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票房為王,知名導演的滑鐵盧,看看國內張藝謀等的票房慘案

金子說說事 發佈 2020-01-06T00:51:31+00:00

國內名導的票房慘案:張藝謀:《金陵十三釵》,投資6億,全球票房約8億(國內6.2億,國外約2億)直接造成二張分家,新畫面公司解體。馮小剛:《1942》,投資2.1億元,票房3.64億(按馮導說需要7億票房才盈利,所以說是大虧)。

國內名導的票房慘案:

張藝謀:《金陵十三釵》,投資6億,全球票房約8億(國內6.2億,國外約2億)直接造成二張分家,新畫面公司解體。

馮小剛:《1942》,投資2.1億元,票房3.64億(按馮導說需要7億票房才盈利,所以說是大虧)。

陳凱歌:《荊軻刺秦王》,投資7000萬,票房1000萬;《無極》,投資3.4億,票房1.81億(口碑,票房雙撲街)。

姜文:《鬼子來了》,成本約3000萬,該片被廣電封殺,沒有在國內上映,姜文本人也被重罰,七年沒有拍電影,影片全球票房約2萬美金;《太陽照常升起》,投資5000多萬,票房1200多萬;《一步之遙》,投資3億,票房5.14億。

吳宇森:《太平輪》,投資高達3億,上下兩部票房總共約2.5億。

田壯壯:《藍風箏》,投資約3000萬,國內禁映,田壯壯直接被廣電封殺10年,全球票房約100萬。

陸川:《王的盛宴》,投資1億多,票房5000多萬(也是口碑票房雙撲街)。

陳可辛:《投名狀》,投資3億,票房3.5億,也是大虧。

爾冬升:《三少爺的劍》,投資1億,票房1.01億。

王小帥:《日照重慶》,投資3000萬,票房。

魏德聖:《賽德克巴萊》,投資1.5億,票房2億,按照分帳比例計算,製片方至少虧損了1.2億,賽德克巴萊製作長達十二年,影片很棒,是201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八部候選片子之一。

根據中國票房分帳規則,影片製片方獲得的凈收入為總票房的33%,所以影片至少要獲得三倍於成本的票房收入,製片方才算收回成本。

下面重點說一下《金陵十三釵》,這部片子是2011年上映的,是那一年的沖奧之作,電影有40%對話是英語,投資更是宣稱高達6億,被當時的媒體稱之為航母片。出品人也是新畫面公司老總張偉平,為拍這部片子將自己的房子作了抵押,同時為了能更大程度獲利還推動了中國電影製片方與院系之間分帳比例的談判(出品人想獲得票房的40%,但最後好像談崩了)對於片子的票房目標更是劍指10億(10億剛夠保本)。這部片子陣容強大,不僅有國師張藝謀導演全片,還有奧斯卡小金人獲得者克里斯蒂安貝爾加盟,倪妮也是從這部電影中海選出來並最終走紅的。片子質量也不錯,豆瓣評分為8分,可最終國內只獲得了約6億人民幣的票房,各大獎項幾乎顆粒無收。票房慘敗直接導致了二張分家對簿公堂,新畫面公司解體,張藝謀本人與樂視合作。主要原因,一是該片講述的「南京大屠殺」故事過於沉重,許多人不願意去看這類片子。第二個是該片選擇在賀歲檔上映,沉重的氛圍與賀歲檔開開心心的氛圍十分違和,間接導致競爭對手《龍門飛甲》票房脫穎而出。第三是該片選擇了飢餓營銷的手段最終並沒有反向引起觀眾興趣反而造成宣傳力度不夠的困境,第四是海外觀眾並不買帳,金陵十三釵在英美國家被影評人廣泛批評質疑,有影評人就非常不理解為什麼會有女人在大冬天穿旗袍,該片在日本未能上映,北美發行也遇冷,最終海外票房也十分慘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