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共鑒解密—關於明清兩代景德鎮官、民窯瓷器仿寫前朝款

聯合共鑒 發佈 2020-01-11T15:01:33+00:00

明成化 青花纏枝花卉紋碗與仿宣德款青花纏枝花卉紋碗 早在明代成化時期,景德鎮官、民窯就開始在瓷器上仿寫前朝款識,據已故的景德鎮考古所劉新園介紹,在明成化御窯廠遺址一期地層中發現「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獅球碗36件,在三期地層中發現「宣德年制」款青花花卉小碗16件。

早在明代成化時期,景德鎮官、民窯就開始在瓷器上仿寫前朝款識,據已故的景德鎮考古所劉新園介紹,在明成化御窯廠遺址一期地層中發現「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獅球碗36件,在三期地層中發現「宣德年制」款青花花卉小碗16件。這批宣德款的瓷器經過比對,無論是胎釉、造型還是紋飾,均為純正的成化風格瓷器,可見瓷器斷代首先一定要以胎釉、造型特徵為主要依據。

明代永樂、宣德、成化三朝官窯瓷器久負盛名,是歷代仿品的仿製重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盤,另有一件明正德仿宣德款青花纏枝花卉紋盤,兩件器物在造型、紋飾、款識等方面完全一致,不了解其真實年代又如何區別它們的細微差別呢?這就需要運用我們日常累積的經驗和知識去判斷。

宣德青花瓷器有幾個顯著特點,其中較為突出的有:1.紋飾所用青花料為「蘇麻離青」,俗稱「蘇料」,呈色藍艷並有黑褐色斑點;2.釉面有桔皮紋,俗稱「桔皮棕眼」;3.紋飾繪畫粗重豪放,遒勁有力;4.款識書寫古拙勁道,六個楷字大小不一,顏色深淺不一,其筆意令後世無法仿寫。

而正德青花的特點是:

1.青花用料為採用產自江西上高縣的石子青,又叫無名子。色澤青中偏灰,不如宣德朝的濃翠。雖不濃重,但發色很穩定,正德晚期改用回青,發色濃艷,與之後的嘉靖青花相仿;

2.釉面無桔皮紋,較光潤;

3.款識結構較為鬆散,字體也大。如此分析比較就不難分辨其中的差別,可見不斷累積傳統的經驗知識,對於瓷器斷代是很正要的;

明代宣德、成化兩朝官窯瓷器名品迭出,許多文人墨客著書立傳盛讚明初瓷器,間接反映出明代永樂、宣德、成化三朝瓷器工藝之精湛,為明晚期宮廷和私人藏家所推崇,出現了競相仿造永樂、宣德、成化瓷器的熱潮。從傳世品看,嘉靖、萬曆仿宣德或仿成化的現象比較突出,仿品皆書「大明宣德年制」或「大明成化年制」款,這類老仿瓷器其造型、紋飾與宣德、成化瓷器的風格迥異,通常將這類瓷器成為「偽款」或「寄託款」瓷器。

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明嘉靖紅彩魚紋盤,盤底書「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此盤魚紋的畫法為嘉靖時典型的「黃上紅」技法,為偽款瓷器;北京文物交流中心藏有一件明天啟青花博古圖大盤,盤底書「大明成化年制」。

明晚期瓷業受仿古之風的影響,民窯青花瓷器中有大量的偽款瓷器,不僅書寫宣德或成化款,其它各朝款識也均有書寫,如「大明天順年制」「大明正德年制」等,此類偽款瓷器多為盤、碗,紋飾簡練豪放,青花發色有的淡雅、有的青翠明亮,款識筆法非常隨意。從以上情況不難看出古陶瓷款識並不是寫哪朝的款識就是哪朝的器物,還是要以胎釉、紋飾特徵作為斷代的首要依據。

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款識基本仿效明代做法,偽款瓷器很多,尤其是清康熙朝的青花瓷器和五彩瓷器,書「大明宣德年制」和「大明成化年制」的偽款較多,也多有其它明代各朝款識。清代這類偽款瓷的造型、紋飾等方面的特徵與器底款識的年代也是毫無關係,如清康熙青花「夢虎奇緣」人物故事圖盤,盤底書「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偽款;清康熙青花刀馬人物故事盤,盤底書「大明嘉靖年制」青花偽款。這兩件青花盤為清康熙時期典型器,青花發色翠蘭,紋飾喜畫人物故事圖,繪畫生動,雖然是偽款瓷器也是很有藝術價值的。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古玩資訊請點擊關注「聯合共鑒」與您一起分享藝術,小編也會及時更新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