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人還能告老還鄉嗎?

品牌農業智庫 發佈 2020-01-08T07:38:51+00:00

歡迎關注品牌農業智庫自古以來,我們的鄉土觀念就很重,不論是做官的仕人,還是商人遊子,都有一種想法,就是晚年回到生養自己的故土,「葉落歸根」。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年齡一過五十,連做夢都是童年的印記,特別是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雲,小時候的事是終身難忘的。

歡迎關注品牌農業智庫

自古以來,我們的鄉土觀念就很重,不論是做官的仕人,還是商人遊子,都有一種想法,就是晚年回到生養自己的故土,「葉落歸根」。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年齡一過五十,連做夢都是童年的印記,特別是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雲,小時候的事是終身難忘的。

總盼望著哪一天退休,可以告老還鄉,再去追尋童年時親切的鄉音與熟悉的鄉人,那麼,今天的中國人還能告老還鄉嗎?


老了有條件返回鄉村時,你已經離不開城市

我的一位朋友,率先在北京遠郊區租購了農家大院,過上了歸隱生活。可是沒過多久,他又遷回城裡繼續蝸居,一問起來,他搖頭:農村雖好,卻有太多的不便。

另一朋友在六環外購置了獨幢別墅,帶著一畝地的大院,讓人分外眼紅。她曾盛情邀請,我們一行人去聚會了兩次,不僅太遠而且太堵,來回一次,無疑是一次長征。

晚上的別墅區燈光昏暗,偶爾一兩聲狗吠,也是一幅農村的冷清畫面。

老了,我們或許有空有閒有錢了,有條件返回鄉村,但你已離不開城市,離不開現代文明的便利,回鄉之路遙遙無期。


但即便如此,心底的那一份情結一直揮之不去。

連我這樣沒有發達的人,也曾熱情萬分地到郊區包地,幾家合夥花了一萬元錢,在業主的一再催促下,總共才去了三次,收穫的是三袋已經過熟的蔬菜,這是我家吃過的最貴的菜。

接著我又把不多的儲蓄,用在河北某村購買商品房,活活錯過北京房價翻跟頭的機會。

當時打動我的,是開車穿過玉米林的感覺,就像將軍檢閱士兵,風中傳來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回聲,還有樓頂三百平米的大平台,開發商說你可以隨意養花種菜,那是看透了我們心底的情結。

標準化的農村,透著整齊劃一的單調感

去浙江省松陽縣考察,這是浙西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既有百里稻花香的松古盆地,更有綿延起伏的青山,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地處甌江上游的交通條件,使其成為具有18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

在農業文明時代,松陽是典型的富饒文明之地,耕讀傳家,在中國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一縣就誕生了96名進士,確實了不起。

近代的菸葉和茶葉種植,也給這塊古老的大地帶來財源滾滾,留下了一百多座古色古香的傳統村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同樣讓松陽農村逐漸衰敗起來,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夕陽下的老屋仍然莊嚴,卻掩蓋不了日益的頹唐。村裡隨處可見孤獨的老人,他們仍舊勤勞地堅守著農業和家園,只有那隻老黃狗還忠實陪伴他們的生活。

歷史風水輪流轉,被城市化丟下的松陽,今天突然間又珍貴起來。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8%,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達95.5%,水質達標率更是100%,「百里鄉村百里茶,一路山水一路景」,連破敗的老房子也煥發了青春,西屏鎮被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到松陽的第一天,我們住在四星級的天元名都酒店,位於沿河打造出的城市新區,高樓林立,樓下就是漂亮的河濱公園,夜晚的燈光映射出城市的繁華。


和所有的城市一樣,標準化的房間和標準化的餐飲,讓人經常不知身在何處。

我總結為「三星級以上的賓館無差別,縣級以上的飯菜無特色」,工業化和城市化下的標準化,讓人感到整齊劃一帶來的現代性壓迫。

松陽老街的石板路在燈光下發出誘人的光芒,給人一種過去與現在的真實聯通,那些陳舊的房屋讓人看到童年的時光:

理髮店的舊椅子、麵館的胖大嫂、鐵匠鋪的爐火,都讓空氣里泛著親切和安祥,讓人有種回到老家的寧靜。

如何發掘出中國鄉村的自身價值?

中國快速的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繁榮的城市襯托下的衰敗農村,一度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近幾年春節的回鄉報導,總有些悲悲戚戚,不斷增加著人們的憂慮。回溯二三代,我們都是農民出身,回憶童年時光,我們大多來自鄉村。

中國鄉村何處去?既有濃濃的鄉愁,也不乏城市人在混凝土叢林壓迫下的焦躁,甚至還有城市人對農村人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近代工業文明的入侵,從根本上打亂了中國農村的文化生態,清末開始的保甲制度,不僅讓王權侵入基層,而且改變了城鄉的循環結構,農村成為向城市供應人力、物力、財力之地。

只有單向的輸出而幾乎沒有反饋,於是鄉村不僅是貧睏了,甚至是枯竭了。


發達一點的農村最早將田地分作「田底」和「田面」,讓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農村精英紛紛進城入鎮另謀生計,土地及其承載的鄉土文化都不斷失去魅力。

中國農村數千年都在貢獻和輸出,就像擠幹了奶的母牛,正在憔悴地老去。拯救鄉村、拯救老屋,一場新鄉建運動也在網際網路推動下風起雲湧。

早在十年以前,在北京遠郊的長城腳下的北溝村,看到了中國鄉村復興的希望。

這裡距懷柔城區還有18公里,以種植核桃和板栗著名。富裕起來的村民,紛紛搬離祖祖輩輩傳承下來依山就勢的石頭房,住進了城裡人一樣的現代樓房。

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外國人,最早發現了這一契機,他們租下農民空閒的祖屋和院落,對內部進行現代化的改造。

據說最多的一戶花了一千萬元來裝修改建,房屋的外表幾乎不變,內部卻時尚而新穎,特別是躺在床上看星星的設計,讓城裡人充滿浪漫的幻想。


北溝村和京郊的旅遊業由此迅速發展,北京人也不斷走向農村租住農家舊房。農家院、農家菜、農家樂的鄉村旅遊在全國都蓬勃興起。

在松陽認識一位退休幹部,他早就習慣了縣城裡的生活,任由鄉下的老屋破敗坍塌。新興的鄉村旅遊讓他看到商機,重新整修的老房子,不僅讓他有了新工作,而且田園詩般的生活,讓昔日的同事們羨慕不已。

經過十多年的新農村建設,中國的鄉村基礎設施不斷改進,城鄉之間的交通、通訊、水電、醫療等各方面的差距都在不斷縮小,特別是網際網路帶來的城鄉一體化,「天涯若比鄰」讓距離不是問題,網絡支付早就走進了千村萬戶。


鄉村的生態價值以及幾千年積澱的優秀傳統文化,自有城市無可比擬的地方,那種親近自然、呼吸舒暢、靈肉合一、民風敦厚、相親相敬、和諧共生的感覺,不僅讓我們在鄉愁中找到心靈的歸宿,更讓人看到當代鄉村的獨特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