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0,看未來十年建築設計趨勢

新知覺建築 發佈 2020-01-03T06:34:25+00:00

方案「AgentiClimatici」由 OMA 的 Ippolito Pestellini Laparelli 和 Reinier de Graaf 與 Laboratorio Permanente 合作設計,圍繞著生態過濾和適應性發展的概念。

2020年初,archdaily通過總結2019年各大世界級建築競賽獲獎作品,探究建築世界2020年、及十年甚至一個世紀後的建築設計趨勢。獲獎作品不僅包含OMA、Snøhetta、扎哈·哈迪德等世界著名建築事務所,也包含學生和年輕建築師的概念競賽作品。


建築競標

2019年,世界各地的建築公司都在忙著競選各大公共建築的設計機會,獲獎作品展現了在社會經濟、實用性、氣候、人居條件、未來社會需求等一系列問題下的設計趨勢,以下獲獎作品來自OMA、Snøhetta、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等世界著名建築公司,讓我們一起看看未來幾年建築世界裡的設計理念。


丹麥新海事中心

by WERK + Snøhetta

該項目的建設地點在海洋上,也是丹麥西海岸社區的生活中心,預計於2021年竣工。該項目的設計概念為一盞在景觀中發光的燈籠,加強城市和海洋之間的聯繫。建築集水上運動俱樂部、船隻存放處、培訓機構、大型車間和社交空間為一體,人們可以在此同時感受到海洋的魅力與陸地城市的生活。


該競賽的評委委員會評價這個項目「牢牢地抓住了當地的特色元素,並同時設計出了一個和諧統一的建築作品」


米蘭廢棄鐵路的適應性總體規劃

by OMA

OMA 贏得了斯卡羅法里尼(Scalo Farini)和聖克里斯托佛羅(San Cristoforo)遺址再開發總體規劃競賽的冠軍。方案「Agenti Climatici」由 OMA 的 Ippolito Pestellini Laparelli 和 Reinier de Graaf 與 Laboratorio Permanente 合作設計,圍繞著生態過濾和適應性發展的概念。OMA 的方案最終擊敗了包括 Baukuh,Arup,Grimshaw 和 隈研吾在內的入圍者。

此規劃設計中的公共空間(包括水、綠化和橋樑)是固定的,而建築是不固定的。法里尼市的發展規模將受到未來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設計師創造出一個適應性強、有彈性的空間框架,能夠應對經濟和政治、國家和全球的衝擊。

挪威Andøya島新景觀建築
by Dorte Mandrup

Dorte Mandrup擊敗BIG、Snøhetta贏得鯨魚(The Whale)國際競賽,建築師將該項目視作對基地自然景觀的一種延伸,將地面微微隆起,以創造足夠的空腔部分,從而形成一個獨特的景觀地貌。這樣一來,這個建築的內部,就足以給人以多元的空間體驗。此外,建築師還以周圍的環境為靈感,設計了一個拋物線形的屋頂,並覆以碎石,以模仿自然界的大地外形。這一新建的觀鯨中心,在融入基地文脈的同時,還試圖置入必要的補充功能,以進一步強化這一建築的當代意義。該中心預計於2022年正式對外開放,將提供包含展覽空間、辦公室、咖啡廳和紀念品商店在內的多種空間功能。


非傳統清真寺
by Persian architecture

Persian建築事務所在高爾沙赫國際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獲勝的設計理念是沒有延續採用傳統的清真寺設計風格,而是採用現代設計手法,保留傳統建築元素,從而模糊了當代建築、城市和周圍景觀之間的界限。

2023年布宜諾斯艾利斯世博會橋樑+大道方案

by Estudio Aisenson + ASN/nOISE

202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的世博會主題為「科學、創新、藝術和創造力促進人類發展」,Estudio Aisenson + ASN/nOISE建設了世博會的橋和路,展示了」都市公園的整體系統「設計理念,並獲得競賽一等獎,該項目將會場、老城區與生態保護區連接起來,有助於重煥老城活力。

胡志明市中央公園

by LAVA+Aspect

LAVA事務所與ASPECT studios合作,設計了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城市環境與自然的方案,贏得了越南胡志明市中央公園的國際設計競賽。該項目占地16公頃,是為了回應該場所19世紀火車站。該項目被設想為連接的樞紐和社區的聚會場所,包含了許多不同的功能。該計劃包括大量的綠地、運動區域、表演場館、戶外藝術畫廊、運動場甚至商業空間。


愛沙尼亞埃斯普蘭鐵路樞紐

by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與當地的esplan公司合作,在波羅的海鐵路航站樓設計國際競賽中獲得第一名。該項目將作為連接當地社區和多式聯運樞紐的公共橋樑,貫穿建築的交通路線決定了車站的空間幾何形狀,以幫助導航和在終點站交叉的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鐵路線的順利整合。


翻新VDMA

by OMA + Being

VDMA由一系列工業遺產建築組成,其中包括代表著埃因霍溫早期歷史的、名為光之城的19世紀火柴廠,以及該市自1920年代後期以來的第一個停車庫。VDMA總體規劃建議將場地轉變為混合用途區域,以滿足當地的住房需求、容納領先的科技公司並引入大量的公共空間。振興後的VDMA將配備支持創新計劃的Brainport(荷蘭知名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區域)服務台、可持續發展中心和一片茂密的、可用來培育當地植被的綠色空間。


概念競賽

與建築競賽不同,概念競賽可以自由地展現對未來世界的幻想、甚至批判性地思考建築環境的未來軌跡,以及建築和設計超越傳統建築設計的潛力。創意是概念競賽的靈魂,一下為在archdaily上發布的最具創新性的競賽獲獎方案。


2019eVolo摩天大樓競賽

第一名是塞爾維亞的Marko Dragicevic設計的Methanescraper。多瑙河左岸產生的新的基礎設施以貝爾格勒城的輪廓為基礎,其目的是在假定的環境和社會不平衡的情況下建立一種平衡,以一個新的城市地區的形式形成一種新的社會工業因素。這個新的城市結構,第3區,可以被定義為人口過剩和大規模城市化的預期背景,其中垂直堆填區系統的複雜性是對不斷增加的可棄置廢物、自然資源短缺和可用空間的反應,將貝爾格勒的非正式結構轉變為物質、經濟和社會循環利用的機制。


美國宇航局在火星上的棲息地

自 2014 年起,美國宇航局 NASA 開始試圖解決在火星上長期居住的問題。他們舉辦了火星棲息地挑戰賽,AI SpaceFactory 的設計作品「MARSH」最終獲得第一名,該設計是一個圓柱體的巢狀屋,可容納 4 名太空人居住。建築外部覆蓋兩層殼,第一層用來保持與地面的平衡,第二層可應對劇烈波動的氣溫。內部分為 4 層樓,地面層的車庫與外部系統相連接。二樓及三樓分布有廚房、睡眠艙、浴室等生活空間。在頂部,明亮的「skyroom」用於非正式的娛樂和鍛鍊。每一層樓都至少有一個窗口,提供 360° 的火星全景。


重構校園建築競賽

此次競賽要求參加者設計一所能夠為世界上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孩子提供教育機會的創新型校園。來自中國的雷震獲得競賽第一名,獲獎方案從懸浮在棚戶區上的學校到可以自行搭建的可移動的建築,都將作為當地不同的社區之間聯繫的中心。「廢墟不是建築的終結,而是它的起源。「編織雲」校園懸浮在棚戶區的上方,由夾層板和腳手架所構成的形式將結構,建築和風景融合在了一起。

SKYHIVE摩天大樓挑戰賽

設計理念對高層建築的傳統無樑樓蓋組織方式進行了發問。通過在摩天樓中嵌入一套新的垂直連接構件重新思考了這種組織模式,定義了所謂的新型「空間體驗,結構系統,和人流動線。」這一份令人激動的參賽作品還附帶了數張優秀的模型照片和用於描述曲線樓板的圖表,這種曲線樓板將多個樓層處理為單層,創造了連續的空間。

2020,已經到來,小編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感謝大家對我們長期以來的支持,2020您的新年願望是什麼呢?歡迎大家多多與我們留言互動,我們有多重好禮,即將奉送,敬請期待!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