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堡壘防禦!南宋憑著它扛住了蒙古鐵騎整整52年

華夏問長安 發佈 2020-01-01T01:13:26+00:00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由於成都平原物產豐富號稱「天府之國」,且蜀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宋蒙雙方都在這一區域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人力、物力,雙方都憋足了勁兒在四川進行著漫長而殘酷的拉鋸戰。

南宋理宗年間,此時的南宋王朝正在蒙古帝國強悍的軍事壓力下苦苦的掙扎著。宋蒙戰場主要分為荊襄、兩淮、四川三個戰區,而其中尤以四川戰區的交鋒最為激烈。四川地處長江上游,由於成都平原物產豐富號稱「天府之國」,且蜀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宋蒙雙方都在這一區域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人力、物力,雙方都憋足了勁兒在四川進行著漫長而殘酷的拉鋸戰。

原本南宋守蜀的方略是屯重兵於蜀地外圍,依託七方關、仙人關、武休關為據點,在階州、成州、西和州、鳳州、天水軍等五處州郡的區域與蒙古軍隊交鋒,這就是著名的「三關五洲」防禦體系。

但是,隨著蒙古帝國的逐步蠶食以及南宋的接連兵敗,蒙古帝國將戰線漸漸往四川腹地方向推移,而南宋的「三關五洲」防禦體系也基本上瓦解。直至淳祐二年,一位新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受南宋朝廷委派前來四川主政之後,一套讓蒙古人談之色變的新型防禦體系開始在巴蜀大地悄悄建立起來!


一、余玠治蜀,結寨築堡,固守關鍵

淳祐二年,南宋名臣余玠正式上任四川安撫制置使,開始全面主政四川。余玠此番是帶著滿腔豪情而來,他曾向宋理宗保證:願假十年,手掣四蜀之地,還之朝廷!所以他在到任之後便立即開始革除弊政、整頓軍隊,並對四川抗蒙的整體防禦進行全面改造升級。這次防禦改造主要體現了三個思想:

一是收縮兵力,固守要隘。首先將蜀地宋軍進行收縮,集中有生力量於蜀地各個要衝之地,防止蒙古軍隊深入巴蜀腹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依託蜀地山水險峻之勢,開始大規模修建山寨堡壘,從而形成一個互為犄角、多層次、有縱深的防禦網絡。這些山寨堡壘我們統一稱之為「山城」,有它們的存在便使得蒙古軍隊一旦深入四川境內則處處受制、處處碰壁!

二是以蜀中重鎮為支撐,形成彈性防禦。在全面撒網的基礎上,余玠重點對金堂雲頂城、蓬安運山城、蒼溪大獲城、通江得漢城、奉節白帝城、合川釣魚城、南充青居城、劍閣苦竹城進行重點經營。以這八座城池為中心,外圍安置各類營寨堡壘,內部則發展農業、寓兵於農。蒙古大軍一旦到來,則依託外圍營寨逐次抵抗,核心重鎮予以協調支撐。這八座城池就是蒙古人聞之色變的「蜀中八柱」

三是長江沿線構建指揮中心。在余玠的山城防禦體系中,還確定了嘉定、重慶、神臂、白帝諸城為後方指揮中心,均位於蜀中長江沿線。這是對前線山城堡壘群的整體支撐,同時也是蜀中的最後防線。由於其依託長江水網構建,極大的限制了蒙古騎兵的機動能力,是南宋後期抗蒙的主要依託。


二、山城防禦體系的外在特點

一是蜀中山城的整體分布。余玠的山城防禦體系在蜀中各地呈現出外圍分割、中心肢解、後方支撐三層戰略思想。山城防禦體系的核心不是把蒙古大軍死死的擋在四川之外,而是讓蒙古大軍進入四川之後被肢解得支離破碎。

首先,外圍的嘉定、苦竹寨、雲頂、長寧城、得漢城、大獲城等,在四川的西北部圍了整整一圈,其目的在於蒙古軍隊攻入四川之時,被這些險要的據點城池進行初步分割,從而使對方的整體攻勢被削弱。

其次,登高城、運山城、蓬溪寨、青居城、釣魚城、禮義城等構成了山城堡壘群的中間區域,這些密集的山城依託四川的山川和水網把蜀中各地分割成無數的小塊區域。只要守住了這些山城,蒙古大軍進來之後同樣也會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難以形成有效的進攻合力,時間一久,後方保障困難,則必然逐漸陷入疲敝狀態。

最後,以重慶城、皇華城、天生城、白帝城等中心城市為大後方。通過這些中心城市形成山城防禦體系的骨架,岷江、涪江、沱江、嘉陵江、渠江與長江等水網組成天然的交通網絡,使得各處山城能夠得到有效的兵員、糧草、輜重的支撐,不至於被蒙古軍隊分割包圍而逐個擊破。另一方面,在蒙古軍隊受困於堅城之下時,也是依靠這些中心城市聚集兵力實施戰略反擊。


二是各個山城的具體類型。山城防禦體系中的各個山城的建造均是依託地勢而起,充分的將自然地貌的優勢最大化。其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首先是山地型。這種類型的山城主要是依山而建,依託險峻的山勢而構築複雜的堡壘群,對進攻該處的蒙古軍隊進行立體式的打擊。這一類城池比較著名的有苦竹寨、運山城、凌霄城等等,其在抗蒙戰爭中發揮了極為突出的防禦作用。

接下來是河流交匯型。這類山城主要是在四川水網交匯之處建立,從而形成控遏要衝的職能。這其中最為著名的要屬合川釣魚城了。當年蒙哥率大軍南下攻蜀,合川釣魚城是重慶府的最後屏障,其憑藉險峻的山勢和發達的水路交通在十萬蒙古大軍面前屹立不倒,最終連蒙哥大汗也斃命於此,使蒙古人不敢正視我川中之地。

最後是河流沿岸型。這類山城依託四川水網沿江而建,主要依託水路支援而便於長期固守,具有極強的支點作用。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神臂城了,位於現在的瀘州。南宋軍民依託此城多次擊退蒙古軍隊的攻擊,其戰況之慘烈屬四川抗元之最,也鑄就了川人抵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


三、山城的內部構造

前面講了山城防禦體系的外在特點,我們會發現這套體系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點在於:各個山城必須能夠守得住,而且是能夠長期堅守!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些山城為什麼能夠守得住?

一是具備極強的防禦系統。山城多是依據四川險峻地貌因地制宜而成,以城牆填補山勢、河流之間的空隙,從而與自然環境形成渾然一體的防禦體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城牆、山巒之上架設炮台、箭樓等攻擊設施,形成立體交叉火力網。此外城內還有多處暗門、暗道,用於調動兵馬、藏兵偷襲等,正是這一整套複雜的防禦體系,使得每一座山城都成了蒙古軍隊的噩夢!


二是具備完善的生活系統。山城之內設有相應的居民區,構建了複雜的排水系統,尤其是經過人工開鑿水井或者引入河水、興建蓄水池等辦法而解決了至關重要的水源問題,從而使得每一座山城都能夠長期堅守。而在余玠主政四川時期,對於山城的經營更是不遺餘力,許多大型山城之中還設有書院、州學、寺廟等設施用於教化當地百姓。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重慶府學、運山城上的蓬州州學、白帝城上的夔州州學等。

三是具備發達的道路系統。各個山城內外及周邊道路四通八達,但除主幹道之外多是以山間小徑為主,寬不足一米。這樣一來既方便了城內軍民的及時調動,同時又限制住了蒙古侵略者開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從而在限制敵人的同時又最大化的為己方守城提供了多種便利,這樣精巧的設計讓人不得不嘆為觀止。


四、落幕

四川抗蒙鬥爭前後歷時52年,甚至在南宋君臣在崖山海戰全歿之後尚且又支撐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在此期間,湧現出了如余玠、張鈺、曹友聞等一個個英雄的將領,以及南宋軍民不屈的精神,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四川山城防禦體系在這當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這一整套完善、精巧的防禦體系凝結了南宋四川軍民的智慧,同時也記錄了他們在那段黑暗的歲月中堅韌的鬥爭過程。儘管南宋最終在蒙古帝國的鐵蹄之下飛灰湮滅,儘管文明的世界最終被野蠻所摧毀,但是華夏依然在延續,前人的精神和智慧依舊值得我們讚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