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怎麼創造的?漢字不夠用怎麼辦?

覓史記 發佈 2020-01-06T17:00:26+00:00

今天覓史記小編為大家帶來漢字是怎麼創造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漢字造字史  漢字是何人創造?古代華夏神話有「倉頡造字」的說法:說的是軒轅黃帝在位期間,倉頡創造了漢字。當然這只是原始社會時代的一種折射。

  今天覓史記小編為大家帶來漢字是怎麼創造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漢字造字史

  漢字是何人創造?古代華夏神話有「倉頡造字」的說法:說的是軒轅黃帝在位期間,倉頡創造了漢字。當然這只是原始社會時代的一種折射。

  從語言學角度來說,漢語屬於孤立語,而漢語對應的漢字,每一個字都是單音節的,在上千年的演化中,華夏先民至少在漢代——《說文解字》成書之前的年代,將涉及到行政、生產、日常等方面的漢字,創造出來了。


  之後的數千年的時間裡,中國歷史上也發生過小規模的造字活動,不過這些活動,和生活關係不大,比較典型的有:

  唐朝時期,女皇武則天創造了「曌」這個字,而這個字也只是用來起名字,不影響日常,沒有「曌」,也有「照」來代替;

  唐朝時期,波斯拜火教傳入中國,於是有了「祆」這個詞,不過這個是專有名詞,更加不影響日常;

  五代時期,南漢皇帝劉龑發明了「龑」這個字,意思是飛龍在天,其目的和武則天的「日月當空」一樣,都是為了取名字,不影響日常;


  而明朝,朱元璋的後人為了取名字方便,發明了大量的五行為部首的文字,而這些也是為了取名字,同樣不影響日常。

  綜合以上來看,在晚清之前,漢代以後,中國歷史上的新增文字,基本上用來取名字用,因此可以視為,這期間,漢字是夠用的。

  漢字危機

  近代以來,受西學衝擊,漢字出現了一次危機。

  典型的是化學科技的傳入。很多化學元素符號,在中文裡找不到對應的詞彙。於是,中國的化學先驅想到了借鑑朱元璋子孫造名字的方式,開始翻譯化學名詞——比如氦、氖、氬、氪、氙、氡這些詞彙,考慮到屬於氣態元素,於是用「氣」字旁,配上和譯音相近的漢字,一組合,於是有了中文版的化學元素的對應文字。

  於是,此次漢字危機解決。

  而後,漢字再沒有遇到不夠用的情況,不過,即便是遇到了,相信也可以通過當年解決化學元素譯名的方式解決。

  此外,在遇到新的科學名詞的時候,漢字也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解決:


  第一種,則是音譯。比如我們日常所說的「引擎」、「網際網路」,其實就屬於將外語詞彙按照其大致的發音,翻譯成中文。

  第二種,則是根據其意思,找漢字中能表達其大致意識的詞彙,來組成新詞,比如「網際網路」、「火車」、「汽車」就屬於此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