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出土一古墓,一對夫妻相互依偎,專家:1000年,終於找到了

彼得潘197 發佈 2020-01-18T23:45:24+00:00

文化廳得知消息後派出考古隊前去處理,因為施工發現古墓的事例很常見,考古隊對此已經習以為常,然而當他們對古墓進行初步勘探後,有了驚人的發現:這竟然是一座遼國古墓,看規格很有可能是皇族墓葬,更為重要的是,這座古墓沒有明顯的盜洞!


1985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斯布格圖村的村民正在村子旁邊的山坡上修建水庫,突然傳來「當」的一聲,正在挖土的工人感覺自己的鐵鍬碰到了堅硬的石頭,周邊的工人圍過來將上面的土層清理乾淨,發現下面有一層「青石板」,有經驗的村民一看就知道這是挖到了古墓,趕緊派人去內蒙古文化廳報告。


文化廳得知消息後派出考古隊前去處理,因為施工發現古墓的事例很常見,考古隊對此已經習以為常,然而當他們對古墓進行初步勘探後,有了驚人的發現:這竟然是一座遼國古墓,看規格很有可能是皇族墓葬,更為重要的是,這座古墓沒有明顯的盜洞!


如此發現令考古隊的專家激動不已,甚至有人大喊:找了一千年終於找到了!考古隊的專家見多識廣,「下墓無數」,為何對這座墓葬如此在意?這得從遼國的歷史說起!

幾近「斷絕」的遼朝文化

遼朝是由契丹族於公元916年建立的王朝,雄踞我國西北地區,歷史上曾極盡輝煌,以致於當時的西亞各國「只知有遼,不知有宋」。

在遼朝統治的二百零九年中,契丹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並以契丹文字保存下來,然而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時,對遼朝的文化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所有的史書典籍都被焚燒,遼朝文化就此斷絕!

後世史學家曾想在遼國古墓中追尋其文化遺存,但契丹人不擅建築,所建陵墓既無防護手段又極易尋找,因此遼朝古墓在其滅亡後的數百年間幾乎全部被盜,這使得遼國文化在史學界成為了「未解之謎」!

此次在內蒙古發現的這座遼國古墓無明顯盜洞,很有可能保存完好,怎能不令專家心神蕩漾呢?

穿越千年的愛情

考古隊深知茲事體大,不敢輕舉妄動,又向文化廳請示,文化廳得知消息後命哲盟博物館、奈曼王府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密切配合考古隊,共同對古墓進行保護性挖掘。

人員到齊後,考古隊立即開始挖掘古墓,雖然古墓外面沒有明顯盜洞,但考古隊還是害怕裡面已被席捲一空,空氣中瀰漫著忐忑不安的氣氛,隨著「咯吱咯吱」的聲音,墓門開啟,考古隊魚貫而入,當他們看到墓中的情形時,心中的一塊大石落地!


古墓保存極為完好,而且這是一座極為罕見的「合葬墓」,據墓中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志銘》所載:此墓主人為遼陳國公主耶律氏,她是遼聖宗侄女、遼景宗皇帝孫女、在世時地位顯赫,深受皇家恩寵,可惜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十八歲。躺在她右側的是他的丈夫蕭紹矩,蕭紹矩同樣出身顯赫,乃是遼仁德皇后之兄,同時也是陳國公主的舅舅,公主逝世後沒多久他也離世,被合葬於公主墓中。

據《遼史》記載,遼朝皇族只能與皇族婚配,近親結婚很是常見,所以陳國公主嫁給自己的舅舅並不新奇。

據墓志銘記載,陳國公主在世時與駙馬舉案齊眉,感情極好,可惜她英年早逝,未能長相廝守,但兩人在世時未能久伴,逝世後卻合葬一墓,「相伴千年」,這份感情令人動容!堪稱「穿越千年的愛情」!


巨大的文物價值

據《人民日報》報導:遼陳國公主墓葬保存完好,考古隊在墓中清理出3227件陪葬品,大都用金銀、玉石、瑪瑙、琥珀、珍珠、水晶等貴重材料製成,此外墓中還有保存完好的壁畫,這些發現對研究遼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價值,必將填補史學界在遼朝文化研究方面的空白!

陳國公主墓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遼國墓葬,雖不如皇陵規格高,但考古價值卻不遜色於皇陵!如今已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結:

陳國公主墓的發現意義非凡,將會很大程度的還原遼朝歷史,這也正是考古的意義所在,很多人對考古工作不甚了解,認為考古就是為了墓中價值不菲的陪葬品,這是對考古工作極大的誤解。

考古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還原我們的歷史,尋找那些在歷史長河中不慎丟失的「記憶」,一個底蘊深厚的民族必然是歷史豐富多彩的民族,而豐富多彩的歷史就要靠考古工作為我們梳理廓清。


關鍵字: