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獲滴滴、德勤、吉利offer:一枚普通海龜的2020秋招求職記錄

職場 發佈 2020-01-06T05:33:06+00:00

本文經授權轉載,來源|「吸引」ATTRACT(ID:gh_967ff99c7885)作者:沼澤魚秋招一步一檻,學歷是檻,實習經歷是檻,英語水平也是檻名校畢業生滿天飛,每次面試都被大神虐在一天5個online test的井噴里,尋求夾縫生存好不容易有面試,還要面對Hr「你這個學校?

本文經授權轉載,

來源|「吸引」ATTRACT(ID:gh_967ff99c7885)

作者:沼澤魚

秋招一步一檻,學歷是檻,實習經歷是檻,英語水平也是檻


名校畢業生滿天飛,每次面試都被大神虐


在一天5個online test的井噴里,尋求夾縫生存


好不容易有面試,還要面對Hr「你這個學校?我沒聽說過呀」的尷尬

所以只想說一句,我們2019應屆生太南了。。。。


超長圖文預警

其實,2018年9月剛一到英國,就開始找工作了,只不過試了很多企業都沒有成功。

走的最遠的一次就是英國寶潔的終面,可惜最後還是掛了。

不過最大的收穫是簡歷改了無數遍,面試也準備的滾瓜爛熟。

在英國投遞的一些公司

2019年9月,因為一份實習回了國,便開始了忙碌的秋招。

投了60個公司,面了5個,5個都到了終面,最後拿了3個offer。

一路有很多朋友和前輩指點陪伴,才有了這麼幸運的結果。

面試一 滴滴投融資戰略

這是我回國的第一個面試,也是第一個拿到offer的面試。

一共3輪面試,全程都是1v1,讓我覺得自己像沖了面試VIP的會員一樣。

第一輪是杭州滴滴的戰略負責人,感覺很穩重,像大師一樣跟我討論什麼是管理?好的領導者是怎樣的?然後就是對著簡歷詳細的聊了一會,並且還問了幾個關於中國租車市場的case。

第二輪是杭州滴滴戰略的另一位manager,稍微年輕一點,但是case面試里也像老師一樣跟我探討整個網約車和租車市場的的主要玩家和各自的商業模式異同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每次我有說的好的地方他都會讚揚,而且會告訴我還有哪些方面不足可以考慮。

杭州跟馬總吃的浙大網紅店

回家等了兩周,收到通知說通過了前兩輪,第三輪需要北京總部的這條business line的總負責人面試,郵件里只提到了她的英文名,我就趕緊去領英上查了一下。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我的終面面試官是滴滴的戰略總監,以前在麥肯錫做了8年,已經做到了principal的級別。

第三輪的視頻面試如期而至,跟我準備的case不同,她問的全都是關於人生層次的,直擊靈魂的問題。

比如你的成就感來自哪裡?你業餘時間都做什麼?你覺得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哪個對你來說更重要?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而且她是邊走路邊用手機跟我視頻面試的,因為真的太忙了。

準備滴滴面試的思路框架

面試二 吉利海外營銷管培生

吉利的招聘效率相當的高,第一天做了網申測試,當天晚上就收到第二天的面試通知,一天之內面試完所有環節,等了幾天就給了offer,讓人非常的舒爽。

吉利面試流程主要是群面-hrbp面試-提交個人特色視頻:

吉利的群面應該是我在上海的第一場面試,面試當天大家手機掃碼簽到,然後等著被叫號面試,幾百個人擠在一個會議室里,場面儼然一個職場版小龍坎火鍋排隊現場。

第一輪群面大概12個人一組,討論一個營銷方案的case。

第二輪Hrbp的面試比較有趣的環節是2分鐘的英文free talk,要求兩位候選人用英語聊天,話題隨意,我便和旁邊的女生聊起了對方的學校,還聊了旅遊,最後hrbp喊停才知道時間已經到了。

第三輪是要求提交能夠體現個人特色的視頻,絞盡腦汁構思了很久,才剪了一個vlog出來提交上去。


面試三 久謙TMT組諮詢顧問

久謙的面試包括一輪線下的筆試(智商測驗),以及兩輪case interview。

順利通過筆試後,就收到了通知去參加兩輪面試。

一輪面試是一個北大畢業的氣質女leader,主要負責tmt組的業務。

先問一個market size估算,15分鐘內,用兩種方法估算「上海便利店的數量」。

一般這種都是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個方向考慮,需求端自認為答得還可以,供給端就答得沒有那麼盡人意。

後面又讓我介紹一下「AI在醫療行業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的爆發點」,以及如何看待「感知」和「認知」這兩個詞。

還問了「中石油開始在加油站賣均價18-30的咖啡」,這個決策正確與否?一開始應該從幾線城市開始落實?

二輪面試是負責TMT的director,也很年輕,上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讓我「估算矽谷碼農的結婚鑽戒平均價格」,然後我們就滴滴如何抵禦競爭者來襲討論了40多分鐘。

討論的全程都是他覺得我說的不對,覺得方向偏了,覺得可行性低,覺得不符合他的問題,簡直懟到我懷疑人生。

雖然還是心平氣和的結束了面試,但是內心能夠隱約感覺到自己和這位面試的氣場很不符合。

因為兩個人思維方式完全不符,而且他判斷什麼事物都很絕對,跟我在英國學到最多的critical thinking也很不相符。

華威商學院的教授好像就沒有說過什麼絕對的話,都是「it’s depends或者emmmm it’s really depends」。

雖然最後沒有拿到offer的,我還是覺得很感激久謙,因為受了打擊以後,讓我認識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還是要繼續學習繼續提升自己。



面試四 聯想戰略規劃

聯想其實其實投了兩個崗位,崗位一是全球戰略管培,崗位二是中國區戰略規劃。


為了崗位一的面試,特意去了北京一趟,還是沒有成功。

沒想到過了兩周又收到了崗位二的面試邀請,本來是要在北京面試的,後來實在覺得路費太貴,就給HR發郵件轉到了上海場,沒想到冥冥之中就和這場神級面試相遇了。


這場17個人的群面,讓我狠狠的漲了見識。

首先是面試官發言,聯想Corporate Strategy 負責人,美國某校博士,曾在麥肯錫任職。

然後大家開始1分鐘英文自我介紹+1分鐘隨機抽取題目英文演講。一共17個人輪流來,我是第16個,便仔細聽前面的大佬們自我介紹。

北大,復旦,同濟,交大,中科院,哥倫比亞,波士頓,新加坡國立,帝國理工,港大等學校的名字不斷在我耳邊響起。

大佬們還簡單提及了在麥肯錫,貝恩,BCG,羅蘭貝格,四大諮詢,阿里騰訊,平安科技以及其他諮詢投行券商的實習經歷。

這些都讓我這個排在後面的瑟瑟發抖。輪到我略微緊張的介紹了自己,又略微緊張的說了1分鐘演講,便趕緊調整狀態等待進入群面的無領導小組討論。

無領導小組討論主要是關於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能夠幫助哪些傳統行業賦能,有哪些應用場景,以及對應的風險和解決措施是什麼。

題目比較開放性,大佬們也都開始闡述自己的意見,所有的發言都是基於各自之前做過的相關項目,都有理有據,條理清晰,沒一句廢話。

20分鐘的討論時間,17個人,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也就1分多鐘,因此整個場面十分激烈。我便在角落裡默默的拿筆記錄著發生的一切。

最後需要選一個人做presentation,我便自告奮勇說自己都記下來了,大佬們看我好像還可以,就同意讓我做了pre。

演講的全程里,大佬們都用急切的目光注視著我,還好我有驚無險的完成了陳述,雖然不一定會很加分,但總算是貢獻了點力量。

HR全程沒怎麼聽我的pre,都是在趁這個時間翻看各位大佬的經歷。

本來的流程應該是17個人挑選幾個人進入下一輪。

但是兩個面試官討論以後說「今天的同學們表現都太優秀了,整體比我們在北京面試的兩場都好很多,所以我們目前還無法給結果,大家回去等通知吧」「

btw, 聯想戰略MBB的人很多,其實不缺這個背景的人,所以沒有相關背景的不要慌」

於是這場神級之戰,就在忐忑中結束了。。。。


最後一輪終面的面試官還是二輪的那個前麥肯錫大佬。


之前特意問了hr終面是中文還是英文,hr說不要擔心,是中文。結果面試一開始,大佬直接用英文說「ok, let’s start」,然後只見鋪天蓋地的case背景介紹和各種financial 數字撲面而來,我就趕緊拿筆記下來。

整個case主要是幫一個mechanical的企業尋找market share下降的原因,最後我說了20多分鐘,還是沒有把真正的原因找出來。

大佬很無奈的說,sorry we『re running out of time, I am telling you the answer。

最後的原因竟然是這個公司的工廠招了一批新員工,新員工對於工廠的設備操作不熟練,導致productivity下降,產量下降, 進而market share 下降。

雖然最後沒有把case解出來,但是我還是儘量很鎮定的把自己能說的都說了。最終沒有拿到offer,一點點小遺憾,畢竟優秀的人還是比比皆是的。


聯想面試準備框架

聯想面試現場

面試tips:

1 勤記錄,沒準你就是那個幸運撿漏的presenter

2 如果case和面試企業相關,那思考出發點可以從企業自身出發, 考慮它的優劣勢,給出貼近它的戰略和solution。

3 所有的solution都是基於問題和痛點的,先考慮有什麼痛點,再考慮怎麼去解決,多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

面試五 德勤諮詢

德勤面試主要是小組面試-manager面試-終輪partner面試

1 小組case 面試:

1分鐘自我介紹,20分鐘讀15頁+case book(英文),40分鐘小組討論,10分鐘presentation (英文)

討論全程十分激烈,因為大家都很有leadership很有想法,導致差點就全軍覆沒,還好最後有驚無險完成了pre。

面試官的feedback說這組的個人平均能力最強,但是討論過程最混亂,整個pre用了無數framewrok,真正的實際case里一般只會用一個framework給客戶展示,要不然重點不突出。

Tips:一定要一開始clarify objective和思考框架,全組同意了再move on,要不然只會越來越混亂。

2 Manager面試

3 why(why consulting, why Deloitte, why you )

對前面群面的review和reflection,主要是情景模擬,假如客戶是奔馳戴姆勒,找到德勤探討數字化轉型,作為諮詢顧問,如何構思presentation?

Why

現有公司問題

競爭對手的布局

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信息壁壘降低,不得不由原來的產品導向轉到客戶導向,需要數字化來實現,generate value from data

What

企業智能數字化建設的六大核心支撐能力,即「戰略、人才、數據、技術、運營、需求」。

How

一般戰略層都是partner去和客戶談好,諮詢顧問只負責具體的底層設計(tactics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3 德勤partner終面:


一直覺得跟異性面試官面試會稍微順利一點,可能真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吧。

這位面試官十分的nice,我一進辦公室就跟我道了歉,說自己中午沒來得及吃飯,出去拿了杯咖啡。

然後面試開始她先自己做了英文的自我介紹,又邀請我也用英文介紹下自己,就開始就簡歷提了很多問題,深入的了解我的經歷。

後來又探討了人工智慧在各個行業的發展,目前的政府政策對新科技的regulation,數字化轉型是什麼,做數字化轉型項目的團隊應該怎麼構成,什麼是agile,如何去衡量agile,如果企業找我來做一個幫助他們agile的項目我會怎麼構思,企業實現agile的key points是什麼。

終面持續了40分鐘左右,全程真的給人的感覺是交流,是探討,而不是單純的詢問我面試我。

在齊老師的帶領下,打卡了德勤的logo

德勤面試準備框架


面試完大概等了兩周才等來德勤的offer,然後便開始了對人生第一份工作選擇的糾結。


在德勤的現場簽約會上也一直在糾結,便找了hr表明自己需要和德勤現任員工再聊一聊。


沒想到德勤的hr真的就很nice的幫我聯繫了當時面試我的partner,然後partner最後安排了一位德勤工作7年的manager跟我見面一對一聊天。


本來計劃聊15分鐘,最後聊了快一個小時,才讓我對這份工作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
倒不是這次談話本身的內容讓我最後選擇了德勤,而是後來發現其實自己內心的答案就是它。
不知道自己的這個選擇是否正確,但是畢竟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只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來自良師的教誨

offer糾結選擇ing

回國前總是吐槽說,國內的就業環境太不公平,到處充斥著學歷歧視,非頂尖985,211根本就進不去自己想去的戰略和諮詢崗。

然後事實卻證明,還是有機會的,只要自己努力一點,總會有例外。

平均每個企業的面試準備時間要6-10個小時左右,因此也放棄了很多其他的面試。

最尷尬的一個是,因為前一天晚上蹦迪到凌晨兩點多,放棄了第二天早晨9點的中國旅遊集團的戰略投資終面 (與日上免稅店的母公司擦肩而過哈哈)。

很開心秋招順利上岸,也很感恩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和前輩們,希望大家都能拿到自己滿意的offer,一切順利~

以後就是外灘民工了,目標是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茁壯成長。

一張閉眼睛的傻照


求職季中的小確幸:

1 畢業論文拿了distinction

2 有好朋友們可以一起討論找工作,一起約著做網測

3 復星的實習領導和同事都很nice,還藉機聽了很多復星舉辦的大咖講座

4 面試結交認識了很多比自己優秀的人

5 平均每周都能去健身3次

6 最後搶到了澳大利亞打工度假簽(雖然找了代搶哈哈 and 簽證還沒下來)

7 沒事看看展覽,探探各種美食小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