鵲高超的醫術非常欽佩。

張仲景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張仲景主要成就撰寫《傷寒雜病論》,被後世稱為醫聖。在當時那個瘟疫流行的年代,他曾憑藉著自己高超的醫術救活了很多百姓。

他篤實好學,博覽群書,並且酷愛醫學。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侯的故事,對扁鵲高超的醫術非常欽佩。後來寫出了一部創造性的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這部巨著的問世,使我國臨床醫學和方劑學,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

有一次張仲景見侍中王仲宣,對他說:"你年紀到了四十歲,就會有病,鬍鬚眉毛全部脫落,脫落後半年一定會死的。應該預先服下五石湯,或許可以避免發生。"仲宣當年二十多歲,聽到這話很厭惡,雖然接受藥方但並不飲用。等過了幾天之後,又遇到仲景,假裝說:"五石湯已服過了。"仲景說:"看你的氣色,並非服過藥的氣象,為何自欺欺人呢!"仲宣更加厭惡他的話了。不知不覺過了二十年,仲宣果然有病了,鬍鬚眉毛都在脫落,又過了一百八十七天後死亡。當時的人們認為這件事,就是扁鵲、倉公在世,也不過如此罷了。

朝政混亂,戰亂不斷,瘟疫流行,人民飽受摧殘。面對這種情況,一些庸醫橫空出世趁火打劫,給病人看病也不診脈,隨便對視幾眼就開始抓藥,不管把人治成什麼樣,只知道賺錢,草菅人命。還有一些有技術的醫生不給百姓看病,他們多是追逐權勢榮耀。當時瘟疫流行,死在傷寒上更是不計其數,不光是平常百姓,達官貴人家也是一樣。張仲景自己的家族原本有200多人,十年之後死的就剩70多人了,十之八九都在傷寒上。這些都讓張仲景十分氣憤,痛定決心要找出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拯救天下黎民蒼生,能夠控制瘟疫的發展態勢。

張仲景不僅有著極高的醫學能力,還有著突出的醫學品質和素養,他發明的餃耳湯就是心繫貧寒百姓受凍耳之苦,潛心研究出來的,實用性很強。並且張仲景行醫用藥講究極簡,為百姓節約成本。

張仲景的醫學理論對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張仲景醫學理論對現代醫學研究有重大貢獻,是當之無愧的醫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