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與林微音,「同」名不同命,一個輸了名字,一個卻輸了人生

看歷史起合紛呈 發佈 2020-01-08T01:31:54+00:00

林徽因這個名字,包含著太多的東西,有人視之為建築界的大師名士,有人譽其為文學界的才女,更有不少人因其高貴典雅的氣質而深陷愛情的旋渦不可自拔,連帶著這個名字本身似乎也沾染上了幾分氤氳迷離,變得唯美不可言。

林徽因這個名字,包含著太多的東西,有人視之為建築界的大師名士,有人譽其為文學界的才女,更有不少人因其高貴典雅的氣質而深陷愛情的旋渦不可自拔,連帶著這個名字本身似乎也沾染上了幾分氤氳迷離,變得唯美不可言。

然而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林徽因還並不是「林徽因」,而是叫做林徽音,這個名字是由祖父親自為她精心遴選的,箇中還有深意。但為何最終她卻私自改了名呢?

林徽音名字的由來

1904年,生於杭州的林徽因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其父林長民是家裡的長男,與原配成婚數年卻始終膝下無子,雖然林家上下飽讀詩書,對新興思想包容度頗高,但無子仍是一個困擾著家人的大問題。髮妻病歿後,林長民遂娶了一個商家之女,何雪媛,做續弦。

前面幾個孩子都因各種原因夭折,直到8年後,林徽因的順利誕生,林家才算真正迎來了新生命。雖然不是兒子,祖父林孝恂依然高興地合不攏嘴,思索再三,在《詩經·大雅》中為這個女娃珍重地選了一個相當美好的寓意: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擇「徽音」二字為名。希望林徽因能似詩中三位周室王族的太姜,太任和太姒般,擁有雍容賢淑的美德。

二十多年的時間,林徽因一直以「林徽音」的名字生活著,12歲前她在家裡的私塾跟著姐姐妹妹們一起上學,12歲後她在培華女子中學就讀,16歲時跟著父親遊歷歐洲,包括跟徐志摩相遇,林徽因都一直是「林徽音」。

在遇到徐志摩之前,林徽因也曾廣泛涉獵過文學方面的書籍,但徐志摩的到來,無疑讓她對文學的興趣更加深了一層。

改名的因由

1931年4月,林徽因終於開始提筆寫作,並以「徽音」為筆名,在《詩刊》上發表。但是很快她就發現,還有一個人也在同一刊物上有作品出現。巧的是,那個人名叫「林微音」,還是一名男性,兩人的名字僅一字之差,讀音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仔細分辨,很容易便將兩個人誤會成同一個人。

林徽因拜讀了「林微音」的作品後,頓感不妙,很多都一言難盡,別人倘若把她的作品安在「林微音」的頭上,她倒是不介意的,但倘若反過來,把「林微音」的作品說成她的,那可真是冤枉得很,這種水平,她自認是拿不出手的。於是急急忙地想到,只能走改名一途了。

林徽因堂弟林宣後來回憶,具體要怎麼改,他還曾幫林徽因參謀過,主意也可說是他出的。他說自己有個朋友的女兒名叫「筠因」,當時林徽因一聽便拍手叫好,對「因」字尤其滿意,一來不僅與「林微音」區分開來,更重要的是還不用改讀音,省了好些麻煩。從此「林徽音」變成了「林徽因」。

故事的另一方林微音

說道這裡,很多人不免好奇,那麼那個男性「林微音」又是何許人?贏了名字的他,後來又如何了呢?

關於他的作品,有不少存世,後來的確出現了林徽因一直以來所擔心的問題,不少人將兩人混為一談,張冠李戴的事情做了不少。但關於其個人生平,所知者甚少,只有少數朋友在寥寥的幾篇文章中零星幾筆提及過。

作家兼翻譯家施蟄存與戴望舒是好友,而戴望舒恰恰與最初引見給他林微音的人。據施蟄存回憶,戴望舒曾跟他講過,初次認識林微音是在一次登山途中,他和另一名友人杜衡去杭州葛嶺,見到路邊一個青年在燒東西,神情有些忿忿不平,兩人一好奇便上前搭話。

那個青年正是林微音,他說自己是上海人,在銀行當職員,因為愛好寫作,給報社寄去了很多稿子,但採用得少,退回的多,一時間心理難以接受,氣頭之下,便索性將這些稿子都給燒了。

後來戴望舒便將林微音介紹給了他和施蟄存辦的一個刊物,幫他發表了一些作品。但施蟄存對林微音卻有一些不好的印象。

起因是他和戴望舒當時要翻譯一批作品,林微音知道後,便自告奮勇要幫忙,兩人沒有多想便交給了他部分任務。但沒想到要交稿時,施蟄存和戴望舒一校對,發現翻譯得實在不敢用,錯譯的地方有很多處,這也就罷了,連中文也不見得好。此後,施蟄存便不敢再「請教」他了。

雖然如此,雙方之間還斷斷續續地保持著往來。但自淞滬抗戰後,林微音便舉止奇怪,施蟄存描述,他大夏天穿著一身短綢衫,卻特意在紐扣里別一朵花,或者口袋裡露出白手絹的一角,很有點像別人穿西裝的打扮。

​到後來越發不堪,連鴉片都染上了,屢次問施蟄存借錢。借不到之後,又托施蟄存給他介紹一份英語方面的工作,但他的英語功力,施蟄存是領教過的,不敢輕易給他找。在往後,便聽說他不知何故被羈押進看守所,從此便斷了聯繫。

但根據其現存的作品,有不少也認為,雖然林微音的作品算不上深刻,倒也不至於一無是處,走得是唯美頹廢的風格,尤其善於挖掘戀愛中男女之間的心理和關係。

但上世紀的才子名人輩出,學富五車者不在少數,想要在這群人里混出頭顯然不是件容易事,在與林徽因的暗中較量中,他僅僅贏了一個名字,人生,如今來看,是敗得很徹底了。

參考文獻:

《林微音其人》

《林徽因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