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戰略反攻階段正面會戰中戰場殺敵人數盤點(1944-1945)

遨遊史海 發佈 2020-01-01T07:13:33+00:00

自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同日軍進行了24次正面戰場大會戰。有專家指出,在八年抗戰中,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後進行大會戰24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戰鬥3.89萬餘次,斃傷日軍85.9萬餘人,自己付出了322萬人的重大傷亡。

自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同日軍進行了24次正面戰場大會戰。有專家指出,在八年抗戰中,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後進行大會戰24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戰鬥3.89萬餘次,斃傷日軍85.9萬餘人,自己付出了322萬人的重大傷亡。國民黨軍隊廣大官兵血灑疆場,佟麟閣、趙登禹、郝夢齡、張自忠、戴安瀾等一大批高級將領為國捐軀。


接下來我們主要盤點抗戰後期不為人熟知的會戰情況

豫中會戰:日軍傷亡數字不詳

(1944年4月—5月25日)

豫中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一部分,日本軍國主義根據「一號作戰計劃」,發動了以打通平漢鐵路南段,消滅中國軍隊湯恩伯部主力為目的的「河南會戰」,史稱「豫中會戰」。其中「許昌保衛戰」成了當時這場戰役最為慘烈的戰鬥之一。由於國民革命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劃。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湯恩伯、蔣鼎文、胡宗南、李家鈺、何國柱、呂公良(陣亡)

長(沙)衡(陽)會戰:日軍傷亡數萬人


(1944年5月—8月)

長衡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二部分,豫中會戰的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革命軍在衡陽進行了長達47天的抵抗,最終沒有支援而遭到失敗。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統計中國軍隊損失90557人(死49370人),日軍傷亡66809人。而日軍第11軍統計,至衡陽失守時,中國軍隊陣亡66468人,被俘22460人。從會戰開始至7月20日,日軍戰死3860人,戰傷8327人,病7099人,總計傷亡減員19286人。但日軍估計至8月中旬傷亡人數當達4萬至5萬人。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岳、方先覺、周慶祥、容有略、葛先才

桂(林)柳(州)會戰:日軍傷亡數字不詳

(1944年8月—12月10日)

桂柳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三部分,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美軍兩大空軍基地和打通大陸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交通線,發動桂柳會戰。由於蔣和桂系之間的矛盾,這次會戰國民黨兵力嚴重不足,導致桂林柳州相繼失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白崇禧、張發奎、韋雲淞、闞維雍(陣亡)、孫元良

豫西鄂北會戰:日軍傷亡1.5萬人

(1943年3月—4月18日)

歷時兩月的豫西鄂北會戰,日軍雖占領老河口空軍機場,完成預期任務。但並未抑制住中美空軍的活動。據《抗日戰史》記載,整個會戰,中國軍隊傷亡3.5萬人,日軍傷亡1.5萬人。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劉峙、孫震

湘西會戰:日軍傷亡減員上萬人

(1945年4月—6月)

湘西會戰,中國新編第6軍空運回國,參加湘西會戰。

中美空軍襲擊日軍在湘西的軍事目標。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會戰,是國軍給日軍最嚴厲的打擊之一,也是中日戰爭的一次攤牌作戰。國民革命軍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創造了雪峰山大捷。據中國第四方面軍統計,斃傷日軍近3萬人,中方傷亡1.8萬人。又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抗戰勝利時的統計,殺傷日軍28174人,俘虜247人。在台灣當局1989年編印的《抗日戰史》記為殺傷日軍36358人,俘虜204人。而據日軍第20軍當時的統計,戰死1017人,病死2181人,傷1181人,生病記載:4月份5336人,5月份4657人,6月份14647人。一說日方統計其傷亡數為26516人。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王耀武、施中誠、胡璉、李天霞、廖耀湘、韓璇

更多歷史知識請關注遨遊史海獲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