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路「唐探宇宙」,網劇版《唐人街探案》的驚喜與遺憾

骨朵網絡影視 發佈 2020-01-10T03:20:02+00:00

文│ 夏天《曼陀羅之舞》篇尾聲,阿溫與林默擦肩而過,不動聲色微揚嘴角,露出屬於勝利者的微笑,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電影《唐人街探案1》結局,少女思諾對秦風詭笑一幕。

文 │ 夏天

《曼陀羅之舞》篇尾聲,阿溫與林默擦肩而過,不動聲色微揚嘴角,露出屬於勝利者的微笑,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電影《唐人街探案1》結局,少女思諾對秦風詭笑一幕。

不同於往常「影劇聯動」或完整翻拍或另起爐灶的形式,網劇版《唐人街探案》在原電影基礎上,對角色與故事進行延伸,以12集體量講述三個單元故事,並交由柯汶利、來牧寬、姚文逸、戴墨四位導演獨立拍攝,擴展出林默、薩沙、野田昊二等主要人物破解離奇案件,同時嚴格保留著與電影版並行的敘事時空與鏡頭語言。

開篇即拋出大量與影版相呼應的設定:王寶強飾演的唐仁、肖央飾演的警察坤泰以及尚語賢飾演的Kiko在劇中均有出現,泰國唐人街背景、文化、語言乃至街頭追兇鏡頭與影版一致,遵循本格推理,鏡頭調度、運鏡、剪輯風格乃至畫面色調,也都與影版如出一轍。

我更希望《唐人街探案》是一個平台,會有不同類型的偵探,源源不斷地出現在這裡面。」早在電影《唐人街探案2》特輯中,陳思誠就曾表露出打造唐探宇宙的野心,也是其在片中設置全球偵探APP「Crimaster世界名偵探排行榜」的用意所在。而唐探系列獨特的排播方式也讓唐探宇宙「影劇聯動」的效益有著快速兌現的可能:就在劇版收官後第二周,電影《唐人街探案3》即上映,得益於前兩部及劇版的口碑,其貓眼想看人數已達114萬,為第二名《姜子牙》的2.7倍。

「唐探宇宙可以有」,劇版8.0豆瓣評分背後,觀眾不掩期待。

不論劇集內容還是播出形式上,《唐人街探案》系列都成功開闢出一條「影劇聯動」的新模式。儘管網劇版《唐人街探案》驚喜與遺憾並存,現在開始探討「唐探宇宙」的得失還為時尚早,但就目前劇版的品相與市場表現來看,「唐探宇宙」的確有著從無到有的可能。

屬於懸疑劇的「涼風」

「那天是周三,我坐末班地鐵回家,站台上人很少,跟往常沒什麼區別。」開篇,阿溫對著鏡頭講述自己被推下地鐵的詭異經歷,眼神空洞、呆滯,敘事單刀直入進入案件,風格即定下詭譎基調。

第一單元《曼陀羅之舞》出現了天台上白衣女人跳曼陀羅之舞、脖子上憑空出現手印、開車時車離奇加速剎車失靈、水下看到梵天神、人體無故自燃等靈異情節,持續刺激觀眾腎上腺素。與此同時,劇中還呈現了讓普通人有代入感的離奇經歷:人物熟睡時身體上升、經咒幻聽、地板上出現莫名彈珠聲。這些驚悚片中常出現的意向元素,助力劇集氛圍營造,成功構建出第一單元節奏緊湊、疑竇叢生的故事架構。

也正如女警官薩沙所言,「我以為是懸疑片,沒想到是驚悚片。」

網劇《暗黑者》B組導演藺水清曾在搜狐視頻懸疑月活動上,這樣形容懸疑劇,「我認為懸疑劇最難的一點,我不知道我身後有一個鬼或者什麼恐怖的東西,但是我能感覺到後面有一種涼風,這是懸疑劇的核。」當然這僅是一家之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曼陀羅之舞》中,為觀眾帶來這股「涼風」,剛憑藉電影《誤殺》獲認可的導演柯汶利完成得相當出色。

觀眾知道兇手不可能是鬼神,著急揭秘,吊足了胃口。劇版開篇即搏得好彩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驚悚感的成功鋪墊。

當然,一部懸疑作品能夠在觀眾心中久久迴響的始終與人性有關。第一單元中,被害者阿水在許願時希望「可以和我最好的三個朋友,永遠幸福的生活下去」,卻因朋友嫉妒反被殺害;美麗是上帝的禮物,同時也是上帝的詛咒,《玫瑰的名字》里Ivy的悲慘遭遇與無望選擇,都是人性幽暗與未知境遇中,最讓人唏噓不已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亮眼的開篇是驚喜,也是壓力。在第一單元驚悚感帶來的強刺激後,第二單元不能持續輸出帶有感官刺激的懸疑案件,也極易致使口碑回落。第二單元由於交代大量主要人物林默、薩沙、lvy的成長背景,第五集案件信息密度與刺激程度稍有所下降,儘管劇情仍保持在尋常網劇水準之上,但由於懸疑感與刺激性不及第一單元,目前口碑褒貶不一。

第三單元《幽靈邀請賽》還未展開,野田昊二率領的「亞洲五大靈童」將悉數登場,一口氣推出五個年輕偵探,串聯起電影《唐人街探案3》劇情,但新導演、新篇章、新主要人物能否擊中觀眾,仍為未可知。

從人物塑造的得與失

「林黑犬」,當警官以這樣的方式念出林默名字,也側面介紹著人物特質:像狗一樣擁有靈敏的嗅覺。黝黑的皮膚,瘦削的面龐,林默臉上有著「生人勿進」的堅毅,相比於秦風,其破案技能上也有著獨特之處:精通化學,嗅覺靈敏,愛好美食。

在人物塑造上,劇版與影版維持相似設定,主要人物背後都有著不忍觸碰的痛楚:因為父親,秦風想完成一次完美犯罪,而在林默悲慘童年背後,也隱藏著屬於他的原生之罪。人物層次豐富,不失趣味,通過電影《誰先愛上他的》順利轉型的演員邱澤,詮釋得可圈可點。

不過在另一主要人物薩沙的塑造上,則仍有上升空間。為協助觀眾理解劇情,懸疑片中通常會設置一個「小白」角色,引導主人公分享破案過程。在國產懸疑劇中,這一「發問」功能通常交由女性角色承擔,卻往往會在落地過程中,變了味。

在劇版《唐人街探案》中,女警官薩沙對林默「戀愛腦」上身,時而拋出傻白甜式發問,只要有女性靠近林默,就開始表現出嫉妒與猜忌,無破案作用,人物缺乏魅力,引來觀眾「國產推理偵探劇什麼時候能給男主配一個思路清晰正常的女性人民警察當助手」的吐槽。

這的確不是懸疑劇第一次落入同類窠臼。《白夜追兇》中的女警官趙茜、《心靈法醫》中的女警官羅筆芯、《破冰行動》里的陳珂,都曾因為「無腦」飽受觀眾詬病。遺憾的是,在如何安放女性角色上,《唐人街探案》終究還是沒能避免落入「鐵打的聰明偵探,流水的無腦女跟班」的俗套中。

不論是第一單元、第二單元,林默都少不了受不同女性角色仰慕的情節。並且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玫瑰的名字》篇,薩沙在警局中積極破案,尋找重要線索,有著屬於女警察的智慧與勇氣,是警局中的智商「擔當」,讓觀眾對這一角色好感度上升,但卻與第一單元設定存在較大反差。篇章與篇章之間,如何讓角色保持連貫性,劇版仍有值得推敲的空間。

與此同時,劇版唐探對於特殊技能使用過多的嫌疑,如林默除嗅覺異常之外,還能在兇案現場與死者對話,與林默同在孤兒院相識的小愛擁有與貓交流的能力等設置,都讓這部劇略有脫離現實之感。

不過,瑕不掩瑜。總體而言,劇版《唐人街探案》仍稱得上是網劇中少有的具有電影質感的佳作。儘管「電影質感」已經成為影視圈中常用的宣傳用語,但正如導演柯汶利所言,這群新人導演在「用拍電影的方式拍劇」,工整且帶有巧思的長鏡頭、畫面細節、攝影構圖乃至聲音效果,的確都讓這部網劇擁有不輸電影的質感。

據介紹,主創團隊投入114天的努力,輾轉曼谷、東京、高雄等地取景,12集劇集拍攝總時長超過2000小時。就呈現來看,這些不亞於拍攝電影的耗費也都沒有白費。

「唐探宇宙」的可能性

談及《唐人街探案》系列,很難不提及本格推理。

這是推理小說流派之一,與注重寫實的社會派流派相對。本格推理中,創作者通常儘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站在一個平面上,擁有相同數量線索,滿足以解謎為樂趣的觀眾。究其根本,劇版唐探故事的架構並不複雜,但得益於其短劇排播方式,本格推理也能獲得1+1大於2的效益。

以第一單元為例,周三更新兩集,充分的鋪墊吊住觀眾胃口,他們一方面明白兇手不可能是鬼神,但又無法琢磨出真相,一夜之後,周四新上線的兩集即給出答案,讓不少觀眾獲得了推理的樂趣。豆瓣上官方開設《唐人街探案》小組,近5000名成員對劇情展開推理與討論。

在國內,儘管影視市場對於短劇的呼聲一直有,但由於成本營收乃至劇作上的考量,短劇並不多見,劇版《唐人街探案》同樣是一次有益探索。優質懸疑故事以每季形式出現,贏得不錯的市場反饋後再拍續集,對於觀眾、演員、創作者而言這並非壞事,也是英劇、美劇中常採用形式,尤其以懸疑劇為代表,前期鋪墊,後期付費解謎在未來或許不乏單片付費的空間。

事實上,唐探IP的確有著不錯的開發基礎。故事背景設定在唐人街——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聚居的地區,即有中華文化與他國文化的碰撞,同時又由於案件發生在國外,在懸疑探案尺度與審查方面,有著比大多數國產作品更高的創作空間。不斷使用視聽效應和表演的張力,再加上多元文化的融合,唐探IP擁有著多維開發的自由度。

在電影《唐人街探案》首部中,就涉及暹羅連體人、歌野晶午、傑克•福翠爾以及《遺失的鐳》等深度推理愛好者才知曉的「梗」,從單部作品到唐探宇宙,足見陳思誠及其團隊對於推理作品的鐘情與野心。據陳思誠對媒體透露,在其唐探宇宙設想中,也不乏開發遊戲的可能。

據目前的情節來看,劇版第二單元《玫瑰的名字》案件發生於《曼陀羅之舞》之前,介於《唐人街探案》電影首部和第二部之間。而作為劇版收關的《幽靈邀請賽》,則無縫銜接《唐人街探案3》,與全球偵探APP「Crimaster世界名偵探排行榜」直接相連,「唐探宇宙」已初具規模。

儘管劇版中,阿水阿溫跳舞的設計讓人聯想到希區柯克經典電影《迷魂記》,林默人設讓人聯想到《絕命毒師》里的沃特本與《孤獨的美食家》里的井之頭五郎,在校園中的老師戲份,讓人聯想到周星馳電影《百變星君》與《逃學威龍》,手法上也借鑑了不少經典電影,「唐探宇宙」是否能來臨還未可知,但這樣的短劇嘗試、網劇品質、影劇聯動方式,都讓網劇版《唐人街探案》值得在網劇中留下痕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