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看了非洲,意味著什麼?

非洲的小王老師 發佈 2020-01-10T03:41:26+00:00

旅居非洲馬林迪的義大利藝術家喬安.保羅.托馬斯作品01這兩年,對非洲和非洲旅遊感興趣的中國朋友明顯多了起來,但絕大部分人對非洲的了解不多,極為局限。

這兩天,我們在非洲旅遊圈和非洲的野保界的朋友,都在討論和轉載一篇文章,2019年9月發表在《自然》網站上的《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不等於它的價格》。

這兩年,對非洲和非洲旅遊感興趣的中國朋友明顯多了起來,但絕大部分人對非洲的了解不多,極為局限。很多想去非洲掙錢的朋友,興趣只限於「怎麼去切非洲這塊大蛋糕?」「馬雲又去非洲布局了!」這一類的文章更能引起關注。

非洲,不只是全球政治和經濟利益角逐的最後一塊「肥肉」。安身立命,在這個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都離不開大環境的互動。

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相信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

非洲這幾年大範圍內受到乾旱和洪澇的而影響:火烈鳥棲息地,「大遷徙」路線,獵豹和獅群的習性都大大改變;吉力馬札羅雪頂和冰川的消失,波札那濕地的大面積乾涸,納比米亞和南非保護區的乾渴,無一不影響著非洲本來就脆弱的旅遊業。

今天特別翻譯了這篇不太長的文章(節選)給我們的愛非朋友們。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將於10月在中國昆明舉行。1月9日,COP15會標在京發布。

有機會去非洲旅遊的朋友,或許更有機會了解到,和野生動物保護息息相關的這些宏觀問題,有多麼重要!


(正文)

在登上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時,每個國家都必須思考這兩個問題:

物種和生態系統對經濟規模和增長的貢獻有多大? 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經濟?

幾十年來,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一直在與這些問題作鬥爭。各國政府也試圖介入,但成效不一。2019年英國財政部宣布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的成員,該小組將繼續尋找前進的道路。

該委員會將由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經濟學家帕薩•達斯古普塔(Partha Dasgupta)擔任主席,中國朋友熟悉的BBC紀錄片大師大衛·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將是它的公眾形象和代言人。

該團隊將在2020年10月在中國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締約國大會上及時發回報導。

評估生物多樣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充滿了各種問題,因為有太多方法可以評估自然。以昆蟲傳粉者對經濟的貢獻為例:如果蜜蜂數量消失,計算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人力或機器的成本,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氣候變暖的代價

相比之下,估算一個湖泊的價值要複雜得多。一種方法是在調查中詢問人們,他們可能會花多少錢來享受這個湖泊和它的周圍環境,但這是假設受訪者會同意為它的好處付費的原則成立。

有些人可能會說,公共空間是共享的公共空間的一部分,並且已經通過稅收來支付。其他人可能會說,這個湖對他們的價值太大了,無法用美元和錢來衡量。

提出自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這個說法,本身就是有爭議的,因為持續的經濟增長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一個因素。

我們知道,物種和生態系統無法承受不可持續的人類消費和支出增長,這是增長統計記錄的兩個變量。當我們目前的增長方式本身正在危害地球時,我們應該衡量生物多樣性對增長的貢獻嗎?

IPBES(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政府和科學政策平台)的小組,也正在對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進行全球評估,並面臨許多相同的挑戰。

IPBES評估小組對多樣性挑戰的反應是接受它:他們從廣泛的人群中尋找想法和靈感,包括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以及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IPBES本身的結構是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人員和土著人民組織的觀點是主流的,而不是邊緣的。

如何更新我們的價值觀

世界上大多數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位於發展中國家,包括土著人民和他們生活的被保護的生物多樣性地區。

建立生物多樣性對經濟的價值是重要的,部分原因是它將幫助所有國家的決策者認識到失去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但與此同時,經濟評估必須考慮到人文學科、發展中國家和土著社區成員的觀點。

正確的流程很重要。宏觀的政策審查往往集中在最終報告上。在開始工作時,達斯古普塔團隊應該牢記已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創始主任莫里斯•斯特朗(Maurice Strong)的名言:「過程就是政策。」

非洲的土著人民

為何在非洲旅遊圈裡,這篇不長的文章會引起這麼大反向呢?

其中有一個關鍵,它提出的主張非常符合非洲目前發展的需要: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人員和土著人民組織的觀點是主流的,而不是邊緣的。

這非常鼓舞人心,符合非洲人民的利益。

2019年5月,我在開普敦參加非洲高端旅遊和論壇的時候,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台上暢所欲言的,大多數是代表自己利益團體的非洲社區和民間領袖。起碼,在表面上做到了。

我們去非洲工作的中國朋友,是否關注到非洲真正的發展主流呢?

今天我剛剛瀏覽了今日頭條的兩位非洲作者的火爆視頻。不管是百萬粉絲或者加了金色的大V標誌也好,本質上沒有變化,國內對非洲的主流看法和評論,一如既往地獵奇上帝視角

我們對非洲的了解,如果只局限在這樣的流量和吸引眼球上,那我們在非洲的決策和投資,會出現奇蹟嗎?光靠賣力和拼搏,吃苦和動腦子,就可以打贏未來的全面戰役嗎?

這個世界已經沒有這樣的簡單「路線」,留給給固步自封者了。非洲的崛起,和中國的崛起一樣,是自發的,不可忽視的。

在很多中國人眼中又懶又可憐的非洲人,在遊客相機里赤著上身被拍照的非洲土著,已經大踏步地走在了前面。

2020年第一場春節期間的旅行,我會和朋友們一起帶來肯亞桑布魯部落領袖的故事,他們堅定而自信的主張,國際化的視角,守護優秀傳統的決絕勇氣

說出主張,把握機會,改變命運,塑造未來。非洲的「土著」這樣說。

還在往身後看,以為非洲是「一個全世界最落後的國家」的人(是的,很多人以為非洲是一個國家,很遺憾我們做宣傳的時候,不得不屈服於這個看法,為了吸引可憐的注意力),看錯了方向。

一門心思淘金而錯看了非洲,意味著什麼?你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大蛋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