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創業志》

重塑自我 發佈 2020-01-06T11:02:09+00:00

當我們談論谷歌時,你認為它是什麼樣的公司?我可以想到以下答案:谷歌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搜索公司;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谷歌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最先進的公司;谷歌是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公司,非常重視工程師等。這些答案都是正確的,但並沒有觸及谷歌的本質。

當我們談論谷歌時,你認為它是什麼樣的公司?我可以想到以下答案:谷歌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搜索公司;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谷歌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最先進的公司;谷歌是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公司,非常重視工程師等。這些答案都是正確的,但並沒有觸及谷歌的本質。

如果我們不能把握一家公司的本質,我們就無法把握其所有戰略、產品和決策的本質——就像你不了解「飛輪效應」就無法理解亞馬遜一樣。

全世界都知道智慧型手機的兩個核心作業系統是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谷歌推出安卓系統時,其目的顯然是為了對抗蘋果的IOS,但谷歌的真正意圖是什麼?谷歌在和誰戰鬥?有了這兩個問題,讓我們來看看Android的故事。如果你理解這個故事,你就理解谷歌。很多人可能認為安卓是由谷歌創建的,但事實上,安卓是谷歌收購的一家公司。

當然,很少有人知道,谷歌收購安卓時,根本就沒有手機這回事。世界上105個系統。Android的創始人叫division。也被稱為「安卓之父」的安迪·魯賓,是一個天才的項目。現在,他已經離開谷歌,開始從事機器人業務。

2005年谷歌收購安卓時,它只有22個月的歷史。當時,安卓正在融資,在三星拒絕之後,谷歌決定直接收購安卓。雖然具體數字沒有公布,但據說谷歌當時只花了5000萬美元,這項交易是谷歌歷史上最成功的收購。

關鍵的時間點是2005年,離顛覆性的iPhone還有兩年的時間。谷歌不知道蘋果正在開發一個基於蘋果保密性的新手機系統。所以谷歌收購安卓並不是對抗IOS,那麼它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對抗微軟。確切地說,這是一款針對windows系統的手機——windows phone。他的原話是:在座的大多數人可能都經歷過PC時代的革命。這是我們生活中一場非常重要的革命。它始於20世紀80年代,歷時25年。但如果你回頭看看史。25年來,世界上大多數人只有一個作業系統windows。

谷歌不可能允許在智慧型手機時代發生同樣的壟斷。

後來,大家都熟悉了這段歷史。事實上,蘋果出人意料地開始統治新時代十年。但這恰恰表明,谷歌收購安卓是一種防禦性舉措——2005年,全世界都認為微軟的移動作業系統Windows Phone會像PC時代的Windows電腦一樣成功。

當然,在2007年1月蘋果發布iPhone之後,谷歌和安卓的整個關注點從「捍衛微軟」變成了「抵制蘋果」。

事實上,早在2009年,谷歌就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們在谷歌地圖上開發了一個新功能。在英語中,他們在十月份做了「輪流領航員」。其實,實現的功能是,當你導航時,系統可以提示你如何轉彎,如何在哪個具體路口行走——其實,這是現在導航地圖應用的標準配置,但這個功能是谷歌首先開發的。

當它被開發出來時,谷歌決定:這個功能是專為Android開發的。如果你使用手機,即使你下載谷歌地圖,它也不同於安卓的版本。事實上,在激烈的競爭中,這類決策對於兩家公司來說是很容易做出的。

事實上,你會在很多公司看到這種行為。但直到幾年後,谷歌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這個錯誤本質上是由於一個問題:谷歌在智慧型手機時代被採用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弄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實上,如果你比較蘋果,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歡比較蘋果谷歌,但事實上,他們的業務性質是非常不同的。

一個是垂直公司,另一個是平行公司——這裡的「垂直」和「平行」的概念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垂直場」或「平台」。典型的垂直公司是蘋果公司。

眾所周知,蘋果是一家硬體公司,其主要利潤來自iPhone和MAC系列。像蘋果這樣的公司註定要為一部分人服務,從他們的設備中賺錢,玩一個零和遊戲。因為買蘋果的人很難買三星,反之亦然。

蘋果來說,市場份額很重要,但利潤份額更重要。讓我換一種說法。

蘋果的戰略是提供相對高端的設備,放棄一些客戶群,專注於這些。那些願意為蘋果產品和品牌支付高額利潤的人,以使利潤最大化。

對於一家平行公司谷歌來說,其整個商業模式都是以廣告為基礎的,都是基於服務的。Facebook非常強大,擁有20億用戶和全球6款社交軟體。但事實上,谷歌是擁有「十億級」用戶的產品最多的公司。你可以隨意數數:谷歌搜索,GMA電子郵件,youtube視頻,谷歌地圖,Chrome瀏覽器、Android系統和Google play應用程式商店。

谷歌公司的自然使命是讓儘可能多的人使用其服務,不是相反的,限制使用其服務的人數。我們看看這兩家公司的財務結構,我們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蘋果的成本高於研發。

除設計外,大部分成本來自設備本身的材料成本和供應鏈成本。谷歌的成本主要是固定的——工程師、服務。

因此,如果蘋果銷售1000萬部和1億部手機,公司的成本可能會發生變化。它很大,谷歌只能分擔固定成本,吸引儘可能多的用戶。

這就是安卓犯的錯誤,當你把最好的功能留給你自己的平台時,你拒絕了大量的潛在用戶,背叛了你的商業模式。

那麼這個新問題來了,谷歌又要如何調整戰略方向,重新步入輝煌呢?請繼續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