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和田玉

彩寶胖哥 發佈 2020-02-11T07:13:28+00:00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和田玉是按產地來劃分還是按礦物成分來劃分存在很大爭議,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和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批准發布了國家標準GSB 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正式確定——「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不論產地,一

和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陝西藍田玉、遼寧岫玉和河南獨山玉)。傳統狹義範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為代表聞名於世;廣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和田玉雖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並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而是一類產品的名稱。中國把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都在國標範圍內。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於崑崙山被稱為「崑山之玉」,以後又因位於「于闐國」境內而被稱為「于闐玉」。直到清光緒九年(1883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才被正式命名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西漢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其質地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漢代皇后玉璽,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徽寶「中國印」,也是採用新疆和田玉作為材料。

和田玉屬鎂質大理岩與中酸性岩漿岩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變質岩,內含透閃石、角閃石、陽起石等多礦物集合體,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矽酸鹽,化學式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和田玉是按產地來劃分還是按礦物成分來劃分存在很大爭議,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和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批准發布了國家標準GSB 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正式確定——「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不論產地,一律按其礦物成分來界定。


礦物組成

和田玉屬透閃石玉石,透閃石屬閃石族礦物中的鈣質閃石亞族,是透閃石鐵陽起石系列礦物中的一員,其化學式為:Ca2(Mg,Fe2+)5[Si8O22](OH)2,鎂和鐵間可呈完全類質同象代替。

在該系列礦物中,(Ca+Na)B≥1.34,NaB<0.67;(Na+K)A<0.5,Si≥7.50。根據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及礦物命名委員會批准角閃石族分會推薦的尼克(B.E.Leake)「角閃石族命名方案」,透閃石與陽起石的劃分按照單位分子中鎂和鐵的占位比率不同予以命名:

玉辟邪——咸陽博物館

Mg/(Mg+Fe2+)=0.90—1.00,稱為透閃石

Mg/(Mg+Fe2+)=0.50—0.90,稱為陽起石

Mg/(Mg+Fe2+)=0.00—0.50,稱為鐵陽起石

此外,當Si<7.50至Si≥7.25時被稱為透閃石質角閃石、陽起石質角閃石和鐵閃石質角閃石 [24] 。另外,透閃石鐵陽起石礦物中,還會有少量鋁(Al)替代Mg、Fe。

和田玉在礦物組成的特點主要是:

(1)透閃石礦物在95%以上

其中白玉為99%,青白玉為98%,青玉為97%(95—99%),在同類透閃石玉中和田玉透閃石含量較高。

(2)雜質礦物極少

一般為1%—3%,多在1%左右,有透輝石、綠簾石、斜黝簾石、鎂橄欖石、粗晶狀透閃石、白雲石、石英、磁鐵礦、黃鐵礦、鎂鐵尖晶石、磷灰石等,沒有陽起石,與產於超鎂鐵岩中的透閃石玉不同。

(3)礦物粒度極細

為顯微晶質和隱晶質,透閃石礦物在偏光顯微鏡下為纖維狀、針狀、葉片狀,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為長柱狀、短柱狀、纖維狀。據部分樣品測定,在電子顯微鏡下粒度為:短柱狀為0.0046毫米×0.0013毫米、0.0063毫米×0.0036毫米,長寬比為2:1或3:1;長柱狀為0.01毫米×0.0028毫米、0.004毫米×0.0008毫米、0.012毫米×0.0012毫米,長寬比為3:1或5:1、10:1;纖維狀為0.0004毫米×0.000021毫米、0.0021毫米×0.00007毫米,長寬比為20:1或30:1。粒度之細在同類透閃石玉中少有。晶胞參數為:a0=0.985—0.987納米,b0=1.800—1.805納米,c0=0.531—0.532納米,U=105.03°—105.10°。

(4)結構以毛氈狀為典型

粒度均勻,交織成氈毯一般。這是質地細膩緻密的重要原因,而這種結構在其他玉石中少有。

化學成分


透閃石是含水的鈣鐵鎂質矽酸鹽,由於和田玉礦物基本由透閃石組成,因此其主要化學成分接近透閃石的理論值含量:SiO253.34%—57.60%,MgO21.30%—24.99%,CaO11.33%—17.41%(透閃石理論值分別為SiO259.169%,MgO24.808%。CaO13.805%,且白玉更接近理論值,次要成分含量少)。

鎏金銀托盤雙耳玉杯——北京定陵博物館

一般說來,FeO小於2%,Fe2O3小於1%,Na2O和K2O均小於0.3%,Al2O3小於2%,H2O小於2%,其中FeO含量隨白玉到青玉而增加。平均值:白玉為0.72%。青玉為1.94%。

和田玉與鎂鐵超鎂鐵岩中的透閃石玉在化學成分上主要是FeO含量不同,前者低,後者較高,如俄羅斯、加拿大、紐西蘭等國的透閃石玉(碧玉)FeO為2.93%—5.44%;其次是微量元素不同,後者有鉻、鎳等等,而前者無。

現今和田玉的名稱在國家標準中不具備產地意義,即無論產於新疆、青海、遼寧、俄羅斯、加拿大、韓國,其主要成分為透閃石即可稱為和田玉。

礦物組成特徵

和田玉基本上是由透閃石的微晶一隱晶質集合體構成的,依據礦物組分及其表現形式,可將其分為顯微纖維狀透閃石、片晶透閃石和雜質礦物3個部分。

顯微纖線狀透閃石部分占組成的絕大多數,一般含量為80%—90%或更高。含量愈高,結構愈細緻均一。顯微纖維狀透閃石依據其形態和大小,又可分為隱晶質部分、無定向氈狀顯微纖維鱗片、近平行的纖維束以及放射狀(帚狀)纖維團等。

玉長樂谷紋璧——故宮博物院

(1)隱晶質部分:在顯微鏡下無法分清透閃石的顆粒大小和形態,以基質形式存在,聚偏光現象明顯,干涉色較低,交織成氈狀、團塊狀。

(2)無定向氈狀顯微纖維鱗片:由不定向透閃石顯微纖維雜亂交織成的集合體,大小在顯微鏡下不可測,但形態可以依據消光現象大致分清。

(3)近平行的纖維束:透閃石纖維沿長軸近似地平行排列,消光方向平行於纖維延長方向。

(4)放射狀(帚狀)纖維團:團簇狀纖維透閃石呈放射狀分布,具微弱的波狀消光現象。

片晶透閃石一般呈單個的片狀透閃石出現,長0.05—0.20毫米,寬在0.01—0.02—0.05毫米之間,有時會更大一些,片狀透閃石的長寬比約為3:1—5:1左右。其在和田玉中往往不是主要組成,大約占10%—20%左右,含量多時使和田玉的均一性和透明性受到減弱或破壞。肉眼觀察和田玉時,見到的透明一半透明均一基底上有不透明略帶乳白色調的、不同形態的斑狀物,即為片晶透閃石的較大顆粒,好似冷凝的米湯中所見殘留的煮爛的米粒,這就是工藝上俗稱的「湯」或「石」。

雜質礦物所占比例甚小,一般為個別出現,總量多不超過1%。出現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白玉中,見有磷灰石和磁鐵礦以及少量的檐石,磷灰石一般粒徑為0.025毫米左右,磁鐵礦為0.01毫米左右,櫥石大小變化範圍較大。磷灰石在鏡下可見其典型的六方柱橫切面形態,表明自形程度較好。磁鐵礦呈自形或半自形。桐石在單偏光下為褐黃色,具弱多色性,自形程度較差,正交偏光下干涉色帶礦物本身顏色,含量一般為幾粒。青玉中雜質礦物除個別磷灰石、磁鐵礦外,還具有斜黝簾石和微量的石墨。青白玉中雜質礦物主要同白玉,有時兼有青玉的礦物雜質。

力學性質

(1)密度一般為2.95(+0.15,-0.05)克/立方厘米。

(2)硬度:硬度是指抵抗外界壓入、刻劃、研磨的能力,是鑑別和田玉的重要標誌之一。硬度大,則玉器拋光性好,亮度好,且能長期保存。和田玉的摩氏硬度為6.0—6.5,因結構的不同會有一定變化,一般說同一產地青玉硬度稍大於白玉。工藝界以往在劃分低、高檔玉中,硬度是一個重要指標,一般說來,高檔玉硬度較大,低檔玉硬度較小。玻璃的摩氏硬度為5—5.6,和田玉刻劃玻璃會留下明顯的劃痕,而和田玉卻絲毫不會被劃傷,這也是鑑別和田玉的一個重要特徵。

白玉河——新疆玉龍喀什河

(3)韌度:是物體抗磨損、抗拉伸、抗壓入等的能力,也可叫作抗破裂的能力。所謂韌度高,即表示物體難於破裂、耐磨這一物理指標。世界上所有寶石中,和田玉的韌度極高,僅次於黑金剛石,是常見寶玉石品種中韌度最高的。和田玉有如此大的韌度與其特有的毛氈狀結構是分不開的。

(4)解理、斷口:晶體在外力作用下,沿特定的結晶學方向(一般平行晶面方向)裂開成光滑的平面性質,稱為解理,其裂開的光滑平面即為解理面。寶石學中形成解理的難易程度及解理面發育特點將解理分為極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和不完全解理四類。

透閃石具有兩組完全解理,由於和田玉是礦物集台體,因而整體不見解理面,斷口為參差狀。通俗的理解就是人們才收藏玉時會發現玉表面有很多裂開的紋理,專業術語講玉某個裂開的紋理為解理面。由於受晶體異向性的影響,玉存有不均勻的裂紋,這對玉器的雕琢產生影響。解理面不是破碎面,發生破碎是沒有一定的方向和規律,而有解理面則沿著一個或幾個方向有規律的裂開,面也顯得平整光滑。

光學效應

所謂的軟玉貓眼,有時又稱為陽起石貓眼。是一種由平行排列的纖維狀的陽起石或作陽起石和透閃石的固溶體組成的集合體,具有較好的貓眼效應。

產地分類

根據國家標準GB/T16552—2003《珠寶玉石名稱》規定,和田玉已不具有產地含義,即:以主要礦物為透閃石的軟玉都可以稱為和田玉,和田玉也可稱為軟玉。

除中國新疆外,全世界共有透閃石玉礦床120多處,分布於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俄羅斯、美國、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波蘭、紐西蘭、韓國、朝鮮、台灣等,其中,加拿大產量為世界第二位。這些礦床都屬於蛇紋岩型透閃石玉,以碧玉為主,俄羅斯、韓國、朝鮮出產白玉,唯獨新疆的和田玉由於特殊的地質成因而屬於非蛇紋岩型透閃石玉。

新疆和田玉傳統所稱的和田玉產於新疆和田,整體品質偏高,因此市場價格也相對高於其他產地,尤其是優質的子料。新疆白「子料」外形呈鵝卵狀,一般塊度較小,體態光滑,質地緊密,顏色以白色為最佳,外皮是子料的重要外觀特徵。新疆白玉「山料」塊度大,有不規則稜角,質地也比子料粗,顏色以青白、灰白為多。「戈壁料」大小不等,多為片狀,表面光滑,常帶有波紋面和大小不等的沙孔,質地細膩、緊密、堅硬。「山流水」與「戈壁料」在外形和質地上有類似地方,但塊度稍大,顏色較白。

俄羅斯白玉俄羅斯白玉在中國市場出現的時間不長,與新疆白玉在成因、產狀、礦物成分、雜質組分、結構、外觀上頗為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俄料的子料很少,大多為山流水和山料。與新疆子料的砂眼麻皮坑原生皮和色沁原生皮不同,俄羅斯子料為毛口表皮,皮色也沒有新疆子料豐富。質地方面,俄羅斯子料細膩、溫潤,油蠟性好。俄羅斯山料的外皮特點突出,包含「糖皮白玉」、「白皮白玉」、「灰皮白玉」。俄羅斯山料產量大,塊度也大,透明度較差,質地不夠細糯,雕刻中易產生崩口。俄羅斯的山流水質地和新疆的山流水基本一致,但在色潤和光澤上還是有所差異。

青海白玉青海的白玉礦區中只出產有山料,產出量是青海軟玉中最大的。青海白玉塊度較大,形狀不規則,多稜角,大面較整齊,顏色多為灰白蠟白色,透明度高於新疆白玉和俄羅斯白玉,質地呈氈狀、束狀結構,常見絮狀棉綹或黑褐色翳狀斑點。

韓國白玉軟玉的原生礦床在韓國也有分布,有一定的白玉產出,中國市場俗稱為「韓料」,也是近些年才在國內多起來。「韓料」整體的品質都偏低,顏色多呈青黃色或淡淡的棕色,蠟質光感明顯,質地結構也相對鬆散。不同產地的和田玉在外形、塊度、外皮、顏色、透明度和質地等幾個方面既有相似性,有存在一定的差異,「韓料」一般屬於和田玉中的低檔料。

產狀分類

編輯

產出環境

和田玉按產出環境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原生礦:山料;次生礦:山流水、子料、戈壁料。

不同產地的產出環境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在和田玉的品質上會有所不同,同種級別情況下,子玉質量最佳、價值最高,山流水次之。


子料又名子兒玉,是指軟玉原生礦經風化、冰川、泥石流、河水不斷沖刷、搬運而形成。子料其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沖刷、分選,所以子玉一般質量較好。


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寶蓋玉,指產于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的大小不一,呈稜角狀,質量常不如子玉。 2018年,新型的和田玉山料——米達料出現,產地新疆且末,脂白,過燈無結構,油潤乾淨,適合做羊脂玉的材料。


山流水

經自然風化、泥石流或雨水沖刷後形成的次原生礦玉料,是子玉和山料玉的過渡狀態。

山流水的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稜角稍有磨圓,尚未形成鵝卵狀,表面較光滑。


戈壁料

經地殼變動被搬運至戈壁灘中,並受大風暴等砂石衝擊而形成的以片狀為主的玉材,表面有風蝕痕跡。

顏色花紋

和田玉的顏色同國內外其他地區軟玉相比,色調較多,自成系列;其次,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羊脂的白玉為和田玉所特有,極為名貴;再次,和田玉有皮色。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帶有皮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麗。中國古代對和田玉的顏色非常重視,它不僅是質量的重要標誌,而且賦含於一定的意識形態內涵。古人可能受五行說的影響,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東方為青,南方為赤,西方為白,北方為黑,中央為黃。古代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為正色,其他為間色,從而將玉也分為五色。但和田玉實際上只有白、青、墨、黃四種主色,另外,在崑崙山和阿爾金山地區還產碧玉。

在和田玉中,白玉最為珍貴,白玉中最佳者為羊脂白玉,是玉中上品。羊脂白玉的特點是白、透、細、潤。由於黃玉出產甚少,故色純、質潤的雞油黃,其身價不在白玉之下。

按照國家標準樣品以顏色分類,和田玉分為6個大類: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玉,每一類都有參照標準。

傳統分類,依據顏色花紋將和田玉分為8類: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墨玉、糖玉和花玉。


白玉指呈白色的軟玉,傳統珠寶界對於不同程度的白色軟玉有不同的叫法,如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象牙白、魚骨白、糙米白、雞骨白等,其中以呈羊脂白色(狀如凝脂者)為最好,為和田玉獨有。羊脂白玉數量甚少,價值很高。和田白玉多數為一般白玉,但白玉要白而溫潤,如果白而不潤,便是死白,不是上等好玉。


青白玉指介於白玉與青玉之間,似白非白,似青非青的軟玉。古人即用此名。

青玉中國傳統的「青玉」為深綠帶灰或綠帶黑色。青玉最為常見,從淡青色到閃綠的深青色。青玉是軟玉中最硬的,但顏色不如白玉美,價值較白玉低。

碧玉呈綠至暗綠色的軟玉,有時可見黑色斑點,其綠有鸚哥綠、松花綠、白果綠等。就和田玉在中國古玉器中的地位看,透光、色潤如菠菜者為上品,綠中帶灰為下品,但它決非石英質玉石中的「碧玉」或「碧石」。上好的碧玉色如翡翠,古代婦女常以碧玉作頭飾,"碧玉簪"的故事就是一例。



黃玉由淡黃、甘黃至黃閃綠色的軟玉。其名稱有蜜臘黃、粟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米色黃、黃楊黃等,罕見者為蒸粟黃、蜜蠟黃。黃玉的顏色一般比較淡,黃色鮮艷,濃艷的極為罕見,優質黃玉不次於羊脂白玉,但並非寶石中的「黃玉」或「黃晶」。


墨玉由黑色到淡黑色,有時呈「青黑」色的軟玉,往往與青玉相伴,其光澤比其他玉石暗淡。其黑色分布或為點狀,或為雲霧狀,或為純黑,其名稱有: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夫人鬢、純漆黑等。在整塊玉料中黑色有深有淡,即使在一塊以黑色為主的玉石上也會雜有青色,甚至白色,其中墨玉的黑色是由微鱗片狀石墨引起的。


糖玉指呈血紅、紅糖紅、紫紅、褐紅色的軟玉,其中以血紅色糖玉為最佳,多在白玉和青玉中居從屬地位。

花玉

指在一塊玉石上具有多種顏色,且分布得當、構成具有一定形態的「花紋」的玉石,如「虎皮玉」、「花斑玉」等。

玉質特徵

質地

質地是玉石質量的綜合表現,包括形狀、滋潤程度、裂紋、雜質等等。和田玉的礦物組成決定了其質地優良:

(1)因其粒度極細,所以質地非常細膩,是古人所謂的「縝密而栗」,為其他玉石所不及。

(2)溫潤滋澤。即具有油脂光澤,給人以滋潤柔和之感,古人所謂的「溫潤而澤」,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潤如羊脂一般而著名。

(3)有適中的透明度。即「水頭好」,為微透明。琢成的玉件顯得水靈,有生氣。

(4)雜質極少。有的達到無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謂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鰓理自外,可以知中」。

硬度

硬度是鑑定和田玉的重要標誌之一,是指礦物抵抗外來機械作用力(如刻畫、壓入、研磨等)侵入的能力,在寶玉石學中通常所用的摩氏硬度就是指其中的刻劃硬度。珠寶業中一般把硬度作為劃分寶石和玉石的一個重要標誌。寶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稱為彩石或雕刻石。硬度大,拋光性好,能使玉器發亮,同時也便於長期保存。

和田玉經測定摩氏硬度為6.5—6.9,硬度比較大,不同品種略有區別。一般來說青玉硬度稍大於白玉。

韌度

韌性通常是玉石內在的結合能力,也就是對外界壓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韌性大的特點是不易破碎、耐磨。軟玉韌性很大,這一特點是其它玉石所沒有的,可以作細工工藝。

常見寶石中,黑金剛石的韌度為10,透閃石玉為9,翡翠、紅寶石、藍寶石為8,金剛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橄欖石為6,祖母綠為5.5,黃晶、月光石為5,貓眼石為3,螢石為2。如以透閃石玉韌度為1000,其他玉石或礦物相對韌度為:翡翠500,蛇紋石(如岫玉)250,石英岩10—20,石英5,剛玉2—3,雲母2。可見,透閃石玉的韌度在玉石中是最大的,其抗壓強度可以超過鋼鐵。經科學測試,中碳鋼的抗壓強度為1600千克/平方厘米,而和田玉的抗壓強度最高可達到6541千克/平方厘米。

和田玉有如此大的韌性與其特有的毛氈狀結構是分不開的。韌度大則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對於玉器的藝術造型和精雕細刻有極大好處,這是和田玉列為群玉之英的重要因素。

顏色

顏色不僅是評價和田玉質量優劣的重要標準,而且也是劃分和田玉種類的主要依據。

和田玉的顏色與國內外其它地區的軟玉相比,色調較多,自成系列。世界上透閃石玉顏色基本上為白、青、黃、黑、碧(綠)5種顏色,還有一些中間過渡色,由於含鐵量很低,和田玉基本為前四種顏色,而超鎂鐵岩中透閃石玉含鐵較高,基本上為綠色,即碧玉,按顏色,和田玉分為白玉、青玉、黃玉、墨玉4大類,其中可進一步劃分,如白玉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等,崑崙山河流中也產有碧玉,但原生礦屬於超鎂鐵岩型,故不應列入和田玉中,在和田玉中以白玉和黃玉為貴,古人說:「黃如蒸粟,白如截脂,黑如純漆,謂之玉符。」特別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罕有,僅有新疆出產,在古代人們就認為「于闐玉有五色,白玉其色如酥者最貴」。

和田玉另一特點是有璞玉,古人對璞玉非常重視,明代科學家宋應星說:「凡璞藏玉,其外皮曰玉皮,取之為硯托之類,價值無幾,璞中之玉,有縱橫尺余無瑕玷者,古帝王取以為璽,所謂連城之璧,也不易得,其縱橫五六寸無瑕玷者,治以杯,此已當之重寶也,」和田玉璞玉的外皮,按特點可分為色皮、糖皮、石皮三類,色皮是玉的外皮有一層黃褐色或褐色很薄的皮(厚約1毫米),為氧化所致,從皮色可看出玉的質量,如秋梨子、虎皮子、鹿皮子等,常為上等白玉,糖玉的外皮較厚,如紅糖色,且末玉礦常有此類玉,其中有白玉或青玉,石皮是外層有石質圍岩,要取去圍岩後才能得玉,如和氏璧是「理其皮而得寶」。

透明度

透明度是玉石允許可見光透過的程度,主要與玉石對光的吸收強弱有關,礦物學上一般分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種。鑑定透明度要把玉磨光,在一定厚度下看透視其它物體情況,分透明體、半透明體、微透明體、非透明體等4個級別。和田玉屬於微透明體,在一般進取度下,能透過光,但看不清透過物像。

一般來講透明度高的也叫作水頭足,雖然水頭足可以烘托玉石的質地、顏色,但並非所有透明度高的就是好玉。和田玉在一般厚度下就屬於半透明—微透明體,雖然能夠透過光線,但看不清物體。這種透明度增強了和田玉光澤的溫潤之感,故而和田玉器在雕刻時不宜琢制太薄。

光澤

光澤是玉石對光反射的能力。和田玉光澤屬油脂光澤,這種光澤很柔和,不強也是不弱,即沒有強光的晶靈感,也沒有弱光的蠟質感。古人稱和田玉「溫潤而澤」,就是它的光澤帶有很旨的油脂性,給人以滋潤的感覺,特別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玉就是因為有著像羊的脂肪一樣滋潤的光澤而聞名。

光澤是評價和田玉質地的一個重要依據,一般光澤油潤者價值較高,光澤乾澀者價值就會降低。

聲音

玉受打擊後發出的聲音是古人鑑別玉石的重要性質。

和田玉製成的玉磬,敲擊時發出的聲音清越綿長,如金磬之餘響,絕而復起,殘音沉遠,徐徐方盡,這就是玉德中所說的:「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這一特性,其他非透閃石玉所不及。 [26]

國家標準

編輯

綜述

GSB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歷時10年有餘,於2014年研製成功。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的研製工作由新疆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新疆和合玉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三個單位承擔,通過新疆境內11個礦點、青海3個礦點,採集了300多千克的墨玉、2000多千克白玉、5000多千克碧玉等各種玉石,最終提取出了202件和田玉樣品,確定了39塊從白玉到青玉連續漸變的色塊樣品。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在研製之初,系統分析和田玉市場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需求,對照現行和田玉標準中未深入涉及的問題,結合新疆和田玉地方標準,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和田玉標準體系發展的規劃和藍圖。

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國家標準)

1、文字依據

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的文字依據是GB/T16552—2010《珠寶玉石名稱》、GB/T16553—2010《珠寶玉石鑑定》和DB65/T035—2010《和田玉》,從和田玉顏色分類方面入手,GSB16—3061—2013不僅可以作為珠寶玉石檢測實驗室和田玉顏色分類常規工作比對的標準樣品,也可以作為和田玉銷售和仲裁過程中的標準樣品。

2、創新點

(1)首次將感官分析方法引入到和田玉標準樣品的研製過程中,建立了《和田玉實物標準顏色(白玉、青白玉)分類定值方法》。

(2)研製了白玉—青玉顏色連續漸變的和田玉實物標尺樣品;此套標尺的建立為和田玉實物標準的分等分級與顏色量化(賦值)奠定基礎。

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的特點

GSB16—3061—2013特點為:

(1)權威性,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制定的國家標準。

(2)突破性,填補了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空白。

(3)指導性,對規範和促進和田玉的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4)唯一性,新疆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監製、新疆和合玉器生產。

4、構建和田玉顏色分類的實物標準樣品體系

對於和田玉而言,顏色是其重要特徵,也是其分類的重要基礎,並且顏色會大大影響到市場價格。近些年來,和田玉市場的繁榮發展使得和田玉原料及其成品的需求量都在急劇增加,但是沒有實物標準來標定其真正的顏色歸屬,導致和田玉的分類相對混亂;無規則不成方圓,與和田玉產業有關的普查勘探、開採加工、科研教學、對內對外貿易、質量檢測、質量監督和工商管理等部門都迫切要求對和田玉有一個與文字分類描述相對應的實物標準樣品以便於比較鑑別,從而推動和田玉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在研製過程中收集並整理了整個和田玉行業各個領域眾多人士的想法,為行業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5、推進新疆地方標準DB65/T035—2010的修訂

GSB16—3061—2013的研製成功,使得在和田玉領域的研究技術與能力更進一步,促使地方標準DB65/T035—2010的修訂工作列入下一步工作計劃當中,以使地方標準更為完善。

6、推廣及應用

經國標委發布的GSB16—3061—2013最終形成了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及糖玉六大類實物標準樣品,GSB16—3061—2013自2013年底批准發布後,截止2017年底,主要從地方標準(文字標準)——DB65/T035—2010、定值方法——《和田玉實物標準顏色(白玉、青白玉)分類定值方法》和實物標準樣品——GSB16—3061—2013幾個方面進行推廣,先在和田玉市場份額靠前的新疆(各珠寶玉石檢測站、銷售市場等)進行示範推廣,通過觀察、總結在新疆示範推廣後的效果及反映,再逐漸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推廣。GSB16—3061—2013解決了檢測過程中的眾多實際問題,實物標準的科學使用能夠使和田玉的顏色分類及定名的結果準確、穩定、有效,促使檢驗工作順利進行,提高了質檢工作者和田玉分等定級的水平,保護和田玉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利益,使和田玉市場得到規範發展,進而促進和田玉市場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和田玉產業的深入發展。

7、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差異

(1)國家標準「去產地化」

和田玉的礦物成分是透閃石,學術界對和田玉是按產地來劃分還是按礦物成分來劃分存在很大爭議。新疆和田玉實物樣品地方標準界定的是新疆出產的和田玉,而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不論產地,一律按其礦物成分來界定。

(2)國家標準沒有羊脂白玉和黃玉

和田玉實物國家標準樣品以顏色分類,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及墨玉六大類。與新疆2010年6月1日實施的和田玉實物樣品地方標準相比,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少了羊脂白玉和黃玉這兩個分類。在審定和田玉國家標準分類時,大部分專家認為,和田玉既然按顏色分類,那麼羊脂白玉只能算是白玉的一種,而不能另行分類。而黃玉在此前大量的礦物學書中已將其定義為主要礦物成分為托泊石的石頭,這與含有透閃石礦物成分的黃色和田玉明顯不同,為避免名稱混亂,先將黃玉標準擱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