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廢掉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 ?真的因為糧草問題嗎?

江湖小百科 發佈 2019-12-29T07:34:48+00:00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到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李嚴因為李嚴謊報消息,導致蜀軍急急班師、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取得初步勝利的情況之下被迫中止,那麼,作為劉備留給劉禪的託孤重臣、李嚴為何要阻撓蜀漢的北伐?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到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李嚴因為李嚴謊報消息,導致蜀軍急急班師、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取得初步勝利的情況之下被迫中止,那麼,作為劉備留給劉禪的託孤重臣、李嚴為何要阻撓蜀漢的北伐?


《三國演義》裡面李嚴能夠跟黃忠大戰四五十合,諸葛亮還說李嚴可敵陸遜,這些雖然是作者羅貫中的誇大、但歷史之中李嚴做官還有一定能力的、在文治方面,李嚴從當郡吏開始就以才幹著稱,在劉表手下當過不少郡縣的地方官,曹操南征時逃到蜀中,給劉璋當成都令,投降劉備後又當犍為太守,都是頗有政聲。他還跟諸葛亮、法正、劉巴等人一起制定了蜀漢的法律《蜀科》、奠定了蜀漢律法體系的基礎;此外還在犍為太守任上修繕了六水門水利工程,使得蜀漢的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提升。

在武功方面,劉備攻漢中的時候,蜀中不穩、李嚴以五千人馬迅速平定了郪縣盜賊馬秦、高勝數萬人的騷亂,又擊敗了率部入侵新道縣的越巂少數民族首領高定。


可見李嚴在軍政方面都有一手,雖然不能跟陸遜比,也算是一個不錯的人才了。並且諸葛亮對李嚴也也高度讚揚其「部分如流,趨舍罔滯」,也正因為此,李嚴被劉備看中,從地方官員直接提拔為尚書令、中都護,在劉備伐吳慘敗而歸,駐兵白帝城時,劉備就選中了李嚴來東線救場、並且成為託孤大臣之一。然而,成為託孤大臣後,李嚴的政績似乎大不如從前,對北伐的一應事物,李嚴一改往日的精明強幹變得拖泥帶水,其慾望也迅速地開始膨脹。


開始,李嚴想討好諸葛亮,勸諸葛亮加九錫,進位為王,想攛掇諸葛亮改朝換代,自己通過率先投靠,得到更大的權位,當年勸進劉備的時候他也是急先鋒。孰料諸葛亮心存漢室,不想當曹操那樣的權奸,心裡對李嚴此舉十分惱怒,但回信拒絕時還是給足了面子、二人由此不睦,逐漸形合影離。


諸葛亮為出兵北伐,希望李嚴能夠率領人馬鎮守漢中,而李嚴卻開出條件:要劃分五個郡成立巴州,自己出任巴州刺史,與諸葛亮的益州牧相抗衡。諸葛亮對李嚴難以放心,不久就任命名位僅次於趙雲的陳到統帥永安兵馬,雖然名義上仍是李嚴麾下,但陳到與其所統領的「白眊兵」,這支軍隊之前是劉備的近衛軍,是蜀漢最精銳部隊。名義上,陳到由李嚴節制,但劉禪知道,諸葛亮知道,李嚴也知道,陳到只會聽從劉禪的或者諸葛亮的命令、實質上李嚴的軍權被削弱了。


曹真三路出兵逼近漢川,諸葛亮想要借調李嚴防守漢中,李嚴不願失去東部的根本,但又不能違抗軍令,提出要以讓自己開府為條件來交換。諸葛亮沒有同意開府,但是同意李嚴之子李豐都督江州,李嚴見根本未失,才同意支援漢中

在諸葛亮看來,自己給地盤,給重任,給尊重,除了要統一事權,一些違背根本行政方針的要求沒滿足之外,已經是仁至義盡,包容至極;在李嚴看來,則是自身的權力和地位遠遠沒有得到滿足,而且還被諸葛亮一步步削弱。兩人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六月,因軍糧不濟被迫撤退。軍糧是李嚴負責的,李嚴被問罪,廢為平民,發配梓潼郡。

《三國志》里記載,大意是:遇上了陰雨連綿的天氣,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怕因此而獲罪,先是讓人打出後主的牌子,讓諸葛亮退軍;當諸葛亮退軍後,李嚴一邊說軍糧充足,為什麼要退軍,一邊向後主報告說是退軍誘敵。諸葛亮拿出李嚴的系列證據,李嚴只得認罪。



不過,上面李嚴的言行自相矛盾和邏輯混亂的言行,跟小孩兒騙家長一般,用腳思考都能看出其中的破綻。李嚴是何等人?一個極富政治經驗和軍事能力的人, 他居然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整個事件的說法是不能讓人信服的。不過,我們反過來推測,反倒顯得陳壽高明。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彈劾李嚴的摺子:

「自先帝崩後,平所在治家,尚為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巴州剌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謂平情在於榮利而已,不意平心顛倒乃爾。若事稽留,將致禍敗,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意思是:「自從先帝駕崩,李平(李嚴改名字為李平、為方便都用李嚴)的心思全想著家庭,尚且搞些小恩小惠,只想平穩處世求名,全不憂慮國家大事。為臣北往出兵,希望讓他帶兵前往鎮守漢中,李嚴再三藉口推辭,並無前來漢中之意,反而想把五郡連並起來,自己作巴州刺史。去年為臣打算西征,想讓李嚴主管鎮守漢中,李嚴卻說司馬懿等在那邊開府召聘人士作大官。為臣心裡明白李平鄙陋心理,是想借我臨行之機逼我給他一些利益,於是為臣上表奏任他的兒子李豐主管江州事宜,給他如此的破格待遇,本想解決一時的急務。李嚴上任後,為臣將大小事權全部委付於他,朝廷上下都奇怪我為什麼這樣的厚待李嚴。正是因為國家大事未定,漢室傾危,與其揭批李嚴之短處,不如對他褒揚鼓勵。只是認為李嚴本性不過是為了得到一些榮譽、利益而已,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顛倒是非之心,以致如此。如果這種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將導致國家的禍敗。這是為臣愚暗,說多了徒增愧咎之情。」



諸葛亮羅列了李嚴的罪狀,大體是:一、以權謀私,只圖享樂,不為國分憂。二、需要他為國家出力時,他講條件:自己要開府,求給自己和他的兒子升官。對了糧草問題隻字未提。也許,陳壽意識到一個問題:諸葛亮第二次、第三次北伐,不都是因為糧草問題而無功而返嗎?也沒見處理什麼人。但最終廢李嚴為民,流放梓潼郡。

李嚴的結局可謂令人唏噓,其被廢黜的直接原因是因為軍需供給不利致使北伐中斷,而其成為託孤大臣之後長期的消極態度亦是其結果的因素之一。


至於李嚴的性情孤傲,也許也是其慘澹結局的一個隱性因子,平心而論,蜀漢政權那些功績卓著、位高權重之人,很多品性上有瑕疵,如法正睚眥必報、魏延招禍取咎,李嚴迷罔上下;關羽剛而自矜,目下無塵,為同僚叛賣;張飛暴而無恩,鞭撻健兒,因此而死;馬超背父棄族,孝義皆失;姜維黷武透支國力,連諸葛瞻都視之為禍、李嚴之的性格問題並非蜀漢之中的特例。


在小百科看來,李嚴的結局不僅僅是由於上述的原因而導致,最重要的是,李嚴之蛻變不符合諸葛亮執政時期蜀漢發展的大方向。諸葛亮執政時期的蜀漢,正值蜀漢夷陵之戰後恢復元氣之時,作為三國中實力最弱一國,廉潔、自律、勵精圖治必須是蜀漢官員所恪守的政治素養。

李嚴自從受命託孤以來,依其言行,可以說喪失了進取心,滋生了享樂的念頭,雖然稱霸西川的做法短期會使得蜀漢的統治階層都受到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必定加速蜀漢的亡國。


不過,有意思的事情是諸葛亮與李嚴兩個人、似乎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導致最終的斷絕、相反諸葛亮對李嚴很寬厚,他給在梓潼養老李嚴去過一封信,信中說:

「今雖解任,形業失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君以中郎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為上家。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詳思斯戒,明吾用心,臨書長嘆,涕泣而已。」

諸葛亮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說你儘管被廢為平民,但享受的還是領導人待遇,「奴婢賓客百數十人」;二是給了他復出的希望。


李嚴也時刻期待諸葛亮召喚自己重新出山。234年,當諸葛亮在五丈原鞠躬盡瘁後,考慮除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憤發病,與諸葛亮一年死去,而其子李豐受到重用也表達了諸葛亮對蜀漢官二代能夠勵精圖治的期待,同時也側面反應蜀漢的創業不易,守業更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