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城市化:究竟水平幾何?以大瘟疫前的英格蘭為例

歷史的無盡之森 發佈 2020-01-14T15:08:02+00:00

這裡有很多知名歷史學家對英國中世紀的城市數量進行過非常深入的檔案研究,他們估計,1066年英格蘭只有 66 個城市,1086 年為 118 個,1200 年為 214 個,1250 年為 349 個,1300 年為 480 個,1400 年為 575 個,1500 年為 592

之所以要以英格蘭為例子,一方面是因為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而且大部分手工工場和作坊等都集中在大都在城市周邊,且城市人口密集。換句話說,人口向城市的涌流是工業革命的基礎之一。另一方面:通常認為這是(指的英國的城市化)是因為圈地運動所致。實則未必,在中世紀大瘟疫前的歐洲,城市化已經開始進行,並且速度很快。而這裡面最快的就是英格蘭地區。大瘟疫後城市化的速度不減反增。

圈地運動只是加快了城市化的速度而已,在此之前,歐洲的城市化已經初具規模了。


大瘟疫前英格蘭到底有多少城市?


在大瘟疫前,中世紀人口數量的統計要基於三個重要因素:首先是對城市總數的估計,即英國中世紀的城市數量究竟有多少。這裡有很多知名歷史學家對英國中世紀的城市數量進行過非常深入的檔案研究,他們估計,1066 年英格蘭只有 66 個城市,1086 年為 118 個,1200 年為 214 個,1250 年為 349 個,1300 年為 480 個,1400 年為 575 個,1500 年為 592 個,此外還有 17 個城市據推測可能存在於中世紀,因此至 1500 年英國城市總數為 609 個。但是,根據1377 年的人頭稅記錄表明,英格蘭地區約有 540 個大小城市。一個折中的數據應該是: 1086 年英國只有 111 個城市,而在 1300 年具有城市特徵的地方超過 500 處。

當然,這裡面不僅僅包含有倫敦這樣的大城市,同時也包括人口密集的市鎮、工業村莊和一些領主城市。1300(中世紀盛期)年英格蘭地區大約有 700 個城市,其中市鎮和領主城市在 600 個以上 ( 最多時達到 667 個) ,它們存在於 1270—1540 年的不同時期。具體說,截止到 1509 年,英國大約有 660 處地方獲得過市民財產保有權 ( burgage tenure) 或被稱為自治城市 ( borough) 。

但是,在 1270 年之前,能夠直接判斷城市的材料只有特許狀(簡單理解,就是王室和領主給修建有城堡的,具有軍事價值的城市所頒發的證書)。不過,上述城市地位的確認只以法律作為標準,和統計限於世代限制是不完整的,大量的人口實際上是聚居在工商業市鎮和一些工業村莊當中,而適合這些條件的地方因為沒有軍事價值,甚至不修建城堡,它們是開放式的。但是這些市鎮、工業村莊所吸納的人口實際上是超過了有特許證的城市的,一是因為他們是開放式的,更加便於人口流入和擴建,二是,這些地方的經濟往往要比修建有城堡的那些領主城市和王室城市要好很多。這些地區比起有特許狀的城市來說他們的人口更多,流動也更強,經濟也十分繁榮,可以說它們是比擁有特許狀的城市更加標準的城市。


因此,在中世紀盛期這些"小城市"的數量在 600 個左右浮動(因為有些小城市因為經濟發展或者其他因素會出現居民大量遷出的情況從而消失,而一些新型的工業村莊因為不斷地擴張又會變為更大的市鎮,所以本著嚴謹的角度去看,所以這個數據才應該是在600左右上下浮動的)。加上擁有特許狀的王室城市和領主城市,那麼英格蘭在大瘟疫之前的城市數量是破千的,可以說這個時期大部分英格蘭地區的人口都已經聚居在城市周邊和城市中了。

修建有城堡城堡要塞,具有軍事價值而獲得特許狀的城市,一般都有一些法律上和經濟上的特權嗎,我們一般稱他們為"自治城市" ( borough) 。但也正是因為它們的軍事價值,在大瘟疫之前,大部分的平民是不會主動向這些城市涌流的,因為一旦爆發戰爭一切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因此,在大瘟疫之前的歐洲,普通民眾對城市的稱呼並不是自治城市 ——"borough",他們更樂於用 "town"(即為市鎮或村鎮)稱呼城市。而後者所數量和人口反而是最多的。當然,城市的數量僅僅是衡量大瘟疫前英格蘭地區城市化比率的因素之一,人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到底有多少城市居民?


據當時教會檔案的記載(這也是唯一流傳下來比較精確且靠譜的資料來源了),11 世紀後期英格蘭的 100 余個特許狀城市中,至少 17 個城市的人口在 2000 人以上,倫敦、約克和溫切斯特都超過 10 000 人,當時的特許狀城市人口越有 10 萬人左右。而在這個問題上,質疑也是很多的,有些人提出,11 世紀末的城市人口記錄並不完整,城市人口的真實數量在此基礎上可能還要翻一番,即達到 20 萬人左右。


13 世紀和 14 世紀早期,倫敦人口為 8 ~ 10 萬人,4 個大城市有 5萬人,3000 人以上的 50 ~ 100 個城市的人口有 25 萬人,350 ~ 400 小城市等共有 50 萬人,再算上市鎮周邊的"准城市居民",那麼到了14世紀即大瘟疫之前,英格蘭城市人口總數應為 88 ~ 90 萬人。當然,本著嚴謹角度來說,市鎮和工業鄉村雖然是標準的城市,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合法地位,其相關記載是並不完整的,所以如果最少量算,當時英格蘭地區的城市人口為70萬人左右那麼,綜合一下,大瘟疫之前英格蘭地區的城市人口應該在不少與70萬不多餘90萬之間。


英格蘭地區的總人口到底有多少?


那麼當時的英格蘭地區的實際總人口到底有多少呢?在這方面, 1086 年的 《末日審判書》和 1377 年的第一次 《人頭稅報告》,是兩個比較重要的參照。不過,《人頭稅報告》成書於黑死病之後,所以它不能直接反映中古盛期的人口規模,因而必須折中計算。

《末日審判書》的數據至少有三個缺陷,一是英國北部諸郡沒有統計在內; 二是倫敦、溫切斯特、布里斯托和索桑普頓等城市的記錄殘缺不全; 三是只有 6 個郡的教士被記錄在案。不僅如此,統計在案的數據也存在爭議。拉塞爾是中古英格蘭地區人口史研究的拓荒者,其 1948 年就出版了代表作 《英國中古人口》。他假定 11 世紀末的數據記錄了村莊中的所有土地持有者 ( 業主) ,每個持有地為一個家庭持有。而實際上有些持有地由於再出租而不止一戶,這些二佃戶 ( undersettle or sub - tenant) 未見記載,那麼要統計人口總數就要採用數學計算方式推算,以 3. 5 作為家庭人口係數,得出 1086 年英格蘭地區的人口為110 萬的最低估計。之後,又有學者調整了家庭人口係數增加至 4. 5 ~ 5 ( 比 3. 5 增加了 30% ~ 43% ) ,這樣總人口即上升為 140 ~ 155 萬人。1086 年的英格蘭地區總人口應達到 110 ~ 155 萬。

1377 年登記在冊的 14 歲以上男女納稅人是 1 386 196 人,按標準計算,當時英國人口僅為 223. 5 萬人。即便再多,大瘟疫之前的英國人口也不會超過 370 萬人。個別人認為該數據過低,他們將 14 歲以下的人口比例提高到 50% ,隱匿率為 25% ,1348—1377 年之間的 4 次瘟疫 ( 1348—1349、1360—1362、1369、1375) 的死亡率提高到 40% ~ 50%(這個死亡率即便是大瘟疫也是不可能直接削減一半的,實在是太誇張了) ,按照這種算法,大瘟疫前英格蘭地區的人口能達到 500 ~ 600 萬(這個數據基本不可取)。而且,這種計算方式是完全忽視了英格蘭地區中古時期農業生產水平的(即為糧食產量極低,需要依靠貿易來保證糧食供給)在大瘟疫之前,英格蘭地區農業生產根本不可能養活 340 萬以上的人口(即便可以從法國南部進口小麥也不可能的)。

所以,目前比較切實的統計是,在大瘟疫爆發前,英格蘭地區的人口是在 250 萬 ~ 340 萬人(糧食產量的極限)之間的。


結語;

如上所述,英格蘭一帶在大瘟疫之前城市人口數量最少應為70萬,最多應為90萬。總人口最少為250萬,最多則為340萬。

那麼可以得出比重,即——在大瘟疫和圈地運動大規模鋪開之前,英格蘭地區的城鎮人口占比已經超過了四分之一。


在大瘟疫之前,英格蘭地區的城市人口,無論是取最低值或是最高比值都已經超過了四分之一,城市化已經初具規模。並且城市的經濟貿易也因此而繁榮起來。當然,這裡只是說了英國,實際上,在歐洲其他地區,尤其是冶鐵武器製造比較發達的德意志一代,城市化水平也非常高,義大利、尼德蘭地區也是如此。之所以選擇14世紀大瘟疫為時間節點,是因為大瘟疫和百年戰爭一定程度上打斷了歐洲的發展,也使得歐洲進入了中世紀末期,這也是在早期近代時期,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中世紀是黑暗世代的原因,也是因為大瘟疫和百年戰爭所造成的蕭條之故。

但實際上,中世紀並不是一個黑暗的世代,中世紀西歐的發展和積累可以說是給新航路開闢和工業革命這種大爆發打下了堅實基礎的。

參考文獻:

中世紀英國城市人口估算

The Cambridge Urban History of Britain

English and French Towns in Feudal Society: A Comparative Stud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