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加溫番茄栽培技術,高產番茄種植幾個技術要點,你了解多少呢?

傳誦農技 發佈 2020-05-16T06:48:22+00:00

在栽培技術方面,從很多人都採用此法這一點即可看出,本栽培技術簡單實用且易於掌握。由於栽培技術簡單易行,栽培面積大,總產量也就非常大,因此,銷售價格也不那麼高。

半加溫番茄栽培技術

(一)栽培方式的特點

大棚栽培的出現是這種栽培方式的基礎。因此,我國採用這種栽培方式栽培番茄的最多。開始時,利用簡單的竹籬塑料大棚栽培,而最近開始利用很漂亮的管架大棚進行加溫栽培。

在栽培技術方面,從很多人都採用此法這一點即可看出,本栽培技術簡單實用且易於掌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從育苗至整個栽培過程中,溫度及肥水管理比較容易,番茄株型的修整也較易。因此,番茄的生長穩定,不易因個人的技術差別影響產量及品質。

由於栽培技術簡單易行,栽培面積大,總產量也就非常大,因此,銷售價格也不那麼高。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此方式有上市越晚價格越低的缺點。正因如此,本栽培方式在經營上稍微不夠穩定。為了穩定經營,就要下工夫擴大種植面積來提高收益。但又苦於勞力不足,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

(二)主要適種品種的特性

(1)TVR-2,即使在加溫裁培中,TVR-2也是一種受人喜愛的品種。它的突出優點是風味好,產量高。該品種葉大莖粗,節間短,生長旺盛,花多,坐果率高。果實多為150-200克的中大型果;臍部尖,果形整齊,果肉緊實;果色粉紅,風味佳,耐貯藏。

栽培時使用5-7葉苗,初期要稍微控制其生長。坐果後因花多要及時追肥。抗病性方面,對萎蒿病及菸草花葉病毒病有較強抗性,對於其他病蟲害,要通過適當噴洒藥劑、土壤消毒進行防治。

(2)大型瑞光。該品種葉大,節間長,生長旺盛。第一花序為6-7朵花,上部花序為復花序,其中第一朵花為無效花。果形扁圓緊實美觀,優質果產量高。其抗病性方面,對萎蒿病及菸草花葉病毒病均有較強抗性,易於栽培。栽培時採用5-7葉苗,夜間溫度控制在4-6℃之間。

(3)瑞光102,該品種葉色濃綠,葉大,莖細,易於栽培。花多,第一朵花會出現無效花。果實為扁圓形,大小均勻,肥大,優質果產量高。抗病蟲害方面,除抗萎蒿病及菸草花葉病毒病外,對線蟲病也有一定抗性。易於栽培,栽培時採用開花前的5-7葉苗,夜溫控制在4~7℃。

(三)育苗

育苗利用溫床在大棚內進行。電熱溫床更方便,易使幼苗發育整齊。電熱溫床的溫度保持在25-30℃,每3.3平方米要配電200~250瓦。

每畝要準備50-70克種子。為預防潰瘍病,要在55℃的溫水中進行種子消毒。如果品種弱抗菸草花葉病毒病或易感病,要用10%的磷酸三鈉消毒20分鐘,水洗,晾乾後播種。另外,種子置於77℃乾燥環境中消毒3天對防治菸草花葉病毒病效果更好。

播種苗床的土如使用粗糠熏炭或在粗糠熏炭中摻入30%的細泥炭土,混合做成培養料(我國多用草炭和蟶石,摻入少量複合肥作為營養土),分苗時即可不傷其根部。床土使用沙土或紅土時,要用溴甲烷認真消毒。

播種床可用一部分育苗床或另用其他土箱育苗,床土厚5~6厘米,要預先灌足水。播種寬度為6厘米,株距1.5厘米,點播。為防治立枯病,播種後每平方米噴洒3升的TPN溶劑(800倍溶液)。在使用未加肥料的熏炭或混合培養料時,蓋土後每平方米灑OKF,等速效液肥1.5-2升(我國沒有這個習慣),以促其初期發育。溫度管理,在各種裁培類型中都是最困難的,尤其要加以注意。

播種後為促進發芽並使其出苗整齊,溫度要保持在27-28℃,2-3日後即可發芽,出苗後到分苗前,溫度應稍低,控制在23~25℃為宜,同時要提高透光性,以育成莖粗、葉大的秧苗。

分苗或上營養缽後,要逐漸降溫,控制在18-20℃。此後,為不使莖葉重疊,要留夠株距,同時要加營養液或水,以免缽內表土乾燥。定植前7-10天要對幼苗進行鍛鍊,使其適應定植溫室的環境。這時,除把溫度降到10~15℃外,要控制澆水,使幼苗壯實,對花芽發達的植株的生長略加控制。

在溫度管理中,尤其要注意育苗時期的夜間溫度。夜溫過低,無效花增多,易結畸形果。因此,晝夜溫度管理要嚴格,晝夜平均溫度要控制在15℃以上。

因大棚內溫度低,病蟲害較少,育苗時的病蟲害防治比較容易。不易防治的病蟲害有晚疫病、葉霉病、蚜蟲、溫室粉虱等。對於晚疫病,要在苗齊後每隔7-10天噴洒1次低濃度的代森鋅乳劑8001000倍溶液,對於葉霉病,發現後要噴洒多菌靈1000倍溶液等。害蟲發生後要噴洒殺蟲劑。

(四)定植

1.整地 在半加溫栽培中多為短期栽培,目標一般為長7-8個花序,每株收穫4千克左右。

大棚要預先進行土壤消毒。在連作嚴重、各種土壤病蟲害多時,每畝灌注14~20千克土壤消毒劑或敵線酯。受害輕時,一年灌注1次15~20千克的土壤消毒劑。土壤消毒後,土壤表層灌水進行水封。此外,如能用沒有洞的舊薄膜覆蓋密封,效果更好。

2.施肥 雖說是短期栽培,也不能對施肥掉以輕心,而要儘量認真地做。特別是連續摘心裁培,因其坐果率高,果實發育好,生長過程中會出現肥力不足的現象。連續摘心整枝栽培與單幹整枝相比,其生長與坐果易取得平衡。所以,從初期就要使其生長茂盛。在畦邊或中間挖寬40厘米、深50厘米左右的溝,將肥料的70%施入溝中,用旋耕機使肥料與土充分混合。剩下的30%進行鋪施,並用旋耕機耕耘。使得表層肥料濃度低,越往下肥料濃度越高。這樣在第三花序長出後易出現營養不良時,仍可維持植株的正常生長。施肥後要擱置5~7天,以求水分均勻地濕潤土壤和肥效的穩定。

3.苗質與栽種方法 施過肥的大棚,在定植前一天要澆水,澆水量以使乾燥的表層土濕潤為標準。澆水過多,除造成肥料流失外,還會降低土壤的物理性能,不利於定植苗成活。

定植苗的大小因整枝法不同而各異。如實行單幹整枝,就利用第一花序的第一朵花開花時的半老化苗(我國多用含苞欲放的大齡苗);如果實行連續摘心整枝,則要用5~7葉的幼苗。

栽培方法要為提高番茄莖葉的透光性著想。單幹整枝,畦寬1米,株距0.35-0.40米,每1000平方米定植2100株。連續摘心整枝時,行距為1.10米,通道間隔1.40米,株距0.32米,這樣即可得到超出或等同於單幹整枝的定植株數。

(五)定植後的管理

1.溫度管理 定植時期多在寒冷的12月至翌年1月。因此,鍛鍊不好的番茄苗會停止生長。

溫度管理標準,見圖3-2。上午為25-28℃,下午為23~25℃,以促進光合作用。日落後至晚9時前,溫度應控制在12-13℃左右。以後視生長情況控制在4-8℃,就是說,營養生長過旺時降低溫度,生殖生長過旺時升高溫度。

並不是說定植後馬上就按這一溫度管理標準進行管理。定植初期,為使其第一花序的開花期整齊,促其成活,夜溫要控制在10℃左右。坐果之後就要遵守上述溫度管理標準。但是,在連續摘心整枝法中,在奇數花序開花時溫度要低,以4℃為宜;偶數花序開花時溫度要高,控制在8℃,這樣有益於植株的生長平衡。

3月份以後,溫室就不要暖氣了,但這一時期的溫度管理也要儘量遵守上述標準,這是很重要的。為此,要充分發揮大棚換氣裝置的作用。但是,一般都傾向於較高的晝夜溫度,這往往會導致不發育果增多,降低番茄的商品性,不要忽視這一點。低溫期種植嫩苗時,覆蓋地膜可提高地溫,能促進生長發育。

2.水分管理 低溫期如澆水過多,易造成地溫下降,根系發育不良。因此,定植番茄時要栽得深些,這樣,即使表土乾燥一點也無妨。

定植後要控制澆水,番茄不蒿不澆水。要儘可能使表土乾燥,藉以提高地溫,促其生長。如果中午生長點發,,可在葉上噴水,要儘可能控制澆水。這樣的水分管理一直延續到第三花序開花期,以形成一個稍具生殖生長性的植株,即;葉小而肥厚,坐果率高,果實充實。此後,為促其生長,果實肥大,要逐步增大澆水量。在時令上,自1月下旬至2月上旬光照漸強,地溫逐漸提高,低溫危害也逐漸減少了。

隨著植株生長量的增大,每株番茄每天需要大量的水(1-1.5升),因此,澆水量要增至20~30毫米,使能濕潤到有根系的30厘米以上的土層。尤其在初春強光時,易出現水分不足的情況,造成果實不膨大或著色不良,因此,水分管理要十分精心。

結語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讚,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