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在2019年:《哪吒》引領320%飆漲,北美打破「零的紀錄」

數影洞察 發佈 2020-01-05T01:08:02+00:00

2019年收官之際,國產動畫再度成為輿論的焦點:定檔大年初一的《姜子牙》發布正式預告,成功點燃國產動畫的網絡熱度。此番《姜子牙》進軍春節檔,將與常年占據「地利」的《熊出沒》對壘,這場正面交鋒的結果令人期待。

2019年收官之際,國產動畫再度成為輿論的焦點:定檔大年初一的《姜子牙》發布正式預告,成功點燃國產動畫的網絡熱度。此番《姜子牙》進軍春節檔,將與常年占據「地利」的《熊出沒》對壘,這場正面交鋒的結果令人期待。

與此同時,經過年底影院票房數字的集中補錄,《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計正式突破50億元人民幣,成為有統計以來第二部撞線的電影,也為國產動畫的「奇蹟年」畫上圓滿的句號。更重要的是,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為代表、取材於傳統神話故事和角色的原創作品,在與《熊出沒·原始時代》等劇場版的對決中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將逐漸成長為國產動畫的中堅力量。

另一邊廂,《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在國內擊碎「天花板」,也在海外打開更多的市場空間,包括首度在北美為國產動畫留下足跡。在原本就瞄準全球市場的中美合拍片《雪人奇緣》之外,排名前列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沒·原始時代》和《白蛇:緣起》都在積極出海,成為「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有益補充。

不過,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帶來的「光環」之外,也同樣不能忽視動畫電影占比仍然偏低、行業兩極分化猶有加劇等挑戰,這將為國產動畫未來的發展路徑指明方向。

回顧2019年,國產動畫在多個層面都取得歷史性突破,但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也再度浮出水面,未來國漫的發展將時刻牽引著觀者的注意力。

一、國產動畫崛起:《哪吒》引領320%暴漲,口碑助推效應顯著


2019年,動畫電影崛起為國產陣營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據初步統計,2019年共有超過30部國產動畫電影(含合拍片)登陸院線,年度總票房超過70億元,同比增長率達到驚人的320%。從單片來看,《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逾50億元的成績問鼎年冠,將國產科幻「破冰之作」《流浪地球》(46.8億)挑落馬下,展現出不遜於真人電影的巨大能量;另外,《哪吒之魔童降世》僅公映5天便突破10億大關,最終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保持的原紀錄提升了5倍有餘,為國產動畫打開了全新的票房空間。

除了貢獻逾七成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外,還有4部國產動畫突破1億元關口,包括《熊出沒·原始時代》(7.18億)、《白蛇:緣起》(4.54億)和《羅小黑戰記》(3.15億)和《雪人奇緣》(1.27億),這一數量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緊隨其後的《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改編自超人氣小說《全職高手》番外,是榜單上唯一的「影文聯動」改編案例;餘下席次則以常年推出的系列劇場版為主,但票房都在5千萬元以下,並未穿透原有的市場「天花板」。

另外,《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豆瓣評分達到8.5分(118萬人評價),在所有國產動畫中領跑;票房位居前列的《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同樣落在8分上下,顯示出市場收益與觀眾口碑的正相關效應。而評價稍遜一籌的作品中,僅有《熊出沒·原始時代》憑藉春節檔的優勢脫穎而出,而《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豬豬俠·不可思議的世界》、《賽爾號大電影7:瘋狂機器城》等甚至低於及格線,為不及預期的票房成績留下註腳。

在過去5年中,國產動畫經歷了高開低走再修復的曲線:2015年,國產動畫的總票房首度打開20億元「關口」,貢獻近一半份額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當居首功。2016年,雖然在中美合拍的《功夫熊貓3》助力下達到24億的高位,但《大魚海棠》卻被口碑拖累止步於5.65億,未能在票房上實現新的突破。2017年,《熊出沒·奇幻空間》(4.89億)和《十萬個冷笑話2》(1.24億)難以撐起全局,缺少強片助陣的國產動畫同比下滑逾四成,風評上佳的《大護法》(8246萬)等佳作則成為「遺珠」。不過從2018年開始,國產動畫的總票房重拾升勢,並在今年抵達71.2億的巔峰,幾乎相當於過去四年的總和。

當然,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己之力」帶來的票房飆升還只是特例,國產動畫能否保持穩定輸出將成為觀察重點。


二、出海收穫佳績:《哪吒》北美打破「零的紀錄」,由點及面拓展海外版圖


與此同時,國產動畫在今年的出海版圖上取得更多進展,包括首度在大洋彼岸收穫佳績。

首先,在北美院線這一票房高地,今年首度留下國產動畫的足跡:8月29日,攜國內突破40億大關的聲威,《哪吒之魔童降世》率先放出IMAX 3D版,共在66家影院進帳101萬美元;在9月6日加開69家影院至135家影院,最高曾排到周末票房榜第15名,並以369萬美元(約合2589萬元人民幣)的成績收官,在亞洲動畫中僅次於《龍珠超:布羅利》。

臨近年底收官,中美合拍的《白蛇:緣起》也在北美市場亮相,但採用了「平台放映」的模式:11月15日,《白蛇:緣起》在洛杉磯的Landmark Nuart Theater點映,首周末報收於2791美元;11月末,《白蛇:緣起》開始小規模的擴映,從2家影院拓展至21家,單周收益大漲55倍。截至12月15日,《白蛇:緣起》累計為3.39萬美元(摺合23.8萬元人民幣)。

此外,《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同步在澳大利亞(136萬美元)、紐西蘭(28萬美元)和英國(5.6萬美元)等地亮相,延續了近年國產電影相繼拓展的發行軌跡;而《白蛇:緣起》與另一部國產動畫《羅小黑戰記》曾攜手在9月份登陸日本,但由於公映範圍較為有限,未能查詢到相關數據。

當然,國產動畫的腳步並不局限於已開發國家:早在9月份,《哪吒之魔童降世》便搶灘越南銀幕,並擊敗好萊塢影片《安娜》成功奪魁,在首個亞洲海外市場初戰告捷;而據Theaterist統計,《哪吒之魔童降世》於12月初在泰國首秀,開畫日便以230萬泰銖(約合53萬元人民幣)闖進前三甲,截至本月15號已累計至746萬泰銖。

值得一提的是,《熊出沒·原始時代》也相繼進入俄羅斯/獨立國協(49.9萬美元)、土耳其(26.3萬美元)和烏克蘭(1.8萬美元),作為經營累年的動畫劇場版依舊有一定的號召力。

回溯起來,國產動畫已為出海進行了多年的努力。

作為「國漫崛起」的先聲,以9.56億元創下彼時紀錄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北美和日本未有票房統計,而韓國的1.29億韓元(約合11.5萬美元)已是海外諸市最佳,餘下的土耳其、俄羅斯和阿聯都在10萬美元以下。

隨後《大魚海棠》同樣主攻韓國院線,公映10天後報收於4.23億韓元(摺合約39.9萬美元),相當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逾3倍;而《大魚海棠》在俄羅斯(12.8萬美元)和義大利(首周末2萬美元)則緊隨其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部動畫電影的出海都遷延多年:在2015年暑期公映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次年3月方登陸俄羅斯/獨立國協市場,直到2017年才相繼在土耳其、葡萄牙和韓國亮相,而日本更是推後至2018年以致聲勢不彰。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大魚海棠》和《熊出沒·奇幻空間》等年度國產動畫冠軍上。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則在同步性上取得長足進步:在國內開畫僅一個月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便接連出擊澳大利亞、北美、紐西蘭和英國,然後又回身進入鄰近的越南和泰國,不到半年時間已輪轉四大洲,從而更好地延續了票房熱度。

綜合來看,國產動畫在海外市場的窘境還難以打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海外收益僅占總票房的0.2%,而情況稍好的《大魚海棠》也只占全球收成的0.62%。此番在國內席捲逾49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的海外收益合計約為0.5%,後續可能通過持續擴映提升這一比例。而《白蛇:緣起》海外占全球總票房的份額約為0.05%,未來進一步深耕鄰國應為上策。

作為今年國產動畫的兩部代表作,《白蛇:緣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在積極嘗試擴展海外市場。對於剛剛經歷「爆髮式」增長的國漫而言,這無疑是更加艱巨的挑戰。

三、「輝煌」背後的挑戰:動畫強國成參照系,兩極分化暗藏隱憂

當然,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近乎完美的成績單後,國產動畫的發展路徑上依然需要向先進者取經。

首先,國產動畫的年度總票房達到71.15億元,由此計算,動畫電影占整體大盤的比重達到11.1%,首度達到雙位數的高位;同時前述4部作品都進入年度票房榜前50名,同樣創下歷史之最。

不過,如果對比美日兩大動畫強國,這兩項指標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先來看北美:據IMDbPro統計,在北美前50名中動畫電影的數量達到7部,合計票房為16.8億美元。其中,《玩具總動員4》(4.34億美元)、《冰雪奇緣2》(4.3億美元,截至12月31日)和《馴龍高手3》(1.58億美元)分居前三甲。占大盤比重則達到15.5%。

而從Pixiin的數據來看,日本動畫在本土市場更顯強勢,單在前10名中便占據了4個席位,《天氣之子》(140億)、《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93億)、《航海王:狂熱行動》(55億)和《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50億)都在列,在前50名更是攬下13席之多,相應地接近30%的占比令中美都望塵莫及。當然,這還只是統計本土動畫的情況,若加上來自好萊塢的《玩具總動員4》(100億)、《冰雪奇緣2》(83億,截至12月底)等影片,動畫作品在前10名中便攬下6席,無愧於「動畫王國」的美譽。

事實上,直到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橫空出世,「全年齡向」動畫才獲得市場廣泛認可,此後又經過長時間的「厚積薄發」方迎來2019年爆髮式的增長。由此看來,國產動畫票房首度達到兩位數的占比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繼續維持在這一水平上才會催生「質變」。

另一方面,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寫下50億「榮耀」數字的同時,整體動畫格局卻呈現出強弱分化加劇的態勢。

具體而言,在2019年產生統計數字的國產動畫中,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首的5部過億作品合計為66億,占整體比重達到93%;除此之外,餘下的動畫作品與領跑者差距較大,票房千萬元以上不過10部,更有13部落在1百萬到1千萬的區間內,凸顯市場邊緣的競爭態勢頗為慘烈。

對比2014年,雖然僅有《熊出沒之奪寶熊兵》(2.48億)一部作品過億,但處在1千萬到1億之間的國產動畫達到18部,整體而言「腰部」的支撐作用更為顯著。

正如諸多動畫從業者所表達的,即便《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表現令整個行業「與有榮焉」,但依然有為數眾多的動畫工作室資金短缺,整體來說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容忽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