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動亂,殆始於桓靈二帝,那麼當初為何偏偏選擇他們為帝?

敘三國 發佈 2020-02-24T19:00:15+00:00

如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所言,"七實三虛"的《三國演義》中,第一回開頭部分的"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雖然二帝執政期間發生黨錮之禍、黃巾軍起義、十常侍之亂等動搖王朝根基的大事件,其實它是東漢王朝的長年累月積

如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所言,"七實三虛"的《三國演義》中,第一回開頭部分的"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 雖然二帝執政期間發生黨錮之禍、黃巾軍起義、十常侍之亂等動搖王朝根基的大事件,其實它是東漢王朝的長年累月積攢下來N多弊端,到桓、靈帝期間火山般爆發出來而已,之所以不能完全歸罪於桓、靈二帝。

惟《三國演義》則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致觀者往往為所惑亂。>>> 《丙辰扎記》

但話說過來,事實上二帝荒淫無道的行為加速了王朝的滅亡,故此兩人負有不可推卸的巨大責任。那麼有人會想,難道當時只能選擇極其奇葩的兩位,別無他選?為了揭開這個謎團,首先了解一下,東漢王朝當時狀況。

外戚、宦官輪班專權

從上列表可知,東漢王朝共有十四位皇帝,其中第四位皇帝漢和帝起,均為即位年齡(虛歲)不超過十五歲的兒皇帝,最小的漢殤帝即位之時剛滿百日,還在襁褓中咿呀咿呀的的嬰兒,也稱之為"百日皇帝",最大的漢桓帝才為十五歲,也是小屁孩,能自理生活已經是萬幸,談何治理國家。

之所以,自然而然由皇太后垂簾聽政,重用其家人,外戚逐漸掌控權力;皇帝長大之後,不甘心當傀儡皇帝,於是聯合他人剪除外戚勢力。在外戚集團的淫威及阻攔下,朝廷大臣們根本無法親近皇帝,之所以前面所指他人只能為天天陪伴皇帝左右的宦官們。協助皇帝奪取權力的宦官們,極其受到皇帝信任與寵愛,逐步掌控權力;舊外戚被宦官勢力剷除之後,新的外戚勢力會發展起立,就是皇后的家族,待皇帝去世,其兒子(或者外藩同宗小孩)即位後,皇后成為皇太后臨朝攝政,又重用外戚而逐步掌控權力,之後小皇帝長大之後聯合宦官剷除外戚,又宦官專權……如此反覆循環。如此大環境中,桓、靈帝是怎樣成為皇帝的呢?

漢桓帝劉志

劉炟為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子,史料記載共有八子三女,從東漢第四任皇帝起,均為其子孫,除去直接繼承其位的四子劉肇支脈外;第三子清河王劉慶支脈出皇帝最多,其數量為三位;其次為六子劉開支脈,其數量為二位;然後為長子劉伉、五子支脈各一位;剩餘二子、七子、八子支脈中沒有出現過皇帝。

梁太后梁妠為大將軍梁商之女,第八位皇帝漢順帝劉保的皇后,膝下無子,漢順帝去世之後,立年僅二歲的皇太子劉炳為帝,皇太后梁納臨朝攝政,不久沖帝劉炳因病去世,在位僅僅五個月;之後梁氏兄妹(皇太后梁納和哥哥大將軍梁冀)立渤海王劉鴻之子,年僅八歲的劉纘為帝,梁太后繼續攝政,梁氏家族繼續掌控朝政。

漢桓帝前任為漢質帝劉纘,雖年幼但聰明靈慧,本初元年(146),才九歲的小孩,在朝會上眨著眼睛注視大將軍梁冀說:"此跋扈將軍也!"梁冀聽到之後,懷恨在心。不久,梁冀指使皇帝身邊侍從在糖餅里放上毒藥,皇帝進餐之後,藥性發作而死。

閏月甲申(六月初一),大將軍梁冀潛行鴆弒,帝崩於玉堂前殿,年九歲。>>>《後漢書·質帝紀》

不管怎樣,明面上天下不能沒有皇帝,於是梁冀假模假樣地召集三公、二千石官員和列侯等重臣們,商議定策。太尉李固、大鴻臚杜喬等大臣們認為,清河王劉蒜既成熟穩重又有德行,且有既尊貴又親的皇家血統,是皇位繼承人的最佳人選。劉蒜為清河王劉延平之子,樂安王劉寵之孫,渤海王劉鴻的親侄子,第十位皇帝質帝的堂兄。

但是,實際掌權者大將軍梁冀,可不樂意,深感憤怒,私心驅動下,從心底里一萬個不願意,讓既年長又有為的人成為皇帝,削弱其權力,他所希望的人選為容易掌控的年幼無知的兒皇帝,既然是自己召集大家商討,之所以又不能太露骨地表明其態度,只能自個兒心裡干著急。

蒜為人嚴重,動止有度,朝臣太尉李固等莫不歸心焉。初,中常侍曹騰謁蒜,蒜不為禮,宦者由此惡之。>>>《後漢書·章帝八王傳》

此時,正好還有人也反對劉蒜上位,其人為大名鼎鼎的梟雄曹操之養祖父,中常侍曹騰,曾經他拜訪劉蒜之時,沒有向他施禮而心裡憎恨劉蒜。曹騰可了不得,永寧元年(120)起,侍候當時皇太子劉保讀書,且很受其寵,在皇宮至少待了二十五六年,在盤根錯節的後宮中極具影響力的實權派人物。

曹騰聽聞消息之後,趕緊找到大將軍梁冀,極力反對劉蒜即位,積極推薦蠡吾侯劉志為帝,說是若讓劉蒜上位等於是自找殺身之禍,正好有此意的梁冀,與曹騰一拍即合,組成挺劉志派聯盟。

曹騰等聞之,夜往說冀曰:"將軍累世有椒房之親,東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將軍受禍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 >>>《資治通鑑·漢紀》

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輪番專權,之所以宦官勢力極其強大,外戚梁冀得到宦官的支持,可謂強強聯手,胳膊擰不過大腿,雖太尉李固等人一直堅持己見,卻無濟於事,反而惹怒梁冀。六月初五,他入宮說服其妹梁太后,罷免太尉李固。六月初七,梁太后派大將軍梁冀持符節,以封為王的皇子專用車-青蓋車迎接蠡吾侯劉志進入南宮,並當天即位。當時,劉志為年僅十五歲的大孩子,顯而易見,朝政還是由梁太后把持。很多人會有疑問,有何緣故劉志如此受到梁氏家族的青睞?究竟是何方神仙?

會質帝崩,太后遂與兄大將軍冀定策禁中,閏月庚寅(六月初七),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入南宮,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太后猶臨朝政。>>> 《後漢書·桓帝紀》

首先了解其父劉翼,他為河間王劉開的次子,就是說不是嫡長子,故此頂多弄個侯之類爵位,但人一旦時來運轉擋也擋不住,無意間被當時的鄧太后之邀,其父劉開帶著劉翼到京城,鄧太后一見面就被劉翼漂亮的儀容感到很驚異,於是立為漢和帝長子平原王劉勝的後嗣,還特意讓他留在京城,之後被封為平原王,奉祀劉勝。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鄧太后去世之後,其兄長大將軍鄧騭兄弟及劉翼,被人誣陷為圖謀不軌,覬覦帝位,懷有大逆不道之心。這可是殺頭之罪,還好劉翼只是被貶為都鄉侯,遣回河間。一落千丈的劉翼謝絕賓客,閉門自處,經過八九年之後,在其父劉開的多方活動之下,才封為蠡吾侯。算是沒落的貴族,無實力可言,其實也就是被梁氏兄妹所青睞的原因之一。

劉志的母親匽明為劉翼小妾,他為庶長子,身為庶子其身份不太尊貴,劉翼去世後襲爵為侯。看來劉志運氣還算不錯,當時,梁太后正在打算把其妹妹嫁給劉志為妻,於是徵召劉志至京都洛陽,剛好抵達夏門亭之時,正遇上漢質帝駕崩。正在苦於尋找傀儡皇帝的梁氏兄妹,覺得若劉志當上皇帝,則妹妹梁氏可以成為皇后,可不是更加鞏固梁氏家族地位,加之有宦官曹騰的推薦,何樂而不為,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迫不及待地張羅,迎接當天就讓劉志即位。

本初元年,梁太后征帝到夏門亭,將妻以女弟。>>> 《後漢書·桓帝紀》

雖然梁氏兄妹為了私心,選擇年幼無知的劉志立為皇帝,但是也未能避免東漢末年"魔咒",長大之後的漢桓帝,如其他前輩們一樣,梁太后一去世,則聯合被世人稱之為"五侯"的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誅殺梁冀及其同黨,如願摘掉傀儡皇帝帽子,終於親自執政。

但或許被梁氏家族欺人太甚,壓抑已久,桓帝的淫慾大爆發。梁太后死後,就更加疏遠梁皇后,不久梁皇后憂憤而病死,之後又立鄧皇后、竇皇后,共三位皇后,還大量封貴人,其數量多達十幾位,才女無數,後宮之女總共五六千人,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創舉。

按五千人計算,假如桓帝每天榮幸一位宮女,一天不漏,也需要十三年多,真是無語,畢竟人的身體不是鋼鐵,怎能承受如此負重,終究掏空身體,三十七歲,年紀輕輕就升到天堂拜見上帝了。其賣官鬻爵、寵信宦官專權、製造黨錮等等荒誕行為,大家都比較熟悉,就不再扒了,再聊一下與桓帝臭味相同的靈帝吧。

據桓帝納三皇后,又博採宮女五六千人,並無子也。>>> 《帝王紀》

漢靈帝

或許桓帝荒淫無度而遭報應,膝下無子,如東漢末年大多數外戚一樣,皇太后竇氏家族也選擇年幼無知的解瀆亭侯劉宏,立為新的兒皇帝。那麼竇氏家族為何選擇他呢?必有其因,了解一下其究竟。

首先,了解一下桓帝與靈帝關係,靈帝之父劉萇為解瀆亭侯劉淑長子,劉淑為河間王劉開四子。桓帝之父劉翼為河間王劉開次子,即劉淑和劉翼為親兄弟,由此可知,桓帝為靈帝的堂叔。東漢中後期,從外藩入主的皇帝都是漢章帝之後,主要原因是血緣關係很親近,之所以竇氏家族首先也是漢章帝之後。

當時,漢桓帝去世之後,竇皇后被尊位皇太后,臨朝主持朝政,其父城門校尉竇武為了商議確定新皇帝人選,徵召侍御史劉儵詢問劉姓皇族中的賢才,劉儵推薦解瀆亭侯劉宏。於是竇武入宮秉報竇太后,在宮禁中決策,任命劉儵為守光祿大夫,和中常侍曹節共同持節,率領中黃門、虎賁武士、羽林軍等一千人,前往迎接僅十二歲的劉宏。

劉儵的史料記載有限,無法準確斷定與漢靈帝的關係,但有一點為他也是河間國人,故此,推測與劉志家族肯定有些來往,且關係不一般,之所以所推劉志。之後,劉儵被中常侍王甫所殺,其弟劉郃聯合少府陳球,司隸校尉陽球等人誅殺王甫及其黨。靈帝追憫劉倏的功勞,就重用劉郃以示回報,其官至大鴻臚、司徒,但後來靈帝聽信中常侍曹節讒言,劉郃被下獄處死。

當上皇帝的劉宏,雖不是桓帝的親生兒子,卻完美地"遺傳"其"優良基因",荒誕之道上有過之而無不及,猶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桓帝之時也賣官鬻爵,但比起靈帝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靈帝把生意做到爐火純青的巔峰之上。在西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如官秩二千石的價格為二千萬錢,官秩為四百石的價格為四百萬錢,根據買家的德行依次還有折扣價格,只出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錢。

還有,價格透明公平,如購買縣令,根據每個縣的大小、人口、貧富差異合理定價格;人性化服務,富人以現金交易,窮人則到任之後,按原定價格兩倍償還;靈帝還私下通過左右,出賣三公九卿官職,三公為一千萬錢,九卿為五百萬錢,如曹操之父曹嵩就是花一億錢購買太尉職位,如此看來,生意異常火爆,估計中間介紹人吃回扣很厲害,不然明碼標價一千萬的太尉,實際上怎麼會出十倍價格呢?以致於,靈帝還嘆惜桓帝不懂經營家產,沒有私錢,由此看來,靈帝在做生意方面還真有一手,只可惜當上皇帝,"專業不對口"未能充分發揮其特長。

初開西邸賣官,入錢各有差: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於西園立庫以貯之。或詣闕上書占令長,隨縣好醜,豐約有賈。富者則先入錢,貧者到官然後倍輸。又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初,帝為侯時常苦貧,及即位,每嘆桓帝不能作家居,崐曾無私錢,故賣官聚錢以為私藏。>>> 《資治通鑑·漢紀》

還有,寵信十常侍,甚至經常有失皇帝尊嚴地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真是奇葩皇帝,古今往來,把宦官叫成父母的皇帝,世上絕無僅有,只屬於他了。

他的荒誕行為舉不勝舉,如宮中設置市場讓宮女們做買賣;別出心裁地在宮內驅趕驢車逗玩,使都城內敗家子弟們跟風玩時髦,驢價飆升;讓宮女脫光衣服,赤身裸體地嬉戲追逐的"裸游館";為了方便滿足自己私慾,還令宮女們穿開襠褲;西園遛狗,給狗戴上官帽,懸綬帶等等沒有他想不出來的花樣,若當時有吉尼斯紀錄,真不知取得多少次桂冠,若把這些"聰明"用在政務上多好,真讓人抓狂著急。

還在治理國家上,犯了致命錯誤,其一讓宦官專政,其二製造黨錮之禍,其三設置州牧,導致各地軍閥割據,逐漸建立其獨立王國,不受朝廷控制,加上黃巾軍起義的爆發,最終導致東漢王朝加速滅亡。

結語

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看,倘若桓、靈帝沒有被大有私心的"皇太后"外戚家族盯上,榮幸地選定為傀儡皇帝,則會不太風光,至少安穩地當著自己侯爺,平平淡淡過一生,不致於,千世萬代被後人詬病。故此,一方面二帝也是被不懷好意的某些人利用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荒淫無度行為結出的"果實",之所以不能怨天怨地,勿怪別人,只因當初自己所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